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连闯三道技术关完成工具改革 王秉祥提高工效近千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9
第3版()
专栏:

连闯三道技术关完成工具改革
王秉祥提高工效近千倍
据新华社上海18日电 共青团员、上海兴中电机厂车工王秉祥连续进行三次革新,把加工螺丝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近千倍。
这种螺丝是兴中厂生产的“交流接触器”上的主要零件之一。按照这个厂的生产任务,全年需用一百八十万只;即使把全厂十三部车床都用来加工螺丝,全年生产的螺丝也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共青团员王秉祥决心要制造一部加工螺丝的滚丝机来代替车床。他翻了许多有关的技术理论书,寻找各种参考资料,先后经过二十一次失败,终于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得到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的帮助,创造成功。滚丝机试制成功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十倍。但是王秉祥并不满足。两个月以后,他又在原有基础上搞第二次革新。在滚丝机上增添了自动落料装置。使生产效率比最初提高了二百倍。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和决议,公布后,他又在这部机器上开始了第三次的革新。在老工人的帮助下,他解决了自动进料的问题。这样一来,年初车一只螺丝要花四分钟,现在缩短到一分钟就能车二百五十只,生产效率比最初猛增近一千倍。现在,只要一台滚丝机,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就能完成全部的螺丝加工任务。
先进生产者、哈尔滨第一机械厂车工孙茂松去年一年完成了五十四个月的工作量,今年1月到9月5日,又完成了50个月的工作量。目前他正以一天干六天活的速度跨进了1968年。 新华社记者 冯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