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开发山区五业兴盛 福建建瓯东峰公社农林牧副工全面跃进 贵州绥阳太白公社改变“一穷二白”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4
第10版()
专栏:

开发山区五业兴盛
福建建瓯东峰公社农林牧副工全面跃进
贵州绥阳太白公社改变“一穷二白”面貌
据新华社讯 福建省北部山区的建瓯县东峰人民公社,从去年9月间成立以来,农、林、牧、副和工业生产获得了全面跃进。在今年的半年多时间中,全公社一万七千多亩早稻平均产量比大丰收的去年增加24.5%,牲畜比去年增加了20%,茶叶比去年增加了二倍多,木材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工业产值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社员夏季预分收入平均比去年同期增加近半倍。
东峰公社地处建瓯县高山密林之间,全社共有五千多户、两万三千多人,拥有七万多亩耕地和六十二万多亩山林,林木蓄积量达三百四十多万立方米。这个公社在去年大跃进中,充分发挥了规模大、活动范围广、可以统筹全社生产和合理安排劳力等优越性,兴办了农业社难以兴办的事业,加快了全社农林牧副和工业生产的综合发展。根据公社化后能在较大范围内统一安排劳动力的特点,全社分别成立了农业、林业、茶叶、畜牧、经济林等专业生产队,克服了过去高级社时由于社小力薄,无法同时经营粮食、木材和多种经济生产的矛盾。由于大搞协作,战胜了水旱灾害,使各种生产都能按比例全面发展。例如原来人少地多,抓了农业生产就难于从事其他生产的大地生产大队,公社化后除了抽调一些有木材生产经验的社员参加社办伐木场生产外,其余社员都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在插秧大忙时,全大队虽然有七条水坝被山洪冲坏了,有四百多亩地受淹、两千多亩早稻受到水旱威胁,但在本大队队员的奋力抢修和兄弟大队的帮助下,所有被淹禾苗和被冲坏的水利工程都能及时抢救和修复出来,使全大队早稻出现了大灾年反而比大丰收的去年增产15%以上的奇迹。全社早季交售给国家的公粮和余粮也由去年的一千一百八十五万斤增加到一千三百万斤。
社办伐木场和各大队专门从事山林生产的专业队员,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使劳动效率比过去提高了40%左右,全社木材、茶叶和山林土特产的产量都成倍地增加。木材产量由去年的二万多立方米猛增到五万多立方米,茶叶产量也由去年的一万六千五百斤增加到四万五千斤。
社办和队办工业,也有很大发展。全社共建立了农具厂、土化肥厂和碾米、制糖等厂十九座;建设了五个发电站,全社每户社员平均有电三十多瓦。在今年以来的七个多月中,全社工业总产值共达四万三千多元。
据新华社讯 贵州北部高寒山区的绥阳县太白人民公社,经过一年来的统一经营,全面发展,已经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贫困落后面貌。1958年农副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一倍半;全社92%的户增加收入。今年仅夏季预分,全社总收入就比1958年同期增长64%,户户增加收入。全社已经有70%的户达到了“穿戴齐备,居住舒适,家有存款”的生活水平。
生产发展了,公共积累增加了,公社迅速扩大了基本建设。全社共兴修大、中型水利工程五十一处,购置大型农具三千四百多件,修建牲畜圈栏和蚕场四十六处。此外还增添了近二十万元的公共财产。
太白公社在解放前,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当地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赵里、赵里(公社所在的地名),穿得稀奇,十八岁的姑娘没有裤子,八十岁的老人只有一层棕衣。”解放后,随着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是由于农业社规模小,活动范围狭,没有力量全面发展山区经济。公社化以后,情况才起了根本的变化。为了迅速改变这一低产面貌,公社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壤改良工作。一年间,结合春耕、秋耕和冬耕,分期分批改造了全部瘦土。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公社依靠集体智慧,解决了秋风为害的问题,全社常遭风灾的土地约有三千多亩,严重的时候颗粒无收。公社领导干部和群众一起,经过深入观察和反复试验,召开多次老农座谈会,终于摸透了秋风为害的规律,找到了提早作物成熟期,避过秋风的办法。今年作物的播种时间,差不多提早了一个月;常遭秋风的地区,几乎全部换上了早熟品种。全社今年各种农作物可以完全避免秋风为害。
公社按照“靠山吃山、依山养山”的精神,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资源,经营了四十五项副业生产,比去年增加二十四项。上半年经营的副业生产总值达二十一万八千多元,占农副业总收入8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