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苏联和平外交的新胜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7
第5版()
专栏:

苏联和平外交的新胜利
思慕
苏联不倦的和平努力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同志已于15日到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不久之后,在今年秋天较晚的时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将访问苏联。苏美两国政府首脑相互访问,是一个有助于改善苏美关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重要措施,是苏联和平外交政策的一次巨大胜利。
一贯地主张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社会主义苏联,曾经为改善苏美关系作了很大的努力。世界各国人民也非常关心苏美关系的发展。这是因为,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它们彼此之间能否和平共处,对国际局势的发展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美国发动了“冷战”,公开地推行反苏政策,使苏美之间的关系,一直陷于不正常状态。苏联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了希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真诚愿望,并用种种实际行动来证明这种愿望。苏联曾经建议同美国签订五十年互不侵犯的条约,广泛地发展两国贸易和鼓励文化联系等等。但是,苏联每一次建议遇到的不是公开的反对,便是无理的拒绝。从1958年1月以来,苏联提出的召开大国首脑会议的建议,经过一年多来的一再推动,还是一再遭到美国方面的拖延拒绝。苏联一方面揭露美国这种阻挠行为,一方面坚持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努力促进苏美两国关系的改善。在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中,赫鲁晓夫同志的报告和总结发言,代表大会的决议都重申改善苏美关系的要求。所有这一切说明了,苏美两国政府首脑相互访问的促成,首先是苏联始终不渝地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不断地争取改善苏美关系的努力的结果,而美国终于同意两国政府首脑相互访问,是由于形势比人还强,逼不得已。
形势逼人
是什么形势迫使美国政府同意作出这个决定呢?
第一,很明显的,这些年来,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和平共处、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冷战”、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不倦努力,已经一天比一天的深深打动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心。苏联的伟大的七年计划的提出和执行,更向全世界人民表明,苏联是要争取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加速共产主义建设,是要同美国开展和平竞赛的。另一方面,美国坚持的“冷战”政策、“实力地位”政策和拒绝同苏联和平协商的僵硬态度,则日益丧失人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以至美国人民和它的一些盟国的反对。要求召开大国首脑会议,要求改善东西方关系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形势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强大主流,美国要继续死硬下去是越来越困难了。在全世界人民的强大压力之下,美国政府的决策人不得不接受某些缓和的做法,而美国同意这次相互访问,也就是这种缓和做法的一个尝试。
第二,众所共见,这些年来,世界风向已经大变了,东风压倒西风,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越来越有利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而不利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由于社会主义阵营无比强大,颠覆颠不破,硬碰碰不动,这由美国策动的匈牙利反革命事件的失败和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挑衅的碰壁,得到了证明。苏联的洲际导弹、三颗人造地球卫星、宇宙火箭和月球火箭一个接着一个发射成功之后,连美国方面也不能不承认苏联在军事上和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上都已把美国抛在后面。这样,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实力地位”政策的旧基础已经完全坍下来,美国幻想靠实力优势迫使苏联就范的如意算盘证明是完全打不通的。面对着这种新形势,美国统治集团中头脑比较现实的人,如凯南(前美国驻苏大使)、李普曼(有名的专栏作家)、华伯(美国银行家)和伊顿(美国企业家)等人最近都认为“冷战”政策已经此路不通。主张苏美直接谈判或举行大国首脑会议的呼声在美国也越来越高。甚至一向是反苏急先锋的杜勒斯,在他临死之前也不能不承认:“无论如何无法阻止苏联成为经济和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的国家”,表示愿意同苏联坐下来讨论德国问题。艾森豪威尔在今年3月16日的电视演说中,谈到苏美关系时也被迫表示:“我们最后的选择仍然是举行谈判”;4月18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也承认:除了设法进行谈判,并没有另一条出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最近美国同苏联的文化往来和两国政界人物的相互访问逐渐频繁。也是在这种形势之下,美国被迫同意在日内瓦坐下来举行东西方外长会议。在这期间,在改善东西方关系方面,英国比其他西方国家积极。今年2月麦克米伦首相对苏联的访问,不仅改善了苏英关系,密切了苏英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而且使英国在同美国打交道的腰干也挺直了一些,英国在西方盟国中间也取得更大的发言权,从而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这使美国感到:为了从英国手中夺回主动权,巩固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摇摇欲坠的“盟主”地位,有必要采取缓和苏美关系的步骤。加之,在日内瓦东西方外长会议上,西方阵线的四分五裂更加表面化,美国陷入进退维谷的狼狈境地;它一方面为了保持西方阵线的“团结”,不愿达成任何协议;另一方面怕苏联的强大和理直气壮,又不敢悍然破裂;一方面担心拒绝参加东西方首脑会议将使自己陷于更大的孤立;他方面又顾虑在目前情况下参加首脑会议将使自己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为了摆脱这种窘境,美国便想以同意苏美首脑的相互访问来找出一条出路。
此外,明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目前正在开始进行竞选活动的美国两党政治人物都把美苏关系问题提到了自己竞选活动的中心地位。共和党政府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更有必要摆出爱好和平的姿态。正如麦克米伦首相在英国大选前跑莫斯科一趟那样,在民主党前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访问苏联之后,共和党政府除了派遣下届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到莫斯科主持美国展览会的开幕典礼之外,更发出了同意苏美首脑相互访问这张“王牌”,显然是为了加强共和党在明年总统竞选中的地位。这一切都说明,艾森豪威尔向赫鲁晓夫发出邀请访问美国的请帖,是迫于形势,情非得已。
美国究竟有多大诚意?
