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水银灯下的教育——“青春之歌”演员谈演出感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8
第8版()
专栏:

水银灯下的教育
——“青春之歌”演员谈演出感受
本报记者 周建英
青春,是一支美丽的歌子,为了唱好这支歌,多少觉醒了的青年曾付出了头颅、热血,离开了亲人、挚友!现代的中国儿女,生活里充满了幸福和希望,他们钦佩前辈青年的革命精神,感激前辈青年为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的代价。但是,他们不一定熟悉前辈青年的战斗。电影“青春之歌”的演员们用精心的刻划,在银幕上再现了前一代青年的形象和他们的斗争,它教育和鼓励着当代青年们更勇猛地前进,而首先受到教育的却是演员自己。
谢芳认真地向林道静学习
电影把我们带回到二十八年以前。
银幕上,红烛照亮了林道静纯洁的面部,她眨动眼睛在领会着“老师”卢嘉川的启示。这个不久前自恨“苦命”跳海自杀未遂的女青年,正在揭开人生和真理课本的扉页。在卢嘉川等良师益友帮助下,在党的栽培下,几经风霜,这枝柔苗毕竟长成了劲草。随着镜头的转换,林道静眼睛里哀怨、惆怅、空虚的神情消失了;逐渐地闪耀出颖悟、明朗、坚定的光芒。在严峻的革命斗争中,她承受了成败、生死的考验,心越来越红,终于在党旗面前举手宣了誓……。
要刻划出这个知识分子心灵中复杂的斗争和巨大的转折,对演员确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何况饰演林道静的又是一个第一次上银幕的青年人。
好不容易,才找到饰演林道静的谢芳。我们相逢在摄影棚内一所陈设得富丽的“客厅”里:只见两名士兵拖进来一个血渍斑斑、奄奄一息的女子,扑倒在桌上。她听见“国民党党部书记长”胡梦安嬉皮笑脸的声音,就颤动着抬起头来,怒视敌人……。这里正补拍受刑后的林道静顽强不屈的一场戏。拍摄完毕,这个二十四岁的共青团员对记者说,她在新社会里成长起来,不可能有林道静那样苦难的遭遇。但在这次拍摄工作中,她也好像参加“一·二九”运动那样,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考验。谢芳笑着指指自己的眼睛说:“光是它就给我出了许多难题,一到水银灯下,困难就毫不留情地列队而来。”有一次,当拍林道静看苏联小说“激流”后有所领悟的镜头时,试排了十几次,演得总是不深刻,眼睛的神态也不够理想。导演反复启发,她仍然掌握不准。人们焦急地看着,突然,她流下了眼泪,但这不是林道静的眼泪,而是谢芳自己的眼泪。导演和其他同志劝她休息一下,鼓励她不要气馁。这时谢芳激动地想:大家为什么如此热心地帮助我这个新演员?是为了党的事业。而我也应该这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她再度聚神凝息,果然“情绪”上来了,林道静的眼睛里终于闪耀出激动、兴奋的光芒。谢芳谈到这里,松一口气说,意志和毅力是这么重要,我们应该和先辈青年一样不懈地斗争啊!以后拍片时,谢芳每逢遇到困难,就严格地约束自己:不许退却,不许脆弱。在拍卢嘉川教导林道静认识群众力量那场戏时,谢芳自己也在领悟着这意义重大的一课。她说,自己过去性格沉静,不合群。在这次演出中,得到导演、摄影师、化装师以及其他演员耐心的、认真的帮助,真正体会到依靠群众这句话的深刻涵义。谢芳说:“参加拍片的半年来,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正在起变化,我决心更进一步和群众打成一片。”
不久以前,谢芳接到了武汉歌剧院寄来的“六好”演员奖状和贺信。谈起这件事,她腼腆地表示:真惭愧,由于政治水平差,我对戏中许多矛盾分析得不深刻,给表演带来一些困难。今后要认真学习,否则就无法做一个好演员!康泰卢嘉川两代青年合成一体
在一间明亮的寝室内,我访问了扮演卢嘉川的青年演员康泰。他深邃的眼神不时凝视窗外,如今他看到的已不是当年苦难深重的国土,而是正在欣欣向荣的北京城。卢嘉川和康泰,这两代青年要在银幕上合为一体,用演员自己的话说,是有较大困难的,观众要求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外表英武的卢嘉川,而是一位充满革命热情的青年共产党员。康泰牢牢记着一位观众来信提出的希望:要演出一个不死的卢嘉川来。他白天黑夜地嚼着小说中的章句,贪婪地读党史,看“红旗飘飘”等书;并且找当年参加学生运动的老同志谈心。他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注意学习共产党员的作风。当他日益被那些英雄人物的气质所感动时,戏也就来了。我们的话题就转到卢嘉川就义前的一场表演:卢嘉川饮弹后挺立不屈,他猛然转过身来,镜头特写出他充满希望的眼光,他威严地举起带着镣铐的双臂,用全身力量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康泰激动地说,拍这场戏时,他忘记了一切,只是想:“你毁灭了我的身驱,却毁灭不了我的信仰和理想!”
