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这里闪耀着革命人道主义光辉——访北京市清河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0
第2版()
专栏:

这里闪耀着革命人道主义光辉
——访北京市清河农场
新华社记者 王濯非
坐上由北京到山海关的火车,经过天津以后,不久就进入渤海湾沿岸。广阔无垠的盐碱荒地,一眼望去,红蒿遍地,芦苇丛生。到茶淀站下火车,再乘汽车向西行,景象就不同了,一望无际的稻子随风起伏。这儿就是北京市的拥有二十万亩土地的清河农场,也是对罪犯实行劳动改造的地方。
乘汽车不到一刻钟,我们便到了农场的场部。
这是一个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的农场,农场里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还有工业、渔业、畜牧业和其他副业生产。在农场劳动改造的是在押的特务分子、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反动会道门的头子、土匪和恶霸、窃盗、骗子和流氓分子等各种罪犯。农场对这些犯人,根据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劳动改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政策,组织犯人参加劳动生产,在劳动过程中进行思想改造。建场近十年来,已经有近万名犯人在这里经过改造成为新人。
走进农场,它的一切都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使人们感到新奇。在参观犯人宿舍时,到了大门口,看见门旁有一大幅红色对联,上面写着:“认清形势,加速思想改造;创造成绩,迎接建国十年”。进入大门有一个广场,广场四周的房屋就是犯人的宿舍,室内相当整洁。在犯人住地的图书馆里,有新出的书报和杂志,犯人可以自由借阅。在图书馆的墙上,挂着一套由文化部科学普及局出版的从猿到人的画图。许多犯人很爱看这套挂图,他们从这里了解到劳动创造人的科学道理。农场干部也经常向犯人讲解这门科学,启发犯人从根本上树立劳动观点,清除反动思想,积极参加劳动。
目前是农忙季节,犯人住地呈现出一片热烈的劳动景象。有的往麦田里送粪,有的在田野里收谷子,有的在菜园里锄草施肥。广播筒里不断传来劳动竞赛中的新消息,壁报上也写着劳动竞赛的新成绩。
在犯人的住地,陈列了一组介绍犯人李荣起转变的连环画。李荣起是个惯窃,刚到这里劳动改造时,他惧怕劳动,和另一个犯人抬五十斤重的东西还说太重。经过几年的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他逐步养成了劳动习惯,在劳动竞赛时,主动地多干活,挑重活做,现在可以挑到一百多斤。我们找到了他,他说:“劳动改造了我,干部苦口婆心地教育了我,我难道没有良心吗?现在,我不想别的,只想好好劳动,将来做一个劳动的人。”
参观的这天中午,到远地劳动的犯人不能回来吃饭,厨房里就把午饭送到田里去。傍晚,犯人收工回来吃晚饭,饭后休息一会,即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文件,还进行了辩论。
星期六的晚上,我们怀着很大的兴趣去参观了犯人组织的文娱晚会。第一个节目是相声“本质未变”,讽刺一个不老老实实认罪、不好好劳动改造的犯人。第二个节目是京剧“上天台”。第三个节目是幻灯“生产简报第三号”,反映了在农场动员增产节约以后所出现的新气象。农场干部说,他们的文娱活动是相当活跃的。
农场领导方面非常注意对犯人进行技术训练。许多犯人初到农场时,什么也不会。场里特为他们举办了农田生产技术知识讲习班,使他们逐渐学到一定的生产知识。农场还在每个犯人中队里设一个技术员,教犯人学习农业技术。在犯人中队里,还推行小先生制,即把学得好的犯人组织起来,帮助那些刚来的犯人学技术,做什么学什么,效果很好。在农场里,犯人学到的工业生产技术是多方面的。据去年不完全的统计,全农场已培养出各种技术人员和技工九百多名,其中有:农业、畜牧业和园艺方面的技术人员一百三十五名,医院护理人员十五名,机电技工三十六名,机械、修配技工一百零七名,土木建筑技工二百八十一名,铁工、锻工、铸工、焊工、钳工、车工共一百九十二名,造纸技工一百名,化学玻璃仪器技工八名,织地毯的技工四名,耐火器材技工九十八名,电解技工七名。在农场附设的农机厂里,我们看到一个刑满就业人员张述?,他满身油腻,正在修理拖拉机,他说:我过去什么生产技术也不会,现在不仅会修,还会驾驶,多亏政府教我这些技术,使我成为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犯人在劳改期间,还可以学到文化。农场曾经根据犯人各种不同的文化程度,分成班次,组织起来学习。文化教员大多是在犯人中挑选出来的。以前一字不识的犯人,现在一般都能认识八百字到一千字,原来读过一两年书的,都提高到高小文化程度。反革命犯刘锡庭,原来只读过两年书,现在上高小了,能读报写信,看小说,还学会了珠算。他现在一面劳动,一面做蔬菜组的记账工作。
清河农场所做的这许多工作,正确地贯彻了党的把犯人改造成为新人的劳改政策。农场里刑满释放的人,绝大部分都根据他们的意愿,留在农场就业。很多刑满就业人员在农场的帮助下,把老婆、小孩接来安了家,还有一些刑满就业人员在农场结了婚,建立起新家庭。
在农场的建设村,这里住的是农场干部和刑满释放就业的人,我们走进一户人家,女主人孙桂敏在屋外烧饭,见我们来了,连忙收拾炕上的东西,让我们歇歇。她是经过别人介绍和她丈夫古云洲在农场结婚的,有了一个小孩。古云洲是一个刑满释放的人,释放后在农场做铸工,孙桂敏对她的丈夫很满意,说她丈夫能劳动,有技术。她一面和我们谈话,一面笑盈盈地忙着做饭菜。走进管理葡萄园的园艺队积肥工袁德胜的家庭,只见粉白的墙上贴着袁德胜和他儿子的两张彩色生产奖状,还有一张姑娘的照片,这是他儿子的未婚妻。袁德胜在园艺队因劳动表现好,常常得奖。他妻子说:“过去可不是这样,他吃过十多年鸦片烟和一年多白面。家里的财产被卖光了,什么人也管不好他。我和小孩只有依靠外婆的接济过活。解放后,政府把他管教好了,又帮助我们在农场安了家,真是感谢政府。”他们家有一个儿子,今年二十岁,在园艺队赶大车,还有两个女儿,在上小学。袁德胜的老婆谈到这些事情,她高兴地说:要不是共产党,我们一家人也不知会被袁德胜弄成什么样子。现在有吃有穿,大儿子也快办喜事了,真是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一天晚上,听说农场文教队有一对刑满就业人员举行结婚典礼,我们高兴地去看热闹。老远就听到锣鼓声和欢笑声。走近室内一看,正面墙上有个大红“?”字,还有很多对联,桌上摆满了礼物,参加婚礼的人挤满了一屋,真是喜气洋洋。在举行婚礼时,有人介绍说:女方解放前是小偷,男方是特务,刑满后又都留场就业,男方做司机,女方在印刷厂做工,他们经过一段时期的了解,有了感情,在今天结婚。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婚礼。有一个刑满就业人员,对这件事很有感触,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情。诗中写道:
回忆十年前,辗转如飞絮,
一朝悔失足,堕入深渊里。
大哉共产党,救人如拯溺,
愿尔永前进,无负党所期。
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感到非常新奇,当你想到几年或者十几年以前,他们还是一些制造罪恶的凶手,只能在黑夜里度过春秋的人,而今天正在或者已经取得了做人的资格和权利的时候,你不能不激起内心的喜悦——伟大的共产党,这是党闪耀出的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的光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