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行动快规模大 工效高质量好 襄阳专区百万农民深翻麦地 每天翻地进度平均在二十五万亩以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4
第10版()
专栏:

行动快规模大 工效高质量好
襄阳专区百万农民深翻麦地
每天翻地进度平均在二十五万亩以上
本报讯 湖北省主要产麦区——襄阳专区,集中一百万劳动大军,大搞麦地深翻工作。到9月4日,已深翻地二百五十万亩,每天进度在二十五万亩以上。
按照这个专区的计划,今年的冬播面积将由去年的一千万亩增加到一千二百万亩;明年的夏收总产量也将由今年的二十亿斤,增加为三十亿斤到三十五亿斤左右。实现这个跃进规划的具体措施很多,而其中最主要的:一是大量开垦荒地,扩大冬播面积;二是全面深翻土地,改良土壤,增长地力。全区计划今年开荒一百五十万亩到两百万亩,现已开出三十多万亩。全区一千二百万亩的冬播面积中,除了有四百万亩因为前茬晚、田地坡度大、土层薄,不适合深翻以外,其余八百万亩计划全部深翻;旱地深翻八寸以上,水田深度六寸左右。
襄阳专区今年大闹深翻运动的特点是:行动快,规模大,工效高,质量好。原因是各地深入贯彻了党中央“反右倾、鼓干劲”的指示的精神,打破了各种右倾保守思想和畏难动摇情绪,掀起群众性大闹深翻的运动高潮。今年深翻地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人民公社更加巩固了;有去年深翻的经验和思想基础;早茬地多,可以早动手。但是,在深翻问题上,仍然有先进思想和右倾保守思想的斗争。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他们强调什么“平原能深耕,岗地不能深耕”。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在这种论调面前,态度不够坚定和积极。比如,有人只打算翻一部分地,不打算全部翻;有人不是抓紧时机搞深翻,而是认为时间尚早,无需着急;也有人不主张一气呵成,而是主张先浅后深。因此,各地都举整风之纲,鼓深翻之劲,打破各种各样的右倾保守思想,大搞群众运动。经验证明,凡是领导决心大,信心强,抓得早,抓得紧,抓得狠的地区,一切困难迎刃而解,运动热火朝天。枣阳县的深翻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全县四十五万亩早茬地,截止9月4日,已有三十三万亩进行了深翻。襄阳县委和公社党委书记,在参观了枣阳的深翻以后,第二天就在全县范围内大干起来了,现在正在追赶枣阳。光化县二十五万亩腾茬地,已经深翻二十一万多亩,占84%。现在全专区每天平均参加深翻的劳动力在一百万人以上,每天深翻地的进度平均在二十五万亩以上。
从这段运动来看,各地除抓住以反右倾为动力以外,还作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动员,大集中,大突击。这就是领导集中,劳动力集中,耕牛、农具集中。各地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保证做好当前秋田管理和秋收准备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集中人力和畜力,做好麦地深翻。
其次,全面安排,分班领导,分片作战。深耕、抗旱、秋收、拣花、积肥、打场、送粮等,样样都有专门班子,专人负责。在深耕上,基本上是以生产队为一个战区,组织各小队协作,联合作战。但在协作时,又坚持了等价交换的原则。
第三,发动群众,开展高工效运动。除了工具改革以外,各地还抓住了层层召开深翻现场会,传授和交流深翻技术,提高工效,保证质量。同时,广泛实行了劳动定额制,即定任务、定劳力、定工分、定时间、定奖惩的“五定”包工。各级深翻指挥部则抓典型、树红旗,组织大检查、大评比,深入开展公社与公社、队与队、组与组的竞赛运动。
第四,发动广大干部大搞试验田。全区计划搞试验田一百万亩到两百万亩。今年枣阳县对试验田提出了几项具体要求:一是从头搞起——就是从深耕就开始搞;二是从坏地搞起——那里艰巨到那里搞;三是亲自动手搞——凡是搞试验田的人,都要亲自动手。这个县已经有一万八千名干部,亲自动手搞了三万亩深耕样版田。
第五,为了保证运动平衡发展,不论岗地或河地、平原或山区、近地或远地,凡是应该深翻的,块块都要深翻。枣阳县提出:作到远地近地一致,好地坏地一致,保证按时完成深翻。襄阳县提出:一块不漏,一寸不让,块块验收,全面平衡。现在,全区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工效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