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塔吉克人的今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0
第10版()
专栏:

塔吉克人的今昔
本报记者 杨克现 张克灿
“把一生吃过的东西都忘记了,
就是忘记不了母亲的奶汁;
把一生听过的话全忘记了,
就是忘记不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
这是流传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上的一首歌谣。这首歌唱出了塔吉克人民对于给他们带来光明和幸福生活的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激情。
多少年来,帕米尔高原的雪山和急流,阻碍了塔吉克人和外界的交往。有谁知道在这拔海三千多米边远的高寒山区,塔吉克人民曾经过着那样贫困的生活。他们终年穿着破羊皮,吃的是不能温饱的少量牛奶和酸奶子。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没有作过一件好事,多如牛羊的苛捐杂税落在贫苦的塔吉克人身上,每年生下的羊羔还不够缴税,牲畜连年减少。这便是旧日塔吉克人民生活的写照。
解放十年了,帕米尔高原究竟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我国这样一个人数很少的民族生活过得怎么样了?我们乘坐着汽车,到帕米尔高原作了一次旅行访问。
帕米尔高原在喀什的南面,艰险的公路曲折在重重叠叠的高山中,汽车每行驶一公里,便要升高二十米。越来越高的公路终于把我们引到拔海七千七百十九米的公格尔雪山前。雪峰接连天际,积雪寒光耀眼。虽然盛夏,冷风竦竦。我穿上皮大衣还觉得冷。汽车绕着公格尔雪山行走,就像从悬崖绝壁上行驶过去,路旁几百米的石崖,眼看就要倒塌下来,山下河流,泥浪滚滚令人看了心惊胆颤。这是筑路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凿开的山路。它打通了塔吉克人民幸福之途。
公路通车前的一个夏天,我们曾经随着一帮骆驼队去过到塔什库尔干中途的慕格山下,沿途翻山涉水,直走了十八天。高山缺氧,洪水暴发,夺去了八峰骆驼的生命。如今公路修通了,从喀什到塔什库尔干一天便可到达。汽车给塔吉克人民运去了大量新式农具、日用百货和发电设备,当地的畜产品和土特产也及时运出去了。农牧民的经济生活蒸蒸日上。人们对于汽车产生了亲密的感情。
塔吉克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共有一万四千多人,其中有八千多人散居在帕米尔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境内。这个县古老的城堡在解放前一次战火中焚毁了。新的城镇是解放以后建立起来的。这里有自治县党和政府的办公室、有人民银行、邮电局、新华书店、俱乐部、县卫生院的门诊和住院部,以及县商业局所属的土产、百货、粮食等门市部的房舍。它已经成为自治县今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我们在新城中漫步,只见商业局各个门市部里,塔吉克农牧民进进出出,选购他们喜爱的条绒、花布、红茶和砂糖。
雪山,是帕米尔农业生产取之不尽的大“水库”。可是过去那种落后、分散和个体的游牧生活,限制了农业的发展,直到解放前夕,这里才耕种了一万零五百多亩土地。每年春天,塔吉克人在土地上撒下种籽,就赶着牛羊到很远的高山放牧,因为缺乏管理,产量很低,每人平均只有粮一百斤。其他的粮食要翻山越岭从喀什运来,一头毛驴每次来回二十多天只能驮百把斤,还得避过半年危险的洪水期。这种困难的情况,使得广大贫苦牧民一年到头吃不上粮食。
“现在完全不同了!”战斗公社有个名叫卡思木的农田队长向我们讲到:“由于组织了人民公社,牲畜统一集中放牧,便节省出6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今年,全县耕地面积扩大到了两万五千多亩。塔吉克牧民向汉族、维吾尔族农民学会了使用新式农具,学会了选种、施肥、合理密植等一系列的耕作技术。我们骑马来到城郊战斗人民公社的农田,塔吉克牧民正在三三两两地引用雪水浇地,他们用木棍打碎青稞田中的土块,让雪水浸润到各个角落。他们花费辛勤的劳动,要使今年的粮食产量达到自给,永远结束帕米尔高原历史上缺粮的局面。
从前帕米尔只种一些青稞、春麦、豌豆等种类极少的耐寒作物,现在还增种了油菜、胡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和蔬菜。在有温泉灌溉的慕士塔格地早暖的叶尔羌两个公社,还第一次试种了水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