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谈优秀影片“林则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7
第8版()
专栏:

谈优秀影片“林则徐”
阳翰笙
看了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林则徐”以后,我很兴奋、很感动。看后不久,我就写了一封信给赵丹、郑君里和沈浮等同志,叙述了一下我看后深受感动的心情。
“林则徐”这部影片,为什么使我这样地深受感动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这部影片成功地描写了英勇的中国人民近百年以来,第一次拿起武器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且这第一次就长了我们的志气,灭了敌人的威风,狠狠地给了英帝国主义者一次沉重的打击,充分地显示了我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每一个人看了这部影片之后,立刻就可以感到扬眉吐气,胸襟为之一快。
编、导、演对于林则徐这个人物形象的创造是很成功的,他们描写了他的坚定、果决、有魄力、有胆量;也写了他受传统教养的束缚,当他和那些腐败势力作斗争的时候,他却不能不有分寸、有限度,甚至有时冒了一下火,就还得赶快“制怒”;他们描写了他热爱祖国、抗击侵略的大无畏的反抗精神,也写了他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对于皇室贵族的迫害、冤诬,乃至进而妥协投降,他却只有俯首听命,毫无办法去挽救当时那一危亡的局面。因此,林则徐这个人物,经过编、导、演及其他电影艺术工作者的集体创造,便很生动也很深刻地活在我们的面前了。
另一面——也是很重要的一面,“林则徐”这部影片,还写了平英团的抗英斗争。如果没有这一笔,这影片就会有很大的缺点。如果没有平英团的英勇斗争,光有林则徐的官军奋战,那就没有全面地深刻地写出历史的真实,那这部影片也就会黯然失色了。影片结束时,当林则徐发配伊犁临走的时候,平英团的勇士们正胜利地手持大纛在山头会师。这时画外音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就从这一天开始了。”这是一句重要的话,也可以说是对于鸦片战争的一句带总结性的话,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部影片不单单歌颂了林则徐,同时也用了很大的力量,来歌颂了平英团,歌颂了我国英雄的人民。
在导演方面,这部影片我认为是郑君里同志所创作的几部影片中最成功的作品。他善于运用电影的艺术形式和电影的表现方法,很集中地去表现主题,很概括地去创造人物。过去,特别是在解放前,我感到他的作品有时有些噜嗦,不够精炼,对于有些不必要的画面,他有时不大舍得割爱,这次整个影片却都处理得很干净,不烦琐、不拖沓、手法简炼、明快,看后,使人感觉很舒畅,这是郑君里同志在他艺术创作发展道路上的一大收获。
演员表演方面,赵丹同志对于林则徐这个人物的创造是很有光彩的。他的成功,在于他把林则徐既演得很真,也演得很深。他在创造这个人物的时候,注意去挖掘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善于运用一些精炼的动作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有许多场面演得很精彩。我随便举两个例子来说。譬如他同战友邓廷祯告别时,在船上话别,噙着热泪在山上远远看着船帆飘去的场面。在发配伊犁,宣读圣旨后,他说“领旨谢恩”几个字时的场面。赵丹的动作都用得很简单、很洗炼,有时甚至没有什么多的动作,我们只要从他的眼神里,就可以深深地看出他内心里的痛苦、哀愁与忧愤了。一个演员能够把一个人物演得这样真实和深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以为赵丹的表演是很成功的,是应该肯定的,特别是年青的演员同志,还应该努力向他学习。
此外,这部影片还引起了几个有关历史真实性问题的意见,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豫坤这个人物的历史评价的问题:
根据有些同志所得的材料,豫坤这个人物是林则徐的朋友,他不但不反对林则徐,有时对林则徐的事业还有过一些帮助,现在影片里却把这个人物写成皇室贵族中妥协投降派留在广州的代表人物了,这同历史事实是不符的。我对于豫坤这个人没有研究,如果他真是这样一个好人,影片里却把他写成了一个反派去了,那当然是不应该的。不过我觉得主要的问题还不在这个地方,主要的问题倒在这个剧本中的满族官员,都是一些腐化堕落,妥协投降的家伙,其中如能写出一个人物,就像史实中的豫坤那样(不是电影中的豫坤),或者写得比豫坤更好一点也行,那这个戏的内容就更完善了。像现在这种写法,不能不说是剧本上的一个缺点。
二、关于影片中有些地方同历史事实不尽符合的问题,特别是时间,有时甚至相差得很远,这样做对不对呢?
我看这没有多大问题,历史家和历史剧作家的任务是相同的,他们共同的任务是要正确地写出历史经验和历史人物,来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但他们为了要达到这一任务,他们所采取的方法却不一定相同。历史家要注意的是历史事实的精确,可是一个剧作家为了要集中地去突出他所要写的历史人物,有时也就不得不变动一下时间,改换一下地点,构思出一些史实上不一定有的事件和情节,来完成他的任务了。因此,我认为一个历史剧作家只要不违背历史的真实,能够写出历史生活的本质,历史发展的主流就行了,至于时间、地点,历史事实多少有些出入,那是容许的,没有多大问题的。
三、关于平英团的自发斗争与林则徐的关系问题:
平英团的反英斗争,当然是自发的,林则徐并没有直接领导过这一斗争,那是历史事实,但不能因此就说二者没有联系。林则徐虽是当时统治集团里的抵抗派,但他的禁烟政策和抗英主张是深得人心的。特别是振奋人心的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林则徐则更得到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广东人民的爱戴,这也是历史的事实。因此,影片上写了这两种力量的合流,起而先后痛击英国帝国主义,这样写我认为是好的,特别是当影片结束在林则徐发配伊犁,平英团取得大胜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感觉到中国今后反帝反封建的重责,只有落到中国人民群众的双肩上自己去肩负了。因此,我想平英团的斗争,观众不会误解为是林则徐直接领导起来的。
这部影片虽然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但这些缺点都是小疵。总的方面是很成功的,这一成功,我认为是我们在大跃进中的一大收获,是值得高兴的。(本文是作者在“电影艺术”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附图片)
林则徐在前线视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