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向现代化工业城市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首都建成一系列现代化工厂 十年新建扩建七百多个项目,冶金、机械、煤炭、电力、无线电、纺织都已拥有一批骨干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0
第1版()
专栏:

向现代化工业城市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首都建成一系列现代化工厂
十年新建扩建七百多个项目,冶金、机械、煤炭、电力、无线电、纺织都已拥有一批骨干企业
新华社19日讯 原来毫无工业基础的北京,在解放以来的十年中已新建和扩建了七百多个工业基本建设项目,其中限额以上的项目有七十八个。这些工厂的总的建筑面积,共达三百八十六万平方米;如果全部折合成宽二十米的厂房,连接在一起就有一百九十三公里长,可以由北京直排到张家口。
首都工业基本建设的发展是与年俱增的。在去年和今年的大跃进中,建设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达到一个新的高峰。1949到1952年基建投资总额为八千九百多万元。1953至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一亿九千万元,大跃进的1958年骤增为五亿九千万元。
经过高速度的建设,现在首都已经有了一批作为工业骨干的现代化工厂,并且开辟了不少新的工业部门。
第一,一个钢铁工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长期以来,北京一直是“有铁无钢”,更无钢材。去年大办钢铁的运动中,以飞快的速度新建和扩建了特殊钢厂、北京钢厂、石景山钢铁公司转炉炼钢车间以及几个轧钢厂。今年可以生产三十几万吨钢,二十几万吨钢材。铁的产量也由1949年的二万六千吨增加到1958年的五十二万吨。从去年8月到现在,已先后建成了由六点五立米到一千立米容积的大小高炉二十二座,三吨到六吨的转炉十七座。冶金工业所必需的炼焦工业、矿石开采工业和耐火材料工业也正在迅速兴起。
第二,机械工业由修配跨进到制造。解放前,北京只有破破烂烂的三家铁路修理工厂和九个军械修造所。现在,已先后建成了机床厂、农业机械厂、机车车辆制造厂、汽车制造厂、电机制造厂、建筑机械制造厂、金属结构厂、印刷机械制造厂和各种精密仪表制造厂。机械工业的产值已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到三分之一以上。1958年北京机械工业产品,仅金属切削机床一项,即达五十多种共四千七百七十台。
第三,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十年中也有了高速度的发展,先后新建和改建了十一座现代化的矿井,使煤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二百万吨。发电设备的容量,也由五万八千瓩增加到二十七万瓩。
第四,解放前一片空白的无线电工业,现在已经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电子管厂、无线电器材厂、有线电厂以及广播器材厂,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无线电制造中心。
第五,棉纺工业从无到有,毛纺工业从粗到精。解放前的北京是“只能织布不会纺纱”,所需棉纱全部仰赖外地供应。现在以国棉第一、二、三厂为中心,加上在城区、郊区的若干小型的纺织厂,已经拥有纱锭二十五万枚,布机一万零三百二十台。北京清河制呢厂、北京毛纺厂生产的高级绒呢,已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盛誉。
第六,北京的化学工业过去基本上也是一片空白,现在已建成了玻璃、制药、搪瓷、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炼焦化学等一系列的化工厂,使这个重要的工业部门初具规模。
另外,在轻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等方面,也涌现了大批新的工厂。在城区、郊区,还有大量的中、小型的、土的洋的或土洋结合的工厂,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1958年大跃进中,各郊区就建成数千个农具制造、土化肥、粮食加工和造酒制糖等工厂或作坊,制造了六十多万件农具,成万吨的土化肥。
这一系列工业的迅速成长,特别是去年的大跃进和今年的继续跃进,标志着首都在向现代化工业城市这个伟大目标的进程中,已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附图片)
石景山钢铁公司的高炉群 新华社特约通讯员 马立昆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