• 28阅读
  • 0回复

包头在展翅高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4
第9版()
专栏:

包头在展翅高飞
本报记者 赵永西 王文亮
包头,这座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正以它的光辉灿烂的建设成就装点着祖国大地,装点着内蒙古河山。
从北京乘上直达包头的列车,在不久以前还是一片荒滩的新建包头车站下车,放眼北望,这座新兴的城市是多么雄伟而又辽阔!在阴山下面东西三十公里长的地带上,高大的钢铁建筑群和鳞次栉比的楼厦,一片连着一片。西面是包钢大厂区和包钢福利区——昆都仑区;一号高炉的巨大身影,在太阳下银光闪闪,遥遥可见。当中,紧靠阴山那片绿树红楼,是随着包钢建设而发展起来的青山区。东面天边,还有一片建筑,那里是东河区,即扩大了的包头旧市区。
8月中旬的一个早晨,我们跟着潮水似的上班的人流来到昆都仑区的钢铁大街。在昆都仑河边隔河望去,好一个海市蜃楼!阴山的晨雾把包钢大厂区紧紧地裹在自己的衣襟里,巨人般的一号高炉,和围绕在它周围的那些宏伟建筑,高耸的烟囱、水塔,张着铁臂的塔式吊车,在迷蒙的晨雾中时隐时现。北面青烟缭绕处,还有一片竹林似的小高炉。这片迷人的建设景象和潮水似的人流,一辆接一辆的重型卡车,使你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吸引你前进。
我们穿过河滩和沙地,径直来到高炉工区。大高炉直插云霄,高达七十多米。它已全身披挂,威风凛凛。当时,安装工人正在高空安装大料钟、布料器、矿石漏斗等炉顶设备。三座热风炉在它左边岸然肃立,它的膝前是三十多米高的重力除尘器,右前方是两座高大的煤气洗涤塔和三尊电力除尘器。大高炉炉顶的煤气管道好像巨龙一样斜冲下来,把这些钢铁巨物牢牢地连在一起。为了迅速建成一号高炉,几千名工人正在大高炉上下左右,日夜不停地突击着各项结尾工程,电焊火花到处迸飞,震耳的铿锵声响彻阴山河谷。
爬上高炉炉顶,举目四望,眼前立刻出现了另外一番动人的景象。包钢第一座大型焦炉——四号焦炉卧在阴山跟前,整天喷吐着团团的烟云,只见它不一会儿就推出一炉火红的焦炭。它在投入生产后的两个多月里,已经给国家生产了九万多吨优质冶金焦炭。它旁边是三号焦炉,规模和它相同,现在已经全部建成。左边,十个巨大的配煤罐紧紧地抱在一起,像古堡似的耸立着。后面又是一片大厂房——洗煤厂。往北,一排五六个大烟囱和许多大厂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是一边建设一边生产的耐火材料厂。回首东望,为包钢服务的包头第一热电站的宏伟厂房近在眉睫。再望过去,是包钢机械总厂,它拥有铸铁、铸钢、金属结构、机修、木模、电修、建筑机械修理、冶金炉修理等八大车间。在阴山和黄河之间的大草原上,在苍鹰盘旋的地方,(北)京包(头)、包(头)兰(州)、包(头)白(云鄂博)、包(头)石(拐沟)铁路和七十多公里的包头市环城铁路,有如条条长蛇穿行其间。不时驰过的火车,吐着缕缕青烟。
包头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已经进入开花结果的时期。包钢的重大工程项目,如矿山、水源、焦化厂、耐火材料厂,直接为包钢服务的电站、煤炭、铁路等建设项目,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苏联热情帮助下,都已大部投入生产。世界第一流的一号大型高炉很快就要流出第一炉铁水。
中共包头钢铁公司委员会书记陈守中,指着大高炉南面那一片开阔地带,告诉我们说:一号高炉只是包钢第一期工程的第一座大高炉,还有几座大高炉要在这里兴建起来。和这排大高炉平行的,将有数座规模和鞍钢“平炉王”相同的大平炉。现在,头几个大平炉的混凝土基础已经烧灌完毕。
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在那片沸腾的工地上,我们好像望见了一座异常雄伟的钢铁城堡,正从地上升起。
包钢的建设,完全是平地起家。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二年,地质部的一个地质勘探队,在包头附近乌兰察布草原上发现了一个蕴藏量和质量都是世界上少有的大铁矿。接着,另外一批勘探人员又发现包头附近有蕴藏量惊人的炼焦煤,还有可供冶金工业作熔剂和耐火材料用的石灰石、白云石、矽土、硬质耐火粘土等矿藏。而这一带又紧靠黄河,水源丰富。不久,中央就决定在包头建设一个钢铁工业城市。
当地质工作人员还在野外工作的时候,第一批包钢建设者就来到了包头。1953年,新来的建设者,在阴山脚下这片开阔的草原上搭起帐篷,根据国家计划,为建设一个巨型的钢铁联合企业,展开了浩繁的工程地质测量,资料搜集和建厂准备工作。1957年7月,包钢的大规模建设在昆都仑河边的黄澄澄的沙窝上宣告开始。从那时到现在,只有几年的时间,包头已经大大变了样,这是多么快的速度!
