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火烧坪清水常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0
第4版()
专栏:

火烧坪清水常流
史合湘
作田莫作火烧坪,
三天不雨背“木龙”(水车),
忙忙碌碌搞一年,
到头不过两三成。
这是火烧坪一带人民过去唱的一支歌谣,也是他们对于过去生活的一种悲叹!
湖南长沙县?梨人民公社有个卷塘大队,火烧坪就在这个大队的利民生产队界内。我们一到?梨公社的时候,公社党委会的同志们都建议我们到这个地方去看看。
利民生产队有二千一百多亩土地,都是红壤、铁石粒子的土。火烧坪也是自古干旱,土地贫瘠,年年欠收。这里种树树不长,长草草不深,更不用说作田了。这里的土的确红得怕人,若是烈日当头一晒,它简直就是一片燃烧着的土地。怨不得这里从老辈子起就叫它作“火烧坪”!
由于干旱,到去年为止,这里从来没有插过晚稻,只能插早、中稻。插下去的产量也很低,只能收一成半;甚至禾苗干旱而死,颗粒无收。
解放后,火烧坪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干旱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人们到处开塘、挖井,光挖塘的土就堆成了几座小山。高级社时,抗旱所用的工占全年总劳动量的40%以上。人们渴望着解决水利问题,向往着水利自流化给火烧坪带来粮食。但是,要修水库,附近没有水源;即或能修的话,人力、物力、财力都有困难;如果还是只能开塘、挖井,干旱起来大塘小塘都干得见底,干旱问题仍然不能解决。
兴修水利,战胜干旱,也是高塘乡许多高级社的共同愿望。这些愿望终于汇集成了一个宏大的意志,在高塘乡党委领导下,制订了一个兴修大水库的规划,水库修成后,能够蓄水三千万立方,可灌溉几万亩田地。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修水库会淹没干杉乡的六千亩稻田,渠道要经过长冲乡,同时工程极大,需要八千个劳动力和十几万元的物资,这对于高塘乡来说,是没法解决的。
?梨公社的成立给人民兴修水库的愿望带来了可能,榨山水库的计划在公社党委的面前又提了出来。高塘乡与长冲乡同在一个公社,两个乡的地界问题解决了;属于谷塘公社的干杉乡的田地,也作了妥善的解决;这样,修建水库的宏伟计划就在去冬开始动工了。
火烧坪的人们听说要修榨山水库,个个兴高彩烈,人人要求参加。利民生产队党支部书记曾绍裘同志告诉我们,那时候利民生产队去的人最多,占全队劳动力的90%以上,许多食堂只留下几个老倌和老婆婆,有的全家都搬到工地,日夜不停地抢修水库。
今年4月,榨山水库基本完工了。从此,三万六千多亩田得到了灌溉,摆脱了干旱的威胁。火烧坪的五百多亩地变成了火烧不死、水流不绝的水田,今年早中稻共收五十多万斤,比去年多打二十万斤。接着又插了三百八十多亩晚稻。这对于火烧坪的农民来说,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我们访问这里的时候,到处都听到社员对党的感激。七十八岁的李运泉说:“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今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做出来了。如今我们这里真正变成了出金出银的福地。”曾支书领我们去看火烧坪,眼前的火烧坪是一片茁壮的绿油油的晚稻禾苗,大塘、小塘的水都满满的,纵横田间的渠水潺潺地从我们的脚旁流过,一眼望去,清澈见底。要不是曾支书提醒我们,我们真不会相信这里就是过去连树木都不生长的火烧坪。
路上,我们遇见了住在敬老院的老农李三爹。据说,李三爹最初和其他老年人一样,不相信能从十几里以外的榨山水库引水到火烧坪来,在修水库的时候,李三爹还亲自跑到那里看过一次。今年?梨公社成立一周年时,李三爹怀着万分感激党的心情来参加庆祝大会,在人群中间唱了几支山歌,来歌颂党,歌颂人民公社。这次和我们见面,他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愉快和兴奋,又唱起他平素爱唱的山歌:人民公社计划高,修好榨山水库保禾苗,除掉干来除掉旱,保住田里大丰产,劳动人民齐欢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