但是,不管美国方面的动机怎样,苏美两大国政府首脑互相访问,对于进一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事业是有益的。所以,这一决定发表之后,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样,热烈欢迎这一个有助于和平的步骤。陈毅副总理和周恩来总理都先后在讲话中表达了中国人民这个愿望。现在,苏联政府首脑已经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了,全世界都密切地关心两国领导人这个历史性的会晤,期待着这个会见会有积极的成果。
在动身到美国去之前,赫鲁晓夫同志在维申斯卡亚镇群众大会上的讲话中表示:“我们是怀着最好的愿望去美国访问的。我们希望尽一切努力来消除‘冷战’状态,从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为人们的安居乐业创造条件。”苏联这种态度是它一贯坚定不移地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又一表现。至于美国方面呢?艾森豪威尔在8月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希望,即将同苏联政府首脑的交换意见将有助于融化美苏关系中的冰块。在8月25日的谈话中,艾森豪威尔表示愿意“就全面裁军或者特种类型武器方面的裁军的明智的和相互保障的计划同苏联进行现实的谈判;为解决分裂的德国的各项问题奠定真正的基础,并通过其他途径促使世界紧张局势的缓和。”这些表示是不坏的。但是,鉴于美国过去坚持“冷战”的纪录,我们不但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正如陈毅副总理所说的,“美国政府在这方面究竟具有多大诚意,还有待于今后实际行动的证明。”
应当指出,苏美首脑的相互访问已经在美国热中于“冷战”的有势力集团中引起了惊慌和反对。前不多时,纽约股票行市的一再暴跌,就反映出这个决定在美国垄断集团中所造成的“和平恐惧心理”。美国的“冷战”卫士们担心:“国际紧张局势的任何缓和都可能削减国防(军事)费用”;他们还担心苏美领导人的互访,将会影响他们驱策美国的“盟国”扩军备战的努力。他们极力给美国人民期望苏美领导人的互访将取得成就的心愿大泼冷水,企图贬低这个决定的意义。有些国会议员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吵嚷,公开表示反对互访,甚至说这“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民主党参议员多德)。在美国政府决策人中,副国务卿狄龙带头叫喊,说这次相互访问并不意味着美国“基本政策有任何改变”。接着,尼克松于8月16日和25日两次讲话中除了表示要继续保持“实力”之外,还歪曲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煽动人民的反苏反共情绪,并散播悲观的空气,说“善意和相互了解……不能解决两国之间深刻的根本的矛盾”。五角大楼的将军们更大声叫嚣要恢复核试验。所有这一切说明,在“冷战”冰块因苏美首脑决定互访而开始浮动的时候,坚持“冷战”的逆流仍在美国汹涌。
更值得注意的,美国在许多方面仍然继续推行它的侵略扩张和冷战政策。人们知道,由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顽固态度,日内瓦外长会议并未就解决已成熟的国际问题取得任何具体的协议,从而使欧洲和世界的局势不能进一步缓和下来,不止如此。美国挑起老挝内战和加紧干涉老挝局势的做法,已使印度支那和东南亚的和平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毒化国际局势,美国最近强使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一项派遣所谓调查团到老挝的非法决议,使老挝的局势更为复杂化。与此同时,在中印边境事件发生后,美帝国主义者乘机煽风点火,极力破坏中印两国的关系,企图把印度拉入军事侵略集团,又是一个例子。更不能使人忽视的是,美国不但没有放弃以包围和侵略社会主义阵营为目的的海外军事基地,而且今天还在竭力扩充和加强这些基地,特别是还在欧亚两洲它的一些仆从国家内加紧建立原子武器和火箭武器基地。所有这些事实使人们有理由对美国所表示的缓和姿态,保持警惕的态度。
苏美首脑的相互访问,是一件大好事。但是,美国被迫接受缓和,又对缓和抱无穷的恐惧。“冷战”势力仍在极力挣扎,要使美国对苏美关系采取较现实的政策,要使苏美首脑的互相访问取得积极的成果,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还要再接再厉,加强斗争,向美帝国主义者施加更大的压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