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向国庆献礼的国产片丰富多彩 二十五日开始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展览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7
第8版()
专栏:百花齐放迎国庆

向国庆献礼的国产片丰富多彩
二十五日开始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展览月
本报讯 标志着我国电影事业获得空前大丰收的“庆祝国庆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将从9月25日起到10月24日,在全国二十七个省、自治区首府和大城市举行。在全国工矿农村也同时举行。广大观众将可以看到各个电影制片厂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最优秀的影片。
展览月期间,在二十七个城市上映的影片计有大型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科学教育片、美术片十余部,全部都是彩色片。影片的题材十分广泛,风格各异,内容包括中外古今,工农商学兵各个方面。这些影片无论就其思想性或者艺术性,都比我国历年来的影片要高,达到相当优秀的水平。这一事实显示了我国的电影事业贯彻了政治挂帅、两条腿走路、百花齐放的方针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二十七个城市上映的十余部国产彩色故事片中有:反映林则徐禁止鸦片抗击英帝国主义的影片“林则徐”(上海海燕电影厂出品);描写开垦荒地的英雄人物的“老兵新传”(海燕电影厂出品);反映农村大跃进中敢想敢干的青年的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长春电影厂出品);根据茅盾原作改编的电影“林家铺子”(北京电影厂出品);反映二七大罢工斗争史实的影片“风暴”(北京电影厂出品);根据杨沫小说“青春之歌”改编的电影“青春之歌”(北京电影厂出品);描写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雄事迹的“万水千山”(原名“红军万岁”,八一电影厂与北京电影厂合拍);反映家庭妇女大跃进中的精神面貌的影片“花逢春雨”(长春电影厂出品);儿童故事片“好孩子”(海燕电影厂出品);描写抗日战争中一支回民自发组成的抗日义勇队,在党的领导下变成革命军队的影片“回民支队”(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根据民族舞剧拍摄的舞台艺术片“宝莲灯”(上海天马电影厂出品);描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在党领导下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影片“绿洲凯歌”(海燕电影厂与新疆电影厂出品);体育故事片“冰上两姊妹”(长春电影厂出品);中苏合拍故事片“风从东方来”(苏联和长春电影厂合拍)。
纪录片中有纪录复员转业军人开垦荒地和自然斗争的大型彩色纪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新疆伊犁河畔一支由十三个民族组成的生产大军在草原上建立新农场的大型彩色纪录片“绿色的原野”(八一电影厂摄制);表现祖国十年来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大型纪录片“第十个春天”(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短纪录片有“泥人张”、“红光照耀山村”、“远征沙漠”、“锁住黄龙”(以上均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科学教育片有:中苏合拍的“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原名“密林中的小路”,(苏联与八一厂合拍);“中国猿人”(上海科学教育片厂出品);“让大地园林化”(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美术片集锦:包括动画片“小鲤鱼跳龙门”,“萝卜回来了”剪纸片“渔童”,木偶片“雕龙记”(均为上海美术片厂出品)。
这次展出的影片,反映了历史的重大题材,及时反映了现实生活,创造了一些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显示出一年来国产影片思想性与艺术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从“老兵新传”、“万水千山”、“凤从东方来”三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和“林则徐”等彩色片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影摄影、录音、美工、特技、化装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最近继全景影片试验放映成功,又开始拍摄记录全运会的全景电影。这说明我国电影技术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
这次国产新片展览月的节目,已印制了六百多彩色三十五毫米拷贝供各大城市在展览月期间放映。同时,“林则徐”、“老兵新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美术片集锦”四部故事片将印制一千七百余个十六毫米彩色拷贝供应农村、工矿大量放映。
又讯 “庆祝国庆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期间,北京在上映十余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之外,比外地多放映三部国产优秀新片。即天马电影厂拍摄的“春满人间”,影片描写医务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奇迹抢救严重烫伤钢铁工人的故事;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聂耳”影片,描写了革命音乐家聂耳的成长和革命音乐活动。还有长春电影厂拍摄的反映少数民族幸福生活的“五朵金花”。
此外,10月份北京还将上演三十多部外国片,主要新片有苏联片“草原烈火”、“田野上的雷雨”、“蒂萨河上”、“毁灭”,德国片“水兵之歌”,蒙古影片“星火”、匈牙利影片“昨天”,朝鲜影片“道路只有一条”。影片“聂耳”镜头片段:
党组织派郑雷电到江西去,她在龙华塔上与聂耳告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