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纺织工业十年发展远远超过旧中国的六十年 棉纱产量飞升三倍半 今年棉纱产量将达八百二十万件,原订1962年指标可提前三年完成 全国每人平均棉布消费量比1949年增加一倍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9
第1版()
专栏:

纺织工业十年发展远远超过旧中国的六十年
棉纱产量飞升三倍半
今年棉纱产量将达八百二十万件,原订1962年指标可提前三年完成
全国每人平均棉布消费量比1949年增加一倍多
据新华社18日讯 十年来,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已大大超过了旧中国六十年的发展水平。它的飞跃发展,使我国人民的衣着状况不断获得改善。
1959年我国棉纱产量将达到八百二十万件,比1949年增加三点五六倍,这样,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到1962年生产棉纱八百到九百万件的宏伟指标,就可以提前三年胜利完成;1959年我国六亿五千万人口每人平均棉布消费量比1949年增加了一倍多。呢绒、绸缎平均每人的消费量也有很大增长。以1958年与1952年比较,毛线增加二点七倍,针织品增加一倍半,呢绒绸缎也都增长一倍以上。这些巨大成就是十年来高速度发展纺织工业的结果,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和1959年继续大跃进的光辉战果。
十年前,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是一个满身带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烙印的纺织工业。它没有一套完整的本国制造的机器;它所用的原棉有一半要从帝国主义国家进口;它远离了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而畸形地集中在少数沿海城市;它的发展速度像蜗牛一样地缓慢,从1890年开办第一个近代化纺织厂到1949年解放前夕的六十年间,一共只建设了五百万枚棉纺锭。六十年中棉纱最高年产量只有二百四十五万件,棉布只有二十七点九亿米,到1949年棉纱和棉布的产量更分别下降为一百八十万件和一十八点九亿米。
就在这样一个薄弱的基础上,我国开始进行纺织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工作。经过三年的恢复,到1952年,我国棉纱产量不仅迅速恢复到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水平,而且还超过48%。从1953年到1957年,纺织工业继续以每年平均增长9.2%的速度向前跃进。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纺织工业更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跃进时期,这一年棉纱产量达到六百一十万件,比1957年增长31%,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每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六倍;棉布五十七亿米,比1957年增长13%,毛、麻、丝等纺织品都比1957年增长40%左右。1959年我国纺织工业又以比1958年更高的速度继续跃进。今年上半年,棉纱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6%,棉布增长31%。这两年的空前大跃进,使我国纺织工业赢得了两年完成五年计划的巨大胜利。
我国纺织工业这样高的发展速度,不仅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即使纺织工业素称发达的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也望尘莫及,英国纺织工业在1901到1913年间,是发展最快的时期,但是发展速度最高的1912年纺织工业的总产值只比1911年增加了12%,而我国发展速度不算最快的1956年就比1955年增长了21%。如果再把新中国纺织工业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和资本主义世界近十年来的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的情况对比,更是一幅鲜明的对照。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纺织工业的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共增加了二点一三倍,每年平均增长15.3%,而在这八年中,英国一共只增长了5%,美国只增长了4%,都不及我国平均一年增长的速度。1958年在我国大跃进时期,英国的棉纱产量又比1957年下降了15%,这一年英国的棉纱产量只有我国的四分之一。
十年来我国纺织工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了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积极地发展轻工业的方针,以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国家首先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大力发展纺织资源的生产和建立自己的纺织机械工业体系,以改变解放前纺织工业在原料和设备上依赖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状态。由于广大农民的努力,到1951年我国棉花产量即已超过了历史上最高产量水平。以1957年与1949年比较,棉花增加二点六九倍,黄麻增加八点五倍,羊毛和蚕茧都增加一倍以上。纺织机械工业部门从1950年到1958年共生产了三百八十万锭棉纺机和八万六千多台布机,武装了大批新建的纺织工厂。这些设备在质量和性能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从资本主义国家进口的旧设备。
纺织原料和设备的自给为大规模建设新厂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从1953年开始,国家就在原料产地进行纺织工业的大规模基本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于纺织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十六亿元左右,施工建设的棉、毛、麻、丝、印染厂共达七十多个。1958年和1959年基本建设规模更大,列入国家计划的基建项目就有一百一十八个,仅棉纺织厂的基建规模就达二百多万锭。这些新建的纺织厂遍布在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内地产棉区的中心如西安、郑州、邯郸、石家庄都已成为新兴的纺织工业基地,每个基地都拥有数量巨大的棉纺织设备。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等兄弟民族地区也有了近代化的纺织厂。这些纺织厂的兴建,根本改变了过去纺织工业的不合理的布局,使工厂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并且大大促进了内地和兄弟民族地区经济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