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建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0
第3版()
专栏:

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建成
本报讯 经过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设计施工人员的奋战,位置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已经建成。这里将陈列我国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和我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珍贵文物,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这两个博物馆紧连在一起,合成一座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最高处的高度近四十米,南北长三百一十三米,东西长一百四十九米。中央部分和两翼的中部是四层建筑,其余部分是三层,总的面积为六万五千多平方米。浅黄色的外墙,屋檐上镶以金黄翠绿相间的花边,使整个建筑物的轮廓分外鲜明。
一个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十一孔大柱廊,构成了两个博物馆总出入口。登上大柱廊,穿过一个大院和正门厅,便是庄严的中央大厅。从正门厅向南北两翼穿行,北部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南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两个博物馆在建筑上是对称、平衡的,各有一个序言厅和十七个宽敞明亮的陈列厅。展览面积为二万三千平方米,展览路线长二公里。
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是由北京市规划局设计院负责设计,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去年9月开始设计,10月底动工兴建。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全国十八个省市一千五百多名工人的支援。各地工厂还积极承担了博物馆的五百多项加工订货任务。首都的一些职工、干部、学生在假日里也自动到工地上来参加了义务劳动。这两个博物馆的建筑还得到苏联专家很大的帮助。
这个建筑是大跃进的产物。建筑工人们在修建过程中,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发扬了冲天的干劲。许多工程项目如加工和安装大块花岗石和剁斧石、制作人造大理石、铺橡胶地板等等,都由从未做过这些工作的普通石工、木工、瓦工、抹灰工担任。基础、结构等许多工程项目都是在冬季和雨季进行的。建筑工人们在这些困难面前,斗志昂扬,工地上一开始就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工人提出了豪迈的口号:“晴天干得猛,雨天干得欢。小雨不停,大雨奋战,项项任务都提前,迎接建国十周年。”工地党委书记、总指挥等负责干部亲临现场,日夜指挥作战。云南王惠石工小组在安装花岗石时,屡逢暴雨。装修处党的负责人一再劝他们停一停,等雨住再干,但没有一个人肯停。雨愈下愈大,影响安装,他们就改做给花岗石加工的工作,石头上的墨汁划线被雨水冲掉,就改用雨水冲不掉的红铅笔划线来代替。装修阶段的工程,过去都是一道道工序进行的。建筑工人、工地领导和技术人员在三结合会议上经过鸣放辩论和反复研究,在这个高大建筑中,采取了支撑满堂红悬空架子,进行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方法。工人们在架子的上层进行吊顶和安装,在中层抹灰,在下面砌墙做地面,各种作业同时并进。在工人们的苦干巧干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整个工程从破土开工到竣工,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经过验收,工程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