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社会面貌深刻变化 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生活水平日日改善 少数民族地区十载进展胜千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1
第2版()
专栏:

社会面貌深刻变化 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生活水平日日改善
少数民族地区十载进展胜千年
新华社20日讯 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普照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十年来社会面貌和经济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雄辩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各少数民族已分别从封建制度、奴隶制度和原始公社制度下解放出来,踏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永远地结束了我国少数民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压迫和奴役的历史,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各少数民族在祖国大家庭里都享有充分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第一次当家作主,共同参加了国家事务的管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而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数中,少数民族代表就占到14.52%。现在全国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经有95%以上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除先后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以外,还建立了二十九个自治州和五十四个自治县。在党的培养下,少数民族干部迅速地成长起来,1949年时只有一万多个少数民族干部,而到1958年已有四十八万多人。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使交错聚居和杂居的各少数民族,按照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性。十年来,我国的民族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得到加强和巩固,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团结、大支援、大协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形成,并且得到很大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还处在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约有二千五百多万人口的僮、回、满、维吾尔、苗等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度;在藏、傣等共三百五十多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还保持着领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约八十万人口的彝族地区,存在着奴隶制度;另有佧佤、傈僳、景颇、布朗、独龙等共六十多万人口的少数民族中,还保持有浓厚的原始公社制度的残余。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采取了积极慎重的方针,充分注意到各少数民族发展的特点。在社会改革的过程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中爱国上层人士的拥护。现在95%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完成了民主改革,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各民族自治地方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根据四个自治区、二十九个自治州、五十四个自治县的统计,已建立了四千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牧)户占这些地区农(牧)户总数的90%以上。现在除了西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正在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以外,各少数民族已经分别从封建制度、奴隶制度和原始公社制度解放出来,踏上了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改变了广种薄收、刀耕火种、赶山吃饭等耕作方法,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困落后面貌一去不返
十年来,少数民族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放以前,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一直采用广种薄收、刀耕火种、“赶山吃饭”的耕作方法,还有许多民族在几年前靠木犁、木锄、竹耙、竹片耕种、脚踩土,人拉犁,手拔穗,“收一坡、煮一锅”的粮食产量,使他们不得不寻采野菜、野果充饥。有些民族过去根本没有农业,光靠游牧或打猎维持生活。少数民族的牧业生产也长期处于游牧的落后状态,牲畜很少有棚圈,无力防治牲畜疫病,牧业生产日趋衰落。内蒙古自治区从1936年到1946年的十年中,全区牲畜就减少了一百八十万头。青海省1949年的牲畜总头数比1937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帮助发展和保护的政策。当国家还处在恢复时期的1952年,就向民族自治地方发放了农牧业贷款七千四百零八点四万元,这种贷款的数量逐年增多,去年民族自治地方得到的农牧业的贷款便增加到四亿五千多万元。国家对原来发展水平较低的少数民族,更加大力扶植,例如1952年到1958年间,国家给云南佧佤、傈僳、景颇等少数民族的生产补助费、生活补助费和无息贷款共有九千一百五十九万元。国家对少数民族的这种大力帮助和扶持,使这些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水平在十年中得到急剧提高,铁质农具很快代替了木质农具,旱地变成水地,荒坡开成了梯田,深山和荒原出现了拖拉机。许多飘游不定的牧民实现了定居游牧,开辟了粮食和饲料基地。过去长期缺粮的地区,现在粮食可以自给。1958年全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粮食总产量和少数民族牧业区的牲畜总头数比1949年增加一倍以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耕地面积比解放时扩大了一倍。从前不产粮食的内蒙古草原,开辟出一百一十多万亩饲料基地,全自治区的各种牲畜在十年中共净增一千八百六十万头,去年的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一点四倍。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解放前的粮食平均亩产量只有七十多斤,去年全州平均每亩产量即达三百多斤,基本上改变了长期缺粮的情况。
