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是运动场,也是课堂——全运会竞赛观后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9
第7版()
专栏:

是运动场,也是课堂
——全运会竞赛观后感
高游
全运会上,不同的项目都有不同的观众。但是,每一个观众都可以从全运会上得到一个共同的印象。这就是运动员们表现的顽强的意志、集体的观念和乐观的精神。四川男篮奋战最后一秒钟转败为胜;穆祥雄从始至终干劲十足冲破世界纪录;青年运动员余慈君败给运动健将丘钟惠后仍然信心十足地说:总有一天能把丘钟惠打败。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多么扣人心弦啊!他们充分显示了新中国的新运动员的新的品质。
运动员应该具有这种品质,每个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也应该具有这种品质。因为我们的事业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翻天复地的、光荣伟大的事业,为了完成这个事业,就必须人人都有顽强的意志、集体的观念和乐观的精神。否则,就不能紧密地团结我们的力量,信心百倍地瞻望着将来,勇猛直前地踢开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
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中,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改造人。这就是要教育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的一代。而体育运动正是这种教育的途径之一。马克思就曾经把体育运动作为共产主义教育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体育运动的各种项目,不只是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而且可以改进人们的精神状态。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说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使顽强的意志、集体的观念和乐观的精神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俄罗斯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说得好:“……人的精神本性不应像什么特殊的、独立的东西似的同生理本性分开,精神不是别的,而是肉体的活动。它们像同一棵植物上的花与根一样地联系着。”
党中央指出,体育是向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工具。运动场就是进行这种教育的课堂之一。广大观众在运动场上不只是看比赛的成绩,而且也从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中得到观摩和学习的机会。对运动员来说,不仅是比技术,而且要比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届全运会同时也是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个大课堂。运动员、裁判、教练和观众,大家都是这个课堂的学员,大家都在这个课堂里得到锻炼和教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