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火车通到了苗家门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7
第3版()
专栏:

火车通到了苗家门前
本报记者 柳青 徐张
早晨,苗岭山区薄雾蒙蒙。黔桂铁路绕过山腰,像一条锦带,隐映在云雾中。在拔海一千多公尺的苦李井大盘道上,传出了几阵“隆隆”的吼声,从广西开往贵阳的列车,连续钻过五个隧道,越过深涧,奔到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村寨——谷硐车站。火车进站后,一群苗族青年蹦蹦跳跳地走进月台。有的来迎接亲人,有的来送戚友上车。他们愉快地哼着山歌:
山里钻出一条龙,
腾云驾雾快如风,
苗家骑在龙背上,
飞向恩人毛泽东。
刚从都匀市探亲回来的苗族百岁老人潘应芳,挤在小伙子们中间,满布皱纹的脸上流露着笑意,他比划着对人说:“我年轻时下都匀,起早摸黑要走一整天,今天从都匀坐火车回谷硐,三袋烟还没有吸完就到了。我长百岁,可没有见过这样的‘神龙’。”
“是罗,碰上这个好世道,神仙下凡也要看花眼睛。”小伙子们骄傲地赞扬着自己家乡的变化,赞美火车给苗家带来了幸福。直到晚上,在谷硐敬老院的院子里,一群老人还围着刚坐火车归来的潘应芳谈笑。
多少年来,谷硐的苗族人民为了改变山区的闭塞状态,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或“龙”,可是希望一直只是希望而已。在反动统治者统治着苗岭山的年代里,为了修路,苗族人民历尽了各种痛苦。国民党反动派借修路为名,向苗族人民勒索了大批修路费贪污了,然后又抓捕民工强迫他们修路。马道边村的苗族妇女蒙王氏,带着一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也被迫去参加修路。她因为劳累过度而昏倒了,工头还骂她偷懒,顺手一棒,就结束了三条生命。像这样,公路没有修成,却不知多少人死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手里。
去年,当钢轨铺到鳌鱼山下时,人们感慨万端地说:“毛主席的‘神龙’使我们祖祖辈辈的愿望实现了。要是那些苦命人活到现在,看见火车通过家门口,该多安逸。”
他们谁都不会忘记,去年10月1日火车通到了谷硐。那天尽管下着细雨,月台上仍然挤满了人。在籚笙歌声和鞭炮声中,人们欢呼毛主席的“神龙”到了苗家寨子。七十九岁的苗族贫农文才学摸着火车,热泪盈眶地说:不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我们怎么能有今天!
今天,在谷硐通车仅一年的短短时间里,它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铁路两旁,原先是荒无人烟的地方,现在盖起了一幢幢的厂房——农业机械厂、人造棉厂、代用品酒厂……像雨后春笋一般接二连三地投入生产。拖拉机也开进了穷乡僻壤。通往自治州首府——凯里的毛坯公路,已修成康庄大道。与火车站遥遥相对是新修建起来的汽车站,在它的近旁,两层楼房的谷硐大饭店也快完工了。偏僻的山村,变成了繁荣的集镇,州商业局、林业局、粮食局等单位,在这里设立了转运站。目前,这里的车站上,整天车水马龙,成批的木材、桂皮、黄姜等山货源源外运,供应省内外的需要。只是今年3月到7月,火车运到贵阳的原木就有一万九千多立方米。大量农村需要的货物,又从外地不断地运进来。谷硐的烤烟在贵州是享有盛名的,过去烘烤烟叶的煤全靠人挑,翻山越岭,硬汉子一天也只能挑一百二十多斤,给生产增加了很多困难。今年火车一下就拖了二十八万斤煤,送到烤房附近,保证了及时烘烤,节省了大批运费。
每隔十天一次的乡场,使谷硐这个村寨更显得繁忙了。在土特产收购站里,苗族农民将采集的黄姜等名贵药材,一筐筐的运来,原来霉烂在深山里的东西变成活宝了。谷硐公社上半年仅卖出黄姜一项就增加四十二万九千多元的收入。加上棕片、桂枝等的收入就更多了。供销社里,人群更是熙熙攘攘,刚到的大批上海卡叽布和青年们喜爱的广州胶鞋等日用品,马上成了应时热货。在人民公社的信用部里,也是闹腾腾的,参加储蓄的农民人来人往。今年,只谷硐公社的新寨、团坡、谷?等寨的一百六十七户苗族,每户平均存款十五元多,有的人家存款高达一百六十多元。第一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兴伟同志告诉我说:秋收后,社员们的存折上估计还要添上一大笔。
谷硐,穷困落后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这里的苗族农民,每天都可以看到人民日报,他们积极的学习党和毛主席的指示,学习汉族人民的先进生产技术;在火车站旁,成队的小学生常常对着机车,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给他们讲解蒸汽机的威力。能歌善舞的苗族姑娘们,歌声唱得更响,舞跳得更欢。她们歌颂家乡的变化,歌颂美好的生活和爱情。每天傍晚,人们经常听见这样的山歌声:
中国有了毛主席,
苦难的苗家吐了气,
草屋换成砖瓦房子,
公社装起收音机;
今天走路坐火车,
耕田开着拖拉机;
铁路千里连成线,
北京谷硐连得紧紧的;
展劲争取当模范,
亲口谢谢毛主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