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合理调整作物布局 充分发挥土地潜力 江苏早秋总产量跃增七成 全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一成以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7
第1版()
专栏:

合理调整作物布局 充分发挥土地潜力
江苏早秋总产量跃增七成
全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一成以上
新华社南京15日电 江苏省一千六百多万亩早秋作物大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七成以上,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去年增长一成以上。
今年江苏省早秋作物(包括单季早稻)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五百多万亩,其中早稻面积由去年的二百六十四万亩,扩大到三百四十三万亩。过去从未种过早稻的地区,今年也扩种了一部分。苏南的太湖地区,苏北的里下河地区等水稻产区,今年早稻生产季节掌握较好,做到早播早栽,合理密植,管理比往年更加精细,因此获得了更大的丰收。吴江县盛泽人民公社谢天大队由于季节抓得早,栽插质量好,田间管理精细,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长三成多。丘陵山区的溧水县,八万亩早稻的平均亩产量也比去年增长二成。今年全省春玉米也比去年扩大了二百多万亩。沿海地带的南通专区,一百零八万亩玉米获得了大面积高产。春玉米丰产的主要经验是,因地制宜地贯彻了“八字宪法”。今年全省玉米田耕翻深度一般在六寸以上,比往年加深二寸左右,每亩施肥量约四十到五十担,其中精肥所占比重由去年的30%左右上升到50%以上,品种布局,种植密度也比往年更加合理,田间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此外,大豆、高粱、谷子,也获得丰收。
早秋作物的大丰收,显示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公社化后,早秋作物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整布局,合理安排茬口,因地种植,因此发挥了土地潜力。今年全省三百四十三万亩早稻,基本上都是种在绿肥田和土质肥沃的田里,这是在规模小、土地少的高级社时期难以办到的事情。海门县的包场公社,今年春天原来打算在沙土地带种春玉米三千亩,后来研究沙土地不适宜于种春玉米,就调整了原来的播种计划,将二千多亩春玉米播种在土质较好的生产队里,结果增产了两倍以上。今年早秋作物在收获时期,正是抗旱紧张关头,各地人民公社都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劳力上进行调剂,使得早秋作物及时收割,做到丰产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