稍稍宁静后,康泰又语意深长地说:卢嘉川已经成为我精神生活中一个最敬爱的知己,我总觉得他在我身边,像帮助林道静一样在帮助我、督促我,我深深体会到,要演好一个共产党员,自己必须有崇高的灵魂和火红的心。而要炼成一颗火红的心,却又是无止境的。
新党员秦怡演党的领导人
秦怡今年5月刚入党,这次她扮演了地下党的领导人林红。她才从苏联参加国际电影节回来,喜气洋溢,兴奋地和我谈起莫斯科的盛况。但当话题转到林红的塑造过程时,她不禁热泪盈眶,沉浸到庄严肃穆的感情中去,竟不自觉地用林红第一人称口吻讲起了这位革命战士的身世和心情:“我在狱中知道自己就要被处死刑时,虽然毫不恐惧,可是心中万感交集,回忆起过去和爱人在苏联求学时的幸福生活,在苏州监狱斗争情景,想到就要和眼前的‘小妹妹’——林道静和俞淑秀永别,和心爱的同志,甚至和党的事业永别时,我真不甘心去死,要好好地斗争下去,但是,看守打开了牢门,最后时刻到来了……这时我反而更镇静了,梳理了最后一次头发把红色的梳子和毛衣留给两个‘小妹妹’。只想再多看她们一眼,想到她们将来一定能过幸福生活时,我就十分安心地走出狱门……。”秦怡在拍这场戏的过程中,每一遍试排,她的感情都升华到最高潮,同志们劝她稍为安静一下,她总是抑制不住自己。也正因为这样,秦怡的戏虽然只是短短几场,但是却在观众头脑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秦怡说:在演林红时的那一股强烈的感情,是党给我的。这几年来,在党的培养下,我有了崇高的理想,思想、性格都开朗起来,这就为体会林红的革命气节提供了可能。
于洋塑造了活的江华形象
壮士血洒刑场,他们把重任放到继续斗争的同志身上。工人出身的江华,肩起红旗,无畏地前进。艰苦的地下斗争,使这个年轻的战士变得老练、沉着,炼出了一身的胆量和机智。在城里,他是学生运动的领袖,冲锋陷阵,面对面地和敌人作斗争;敌人搜得紧了,他深入农村,变成了庄稼汉,在农民群众中发动麦收斗争;敌人的爪牙又伸到他身旁,他又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工人走在北平的街道上了。每到一处,他就像一股强大的磁力,把群众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和敌人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江华,这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在电影里被于洋塑造得很鲜明。当大学生时的彬彬风度,当农民时的淳朴、耿直,做工人时的沉着、机警,演来都恰如其分。为了做到这一点,于洋曾经注意了首先领悟江华那颗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心,他说:在探索江华这个角色时,深刻地感到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内心世界远比自己想像的要丰富、完美得多。在当初阅读“青春之歌”小说时,我就热爱着江华身上的淳朴、踏实,不露锋芒的气质。但自己平时工作中就多少存在着不踏实的缺点,尤其是在工作稍有成就的时候。他说:这对一个革命者,特别是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是不允许的。今后,我们的电影中,将有更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出现,而作为一个演员,只有不断地鞭策自己,加强党性锻炼和艺术修养,才能创造出真正工人阶级先进战士的形象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