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作好秋种,奠定明夏丰收的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5
第2版()
专栏:社论

作好秋种,奠定明夏丰收的基础!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号召迅速地变成了群众的有力的行动,在广大农村人民公社里,生产高潮一天比一天高涨。在抗灾斗争连续取得重大胜利以后,大部地区农民群众正分兵两路乘胜前进:一路大军在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59年的各项生产任务而展开最后一场决战;另一路大军在为夺取1960年夏季的更大丰收开辟道路。关于秋收工作,本报已在9月8日发表了一篇评论;现在,再来谈谈秋种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情。
现在南方的中稻和北方的早秋粮食作物已经收了,地已经腾出来了。从现在到晚秋成熟这二十多天时间是最宝贵的,必须抓紧。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切实抓紧作好秋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把种植计划落实到生产小队,安排到每一块地;按地块把包产、包工、包成本落实;还要订出切实的增产措施,如深耕多少、施肥多少、沙、碱薄地如何改良,等等。人民公社应及时作好这些准备工作,领导和帮助生产队把秋种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
能不能把秋种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这实质上是要不要在去年和今年的伟大胜利的基础上继续奋勇跃进的问题。当前整个经济战线的形势是十分有利的。反右倾、鼓干劲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效果。工业生产正在全面挺进。农业方面,在夏季大丰收之后,早秋丰收的捷报也不断传来;就正在生长的作物看,秋季丰收也大有希望。我们在进行秋种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预见到明年继续跃进的形势,主动地积极地使秋种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国秋种面积一般都占全年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做好秋种工作,争取明年夏粮丰收,对保证和促进明年的农业生产以至整个经济战线的胜利进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夏粮用途很广,小麦是北方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粮之一,副食品(糕点)用粮和南方水稻地区的夏季口粮,也主要靠它来解决。油菜是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的一部分,油枯更是农作物的重要肥料。在南方地区秋季还播种一些草子(紫云英等),这是一种产量高、花工少、肥力大的绿肥作物,是春播作物的很好的一种基肥。因此,做好秋种工作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的消费需要,而且可以有力地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可以为争取明年全年丰收提供有利条件。怎样做好秋种工作呢?
第一,要多种、种足。坚决完成国家计划规定的播种面积是保证明年夏粮增产的首要条件。必须有一定的面积,才有条件争取多收。在八中全会决议的鼓舞下,很多地方都已订出了扩大秋种面积的计划。同时各地也都在积极进行种子、肥料、工具等物质资料的准备工作,这为争取明年夏季增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然,各地在扩大秋种面积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可能条件通盘筹划,合理安排。在保证全年总产量增加的前提下,力争多种小麦及其它夏收作物。
第二,要快种、种好。“麦子胎里富,种好三分收”。和其他作物比起来,小麦种得好坏对产量影响特别重大。所谓种好,一是及时播种,并可适当提早播种。一是在播种阶段深犁细耙、施足基肥、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只要土、肥、水、种等条件准备充分,再能适时下种,就可以争取绝大部分分蘖在冬前形成,开春后,早拔节、早孕穗,既能争取穗多穗大,又可使秆茎坚硬粗壮,增强抗倒伏和防疫病的性能。过去有些地方由于播种不及时或者是其他条件跟不上,往往出现低产田和废弃面积,影响总产量的提高。有些地方历年都有20%到30%的三类苗。一类苗亩产高达五、六百斤,而有些三类苗亩产只有一百余斤或者几十斤。如果能够及时播种并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把小麦全部种好,保证平衡增产,把三类苗提高为一、二类苗,就可以使总产量增加一两成甚至更多。有人认为三类苗、低产田等等,主要是由于客观条件差,如土质不好、水利条件不好等,无法提高产量。当然这些条件不好的土地提高产量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只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出些力气,多下些工夫,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情况,提高产量还是可能的。而且愈是低产区,增产潜力愈大,下上工夫见效也愈快。山西临汾县邒庄公社的万亩旱地麦田,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高原瘠地,产量无法提高,亩产一直是百斤左右。但在去年大跃进高潮中,社员们对这片低产田进行了深翻,并多施了基肥,同时又组织了专业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加强管理,结果今年亩产量一下就提高到四百零一斤。事实证明,只要认真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无法提高产量的土地是根本不存在的。
农业“八字宪法”究竟好不好?有些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看到个别地方、个别地块在试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不足而发生的一些缺点或个别失败的事例,就夸大起来,说是“八字宪法”不好,或者说是深耕、密植不好。这等于看到偶然有人吃噎了一口就说吃饭不好一样。全面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是农业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性的措施。任何事情都不是一下就能做到十全十美,这样一场大革命哪能一下子就在每块地上都做得恰到好处?为了明年的更大丰收,为了农业生产的不断上升,必须坚决地执行“八字宪法”,保卫“八字宪法”,对任何企图动摇这部农业生产的根本大法的右倾思想进行严肃的说理斗争。要摆事实,讲道理。因此,各地必须结合秋种准备工作,认真总结夏秋季增产经验,用具体的丰产事实证明“八字宪法”的真理;同时,找出因地、因作物制宜贯彻执行“八字宪法”的具体措施。山东莱阳县冯格庄公社冯格庄大队在制定小麦播种计划时,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就坚持反对深耕密植,主张用老办法播种。大队党支部便发动群众总结小麦丰产经验,证明在同样土质同样耕作条件下,深翻七寸以上的比耕四、五寸深的多产20%左右;每亩播种二十一斤半的比播种十斤的多产一倍以上;每亩施追肥五千斤的比单施基肥三百斤的多产30%左右;选用良种比过去劣种增产20%左右。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最有说服力,它对增强群众对改革技术的信心和肃清右倾保守思想有莫大的作用。这个大队经过这样总结以后,思想统一,认识一致,订出了在秋种中贯彻执行“八字宪法”的具体措施,现在正在积极准备秋种。
发动群众进行广泛讨论,不仅可以消除思想障碍,而且可以使“八字宪法”和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具体要求。山西闻喜县水头公社西下晁管理区在讨论密植时,有人说:一麦分九头,何必多下籽?只要地有劲,每亩下种十斤就行。有的人看到今年密植丰收,就主张每亩下种至少不低于三十斤。后来经过干部和群众共同讨论,对每块地进行具体分析。并联系各种条件加以研究,把全管理区的一万二千多亩麦田分为二类七等。下种量由十五斤到三十二斤不等。大家都满意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既要种足,又要种好;既要适时,又要认真执行“八字宪法”。这在劳力畜力方面是会有一些困难的。但是,只要坚持政治挂帅,加强领导,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把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困难是可以解决的。今年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八中全会的光芒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总路线更加深入人心,人民公社更加健全和巩固,群众精神饱满,干劲充足;执行“八字宪法”的经验日益丰富。只要各地党委抓紧时机,做好准备,充分运用有利条件,一定能够多快好省地完成秋种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