结束了手无寸铁的历史,工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局面,少数民族工人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建国初期,占全国土地面积6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工业方面完全是“一张白纸”,许多地方的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些地区的丰富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盛产皮毛的内蒙古,皮件制品过去都依靠外地输入;新疆有丰富的铁矿,一把砍土镘(农具)却需要用好几石麦子才能换到。解放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局面。大批的汉族工人和技术人员前往少数民族地区帮助办工业。据1952年到1958年的统计,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投资共达三十四亿多元。现在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建立了一批中小型工矿企业,在内蒙古、新疆、广西、青海等地还建立了一些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工矿企业。新疆在1949年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只有十几个,而现在已增加到一千多个。内蒙古去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47年自治区成立时增长了二十倍。特别是经过去年全民办工业和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原来手无寸铁的少数民族,现在生产出越来越多的钢铁。长期依靠外地供应铁质生产工具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现在都能制造新式农具了。如以各民族自治地方1949年的工业总产值为一百,1957年为一四一五点三八,1958年急增到二六一八点五。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起来,1949年全国只有四万六千多个少数民族工人,今年已发展到八十二万多人。
交通事业的飞跃发展,改变了过去少数民族地区和外区长期隔绝的状态,大大便利了各民族的交往和相互支援。民族地区铁路的通车里程,由1949年的三千五百一十一公里增加到1958年的六千三百五十三公里,公路总里程比刚解放时增长了七倍多,仅去年一年新建的公路,就比解放前的公路总里程还多九百多公里。解放前的新疆,一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几十辆汽车,而如今就有八千多辆。
文教卫生事业有了巨大发展。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基本上控制了严重危害人民的疾病
少数民族的文教卫生事业,十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这些地区以前的文盲占人口的95%以上,许多地方根本没有学校,使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上造成很大困难。许多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不得不用结绳、刻木记事,在景颇族中甚至选用不同的树叶作为传情会意的工具。解放后,国家组织了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调查了四十多个民族的语言,帮助十三个民族创造和改革了文字。现在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已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和解放时比较,现在少数民族的小学生增加了八倍以上,中学生增加了一百一十倍,大学生增加了三十五倍。许多少数民族有了用本民族文字出版的书籍、期刊和报纸,现在全国建立了十二个民族出版社,仅去年一年就出版了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二千三百多万册,相当于1949年图书出版数的十四倍多。文化馆、图书馆、书店、业余剧团、有线广播网和电影放映队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建立起来。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四个自治区开办了电影制片厂。许多少数民族出现了一批本民族的文学家、艺术家、诗人、教师和科学工作人员。
解放前,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缺乏医疗卫生设备,流行性的疾病蔓延,少数民族人口长期得不到发展,甚至逐渐减少。云南有的地区当恶性虐疾流行的时候,有些村寨出现过“十室九空”的惨象。解放后,国家大力帮助少数民族改善卫生条件,向民族地区派出了大批医务人员,运去了大量医疗设备和药品,积极培养少数民族的卫生工作人员。在西藏、云南边疆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实行全民免费医疗。1958年,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医院已有七百五十多个,病床总数比1949年增加九倍。此外还普遍设立了诊疗所、产院、接生站和卫生站。性病、虐疾、天花等严重危害人民的疾病已在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得到控制。现在少数民族地区都是人丁日益兴旺,从1949到1958年的九年间,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人口就增加了约三十万。
我国少数民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掠夺和压榨,解放前的生活十分贫困。“柴火当棉袄,橛根当粮草,松胶当灯照,赤脚当鞋跑”,是那种悲惨生活的写真。日本帝国主义过去在内蒙古设立的“大蒙公司”、“蒙古生计会社”、“东蒙畜产公司”,国民党反动派在青海设立的“湟中实业公司”、“德兴海商号”,在宁夏开办的“富宁企业公司”,在西南开设的“康藏茶叶公司”等机构,便是专门用不等价交换的手段对少数民族进行掠夺的。解放前,在青海一百斤羊毛只能换到一块半茶砖。在四川彝族地区,七八斤大米才能换得一根缝衣的针。在海南岛,一只鸡仅能换回一盒火柴。在内蒙古,一匹马只能换取三十多尺布。十年来,少数民族的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提高,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了贸易工作,贯彻执行了公平合理的价格政策,在有些地区收购土特产的供销工作中,还实行了补贴办法。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在刚解放时,一斤盐就相当于五十斤大米的价格,到1953年,用同样多的大米就可以买回十斤食盐。现在各地少数民族人民的购买力比1949年提高了一倍到五倍。根据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四个自治区平均每人购买力增长情况的统计,如以1949年为一百,则1952年为一百六十二点一,1957年为二百九十五点六二,1958年为三百二十七点八三。(附图片)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五指山公社水满管理区,今年的早造获得了丰收。由于丰收的禾谷太多,脱粒来不及,社员只好把谷子一把一把捆起来放在架子上晒干,装成一条条“禾龙” 杨舜英摄
居住在云南滇池东面的撒梅人,去年成立了阿拉人民公社,并建立了农具厂。这是农具厂的撒梅工人毕望在制造农具
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朱子湖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