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时代的喜剧——从“比翼齐飞”看大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19
第8版()
专栏:

时代的喜剧
——从“比翼齐飞”看大跃进
续磊
洋溢着大跃进喜悦气氛的话剧“比翼齐飞”,受到首都文艺界和观众的重视与赞赏,被选拔为首都庆祝建国十周年文艺演出节目。这出戏是总工会工人话剧团在大跃进的洪流中,受到丰富的生活感受创作出来的。它通过职工家属参加生产的曲折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广大妇女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在大跃进的热潮中,昂首阔步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人们精神面貌、相互关系的变化。
幕启,是一所清静雅致的职工宿舍庭院。这里并排住着两家人,男主人都是水泥厂热心技术改革的优秀工人。
大跃进的日子里,外面锣鼓喧天在欢呼总路线。工人杜永福的妻子曹桂枝勤劳达理,思想开朗,在总路线的鼓舞下,看到厂里为了生产大跃进建立了许多土洋结合的立窑,缺乏劳动力,便一心想参加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尽一份力量,可是丈夫不同意。工人侯春山一心想让自己的妻子参加劳动,妻子郁金香却是个依靠丈夫、好吃好穿的人,百般借口不肯去。社会前进的力量,使他们的家庭矛盾带来了喜剧的冲突和喜剧的结局。
剧中还出现了大进跃中的各种典型人物,有不肯袖手旁观担任了技术顾问的退休老工人林大爷和自喻为“金鸡(经济)独立”的林大妈,有厌恶靠丈夫吃闲饭坚决参加工作的农村姑娘唐兰和她的爱人——一位活跃的青年工人小谢;有充满干劲的人民公社老年社员郁大爷,还有从吵架斗嘴繁琐生活中解放出来的张大嫂和热心群众工作的家属委员们。这些人物的穿插,烘托出跃进的生活潮流,影响着剧中主角的思想变化。
剧情的发展,使矛盾达到了顶点,桂枝不顾丈夫的阻拦,坚决走上了劳动战线,她曾自信地对丈夫说:我一定把生产搞好,把家也安排好。金香不听丈夫的劝告,想用回娘家来威胁,丈夫不理,只好讪讪而去。杜永福希望妻子吃不了苦或碰了钉子会安心呆在家里,侯春山相信妻子在社会的教育下思想转变自己会回来。
最后是喜剧的结局:金香被父亲送回来了,这位人民公社的老社员叨叨不休地向老友林大爷数落自己的女儿。金香怀着内疚的心情找着和春山讲话,春山为她的转变而高兴,却故意打岔不理她,让她受到内心的鞭笞。最后春山和金香终于和好了。桂枝参加立窑生产后,党委又支持她的大胆建议试制成功和泥机,大大减轻了妇女体力劳动,受到表扬被评为新工人积极分子。顽皮的小谢假装试验失败,故意去逗永福,他装着一副哭腔竭力掩饰着笑得发抖的桂枝说:“嫂子,你就别难过了,咱们以后就不闹这台和泥机了,好好听杜大哥的话。”杜永福听了正在得意地大发议论,突然听说和泥机试验成功了,妻子还被评为积极分子,他简直羞愧得无地自容。在事实的教育下,他终于从心里对妻子说:“我算服了你了”。桂枝会心地说:“只要你能想到咱们俩除了夫妻关系以外,你是个工人,我也是个工人,咱俩都有劳动权、选举权就好啦!”
提起“比翼齐飞”的创作,工人话剧团的编导兴奋地讲起去年大跃进的动人情景。他们在北京郊区一个水泥厂看到了蓬勃的跃进气氛和深刻的社会变化。工厂提出了生产翻一番的跃进指标,土洋结合的立窑一个个诞生了,许多附属工厂也建立起来了。在需要大批劳动力的情况下,职工家属热情地参加了生产,党委、工会亲自抓职工福利,把食堂托儿所办得人人满意。职工家庭收入平均增长了23%,家属们摆脱了繁琐的家务劳动和丈夫一起学文化、看电影,有了共同语言,她们以“女工”的称号而自豪。生活提高了,关系改变了,新的家庭生活更幸福更美满,有的工人说简直像新婚一样。
面对着这样动人的现实生活,听到帝国主义污蔑我们的大跃进、人民公社破坏家庭,编导们决心要把亲眼看到的大跃进带来家庭关系的可喜变化写成喜剧,来驳斥敌人的谰言,歌颂祖国的大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