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三个时期三个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4
第12版()
专栏:我这十年来

三个时期三个样
广东南海里水公社社员 杜焕祥
我是南海县里水人民公社联沙生产大队的社员。十年来,我这一家变化真大。现在回头来看,就像“矮子上楼梯”,一步一步高升,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去年参加人民公社以后,提高更快。
解放前的那些苦日子,我不想去讲它了,我只想谈谈解放后十年来的变化情形。十年来,从单干到互助组、农业社,从农业社到人民公社,三个不同的时期,我家可算是变了三个样子。我深深地感到:互助组比单干好,农业社又比互助组好,人民公社更比农业社强。
在土地改革中,我家分了二十七亩田和五千二百斤谷、一大批衣物的斗争果实。我用斗争果实换回了一只大水牛。不巧,当我们一家正想凭借土地改革的斗争果实,大干一场的时候,却碰上了天灾。在1953年,老天大旱,我耕的田离水源足有两三里路远,要经过四递水车才能引水上田。有一递水,高低相差五尺,没有三个人一齐动脚,水车一点也踏不动。那时,我还是个单干户,纵使有九牛二虎之力,在旱灾面前,也没有一点法子。就这样,那一年落得大减产,平均每亩只收了二百来斤谷子。不料,我的妻子又生下小孩,父亲染了重病。在天灾面前,我们又重新破产了,失而复得的大水牛又卖掉了。
党,对我们的心思摸得真透,当我们要求进一步改善生活的时候,就发出号召:“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我在1953年晚造参加了互助组,1955年合作化高潮到来,又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组织起来,力量就大啦!在互助组时,我们筑了一个小山塘,农业社又筑了一个蓄水面积一百多亩的中型山塘,自然灾害逐步地被我们战胜了。在互助组时,一年平均亩产三百斤谷,到了1956年合作化,就达到五百八十斤,增产将近一倍,1957年又继续增产,平均亩产达到六百二十斤。水涨船高,我家的生活也跟着提高。到1957年,我们在农业社的劳动工分,已经足够一年口粮了,两餐稳定,温饱不愁,再不用政府救济或贷款了。
但是,使我更加料想不到的,还是去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我们的生活改善得那么快。去年在公社各生产队的支援下,我们大队兴建了一个蓄水面积四百多亩的大山塘,基本上解除了水旱患,因此去年全大队平均亩产七百二十斤,比前年增产了一百斤。今年早造又大增产,以我们的小队来说,平均亩产四百二十斤,比去年早造三百六十斤增产20%左右。各种作物也全面大丰收。公社还办了许多工业。大河水涨,小河水满,我的生活又提高了一步。今年早造,虽然我们全家劳动力已经大大减少,父母双亲,年老力弱,不能出勤了,一家只有两个主要劳动力,但是分配结果,我们除了分足口粮二千一百斤谷以外,还有七十八元工资和十四元劳动奖金,一造的收入就等于去年全年的收入,加上家庭副业,不仅口粮充足,还有余款呢。过去,一个月也吃不上两餐鱼肉,现在一个月内,能够吃到十二、三餐了。以8月份说,社里计划供应每人鱼鸡鸭肉二斤,我一家十二口(解放后我添了三个小孩),一共吃了二十四斤肉。过去全家几年也不做一套衣服,今年一家十二人,每人都做了一套新布衣。有夹布,也有斜布。另外,我和父亲、妻子和三个孩子一共六人,每人还买了一件波恤。更使我高兴的是,公社办了托儿所、幼儿园、公共食堂,使我四个最小的孩子得到照顾,四个较大的孩子上学读书了。过去这四个较大的孩子,每年只能两个读书,两个留在家里轮流接替照顾弟妹,今年,他们全部可以上学了。我的妻子也可以更安心在公社劳动了。
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我回顾过去,看望将来,有了党的领导,有了人民公社,我充满了希望、信心,我觉得我们的前途似锦。
(何伟平 区平记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