是的,这是一个不平凡的速度。人们联想起包头的过去,看看包头的现在,不能不惊叹我们祖国的工业建设是如何在展翅高飞!
包头,原是一个皮毛集散地。一百多年来,包头居民们一直居住在低矮的土屋里。残破的土城墙四周,到处是满目荒凉的沙丘。至于工业,简直谈不上口。1949年包头解放时,全市只有六座小工厂:一座小型发电厂,一座小型面粉厂,日本侵略者为了军事需要才修建的一座小自来水厂和一座小皮革厂,另外还有座小铁工厂。随着包钢的建设,现在包头市的工厂数字已增加到四百一十六座。如果把1949年全市的工业产值当作一,那么,1958年全市的工业企业产值已经是三百五十七了。也就是说,在不到十年中增长了三百多倍。
过去几年,包头市新建的厂子,大部分建立在扩建后的旧市区的南郊。在一条东西长约十多公里的马路两旁,发电厂、面粉厂、机械厂、汽车修配厂、食品厂、机械化的制糖厂、砖瓦厂……,新建的厂房,一座挨着一座,崭新的建筑,高大的烟囱,正巧和北面旧城区破旧低矮的土房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让我们看看这些工厂当中的包头机械厂吧。
这座工厂在1949年包头解放时,由几家小手工作坊合并而成。那时候,工人还不到一百人。除了能造一些简单的锹、镢、镐头以外,只能修修配配。在包钢建设开始后,为了适应包钢建设的需要,逐年扩建,现在它已拥有金属加工、铸造、锻工、铆焊等车间,工人增加到二千四百多人。今年以来,这个工厂先后为包钢加工制造的各种非标准设备就有三千多吨。在过去几年,它还生产了五千七百多台锅驼机、提水工具等农牧业生产工具和大批冶炼设备、机床,支援了自治区各地。我们去参观这座工厂时,工人们正在给包钢加工许多直径一人多高的大部件,院子里堆满了加工出来的球磨机和包钢一号高炉煤气洗涤塔上使用的喷管。这和九年以前只有几十名工人和几盘小铁匠炉的情形比起来,该是多大的跃进啊!
从包头机械厂出来,一座傲然挺立的冷却水塔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迎着它来到了包头第三发电厂。这是包头最早的发电厂。我们到了工厂院里的时候,只见1929年官僚资本家建成的那座小得可怜的发电厂房,已经隐没在工人们栽培的绿树丛中,看不见了。在它的旁边出现了两座新厂房,这是在1956年新建起来的。当时,由于新发电机的投入生产,曾经使包头市的发电能力一下子增长了十几倍。过了不到两年,规模比它大一倍的包头第二热电站发电了,又过了一年,规模更大的第一热电站也建成了。现在,包头市的电力不但可供应几百里方圆内所有工矿企业、建筑工地和城市照明用电,还通过三条高压输电线,送往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送往乌兰察布大草原上的白云鄂博铁矿山和阴山里的石拐煤矿区。
随着包钢的建设,包头市已经成为长城外的一座大工业城市。从黄河北岸,直到阴山南麓,穿过阴山的峡谷,一直到乌兰察布草原,到处是新建的厂矿,新建的铁路。久居包头的人常常望着林立的烟囱说:
“包头是大变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