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抢时间 加措施 要晚秋更高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8
第4版()
专栏:

抢时间 加措施 要晚秋更高产
在现场会议上一看二比三学四议
兴化掀起保苗保粒保桃运动
本报讯 中共江苏兴化县委最近在唐刘人民公社的周黄、千户两个生产大队召开了现场会议,通过一看、二比、三学、四议的方法,大破右倾保守、大鼓革命干劲,全县掀起秋季生产新高潮。
周黄大队和千户大队,庄靠庄、田靠田。论条件,千户比周黄稍好一点;比生产,千户却比周黄差。
今年周黄大队虽然每个劳力负担四亩七分田,十二部风车每部负担一百五十八亩田,再加上河面小,肥泥少;但是全队已经收割的一百五十亩早稻,实收单产六百斤以上,比去年增产三成。中稻穗大穗多,长势超过早稻。晚稻没有一块三类苗。参观的人说:“周黄的生产真是满堂红。”
千户大队从合作化以来,年年是红旗队。全队每个劳力负担四亩五分田,风车三十部,每部负担六十六亩田,河面大,肥源多。但是全队已经脱粒、晒干的一百八十亩早稻,单产只有四百斤,与去年相平。中稻穗少穗小。二百五十一亩晚稻有七十一亩三类苗,还有一百多亩田脱水。参观的人说:“千户的生产差得很。”
为什么这两个大队的条件基本相同,生产却大大不相同呢?参观的县社党委书记,根据介绍的情况,就实论虚地做了专门研究。大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力争上游、鼓足干劲,专找比自己强的先进队做为自己的竞赛对手;一个是甘居中游,干劲不足,满足自己比落后队好。
周黄大队从支部书记到队干部,争上游、赶先进的思想非常强烈。支部书记韩希明和小队干部经常到先进大队去参观。在抢收早稻抢种晚秋时,韩希明看到何姚大队的胡萝卜比自己种得又快又好,便立即安排劳力,一气种好八十多亩。平时大队党支部经常向社员大讲总路线,大讲大跃进,发动群众鼓干劲、争上游。所有队干部,人人带头生产,在田头大搞群众性的竞赛评比运动,一段一段的开展单项突击。
今年千户大队就不同了。队干部说:“今年搞到这个样子就算不坏了。”在竞赛中,他们不与条件相同的周黄大队相比,却与条件比自己差的翟家大队比,认为自己总不会落在翟家后面。日常工作也没有细致的计划,劳动出勤率经常只有50%左右。结果,中晚稻比周黄大队迟栽五天。
参加现场会议的各公社党委书记对当前形势做了具体分析,对各自的作物长势做了具体排队,大家认为,全县一百十三万亩中晚稻和二十万亩棉花,是全年生产的“大头子”,目前生长并未定局,增产潜力还很大。关键是认清形势,鼓足干劲,抓紧当前二十天。措施是:猛攻水、虫、肥、草四个关,开展保苗、保穗、保粒、保桃的四保运动。力争消灭四百斤以下的低产田,在原订指标基础上增产粮食七千万斤到一亿斤,增产皮棉一百五十万斤到二百万斤。大力抢种晚秋,按不同地区平均每人分别达到胡萝卜五百斤、八百斤、一千斤,副业收入每人增加十五元。
现场会后,全县大搞群众运动,一个声势浩大的生产新高潮迅速在各地开展起来。唐刘公社周黄大队在三天时间,给所有晚稻追了一次肥。千户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也急起直追赶周黄大队,劳动出勤增加到70%以上。
一手抓主粮 一手抓杂粮
忻城争取样样作物超包产
本报讯 广西忻城县全面加强秋田管理,力争晚稻超早稻,杂粮超主粮,各项作物样样超包产。
秋田管理开始,有些干部和社员认为今年种得多,有种就有收,不护理也能增产;有的见杂粮满山遍野,怕管不过来,主张只抓主粮,不管杂粮。针对这些思想,中共忻城县委在干部和群众中,组织大鸣大放大辩论,彻底批判了右倾思想情绪,响亮地提出了“一手抓主粮、一手抓杂粮;晚稻超早稻,杂粮超主粮,粮食,经济作物样样超包产”的口号。
在全面加强秋田管理中,将全县划分为三种地区。县委书记除第一书记抓全面外,其他三位书记分别包干三种地区,加强具体领导。各公社则根据作物种植面积和品种,实行田间管理的统一计划,全面安排,分清主次缓急,分段突击。如城厢公社种有晚稻、晚玉米、杂粮和经济作物,这些作物中季节性最强的是晚稻和玉米,因此公社党委决定集中全社95%的劳动力为晚稻和玉米耘田追肥,防治病虫害。经过六天突击,完成了晚稻和玉米的中耕追肥后,主力便转向杂粮和经济作物的护理。又经过三天突击,完成了杂粮和甘蔗、花生等作物的中耕除草。这样全县很快出现了主粮杂粮各种作物的田间管理全面加强的新局面。
到9月6日,这个县四万四千多亩晚稻的二次耘田、追肥已经结束,十万亩玉米已进行了一次中耕追肥,二十五万多亩杂粮和经济作物已经过中耕除草。
实行划片分丘专人管理
沙泉公社晚稻胜过早稻
本报讯 湖南衡山县沙泉公社在超产运动中,根据晚稻田不同的土质、水利、阳光等自然条件,分类划片,分丘确定先进产量指标和增产措施,使当前田间管理工作搞得扎实而有成效。今年全公社早稻平均亩产四百七十三斤,他们力争晚稻比早稻增产三、四成。
沙泉公社党委和社员群众一道,首先把全部晚稻田按照土质不同,分别成几大类型,然后再在大类中将土质、阳光、水利等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田,以十至十五亩划成一小片,分丘定出先进产量指标和培育管理的具体措施。每一小片配一个有经验的党、团员或队、组干部担任田间管理员,由他来执行这些增产措施。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晚稻田有了专人管理,能把这一工作一竿子插到底;二是丘丘田有先进指标,有保证实现指标的增产措施;三是便于社队领导人掌握各片情况,能更有效地指导生产;四是促进每丘平衡增产。
这个社的晚稻田共划成了一千五百七十个小片,在确定每片平均亩产指标,和每丘田的具体指标和有力的增产措施以后,社员们劲头特别足,组与组、人与人互相展开了竞赛。例如山田大队五美生产队有二百九十亩晚稻田,其中有一百三十亩是幼沙泥质,遇水就沉淀板结;而且这些稻田易起钻心虫和稻飞虱。他们经过田头会诊,决定在每亩田里挑进五百来担黑肥泥,同时追施了七十来担细肥,使土质变成了适宜禾苗生长的肥沙土。又因地制宜地精细培育,现在全队二百九十亩晚稻普遍长得苗高三尺多,生势极壮。社员们说,这里连种八年晚稻,只有这届好,就连今年早稻苗秆也比不上。  (周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