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松花江畔的化工巨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2
第10版()
专栏:

松花江畔的化工巨人
本报记者 赵玉庆
在充满了建设凯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第一座化学工业基地在松花江畔的吉林市诞生了。
这是一颗丰硕的果实。不管外行人用眼睛瞧,还是内行人用数字算,它都无可争辩的是我国化学工业史上的一座巨大碑石。吉林肥料厂的氮肥产量比旧中国全国氮肥的最高年产量还多;吉林染料厂生产的许许多多染料中间体和高级染料,在旧中国根本不能生产;吉林电石厂一座大电石炉的年产量就比解放前全国电石年产量多十几倍。对于这样大规模的企业,化工人员们都自豪地称它为“巨人”。
站在长白山余脉的山头,方圆几十里的吉林化工区便历历在目。峨然屹立的座座厂房,密如蛛网的架空管道,纵横交错着把厂区组成了庞大的有机体。十八层楼高的造粒塔气势雄伟,几十里开外就可看见;用白钢做成的排气筒耸入云霄、轻轻地吐出黄色烟团。漆着各种颜色的合成塔、蒸馏塔和储罐,像人体的五脏六腑、复杂万千。就在这个巨大的厂区里,数不清的炉、塔、机、泵、槽、罐,在自动仪表的指示和自动装置的控制下,进行着巨大的创造新物质的活动。
看吧,伸向空中和潜入江心的粗大管道,把巨量的空气和江水吸到钢铁铸成的“肺腑”里。几条百米斜桥上的自动运输线隆隆吼叫,每天把几千吨煤炭和石灰石投入烈焰飞腾的高大造汽炉和电弧光闪耀的巨型电石炉里。空气、水、煤和石头这些低廉的物质,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一跃而身价百倍,最后变成了一百多种贵重的化工产品:雪白晶莹的硝铵肥料像雪花一样从造粒塔顶飘落下来;五彩缤纷的染料从精硫塔、干燥锅、冷凝器里流出来;被称为“有机合成化学之母”的奇妙电石,在冷却筒里由红色流液变成了褐色块石……
几千年来,我国民间就存在把石头变成宝贝的幻想;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在我国人民中间唤起了建立现代化学工业的愿望,但是,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之后,古代的幻想和近代的愿望,才在我国的土地上变成了现实。
人们都知道,化学工业在旧中国是落后的国民经济中最落后的工业部门之一。当时,酸、碱、合成氨等基本化学工业微弱可怜。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完全是一片空白。染料工业方面,也只有上海、天津的一些小厂从外国买来染料中间体,在弄堂、亭子间和晒台上用简单的设备,生产极少量的硫化染料。
德、日、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针对中国化学工业的落后状况,曾把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商品市场。德国德浮洋行、英国卜内门公司、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帝国化学公司的酸、碱、肥料、塑料、染料和医药,像洪水一样在中国市场泛滥。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面,我国的一些少得可怜的化工厂就像经不起洪水的小船,只能在外国商人的风浪中浮沉。二十五年前,上海有一家染料厂想用煤焦油作染料中间体,再用自己的染料中间体作染料。筹备就绪,成功在望,被德国人发觉了,德浮洋行立刻低价倾销二硝基氯化苯等染料中间体,迫使这家小染料厂不得不中断生产染料中间体的工作,仍然购买德国的染料中间体。德浮洋行把这个小厂搞垮之后,立刻猛烈抬价。
屈辱和贫弱的时代过去了。解放后,我们把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残破零散的化学工业恢复起来之后,迅速开始了建立我国独立的化学工业体系的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和扩建的大型化工企业就有二十八个。1957年,吉林化工区在苏联帮助下建成了。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跨上现代化学工业领域的第一步,初步打下了我国合成氨、合成甲醇、高级染料及有机合成工业的基础,并且在肥料、电石、染科工业方面获得了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合成甲醇、甲醛、醋酸、苯胺、二甲基苯胺、阴丹士林等几十种解放前我国不能生产的化工产品,都大量地从化工区生产出来了。
三十年前,自命不凡的德国人曾经断言:“中国——这个停滞不前的国家,不能进入现代化学领域,他们迟缓的头脑和迟缓的社会,不会掌握变幻多端的化学工业技术。”现在,人人都会看出这句话是多么陈腐而可笑。在解放后的几年里,我们不仅迅速改变了旧中国化学工业的落后面貌,而且在发展速度上已把资本主义创造的速度远远抛在后面。
“下飞机,乘火箭”,这是化工们在吉林化工区建成时的誓言,意思是:以三年的高速度完成了基建任务之后,要以更高的速度掌握生产。果然,开工后不到半年,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就达到了设计水平;又过一年,生产能力就突破了设计水平的45%,增产的产品足足装满了一万辆火车皮。
吉林化工区和全国各行各业血肉难分,它的产品直接供应全国一万多家工厂、矿山和工地。在大跃进的日子里,这种产品供应关系成了万条相互促进的纽带。当钢铁、煤炭、采矿、机械、基本建设以及粮食、棉花各项生产的红色箭头不断上升的时候,也是化工们心情最激动的时刻。他们知道,炼钢炼铁需要他们生产的硫酸和硝酸;采煤开矿和移山开路需要他们的白色炸药;飞机离开他们的苯二甲酸酐不能起飞;各种橡胶制品离开他们的促进剂和防老剂不能出厂。他们的高效氮肥促进了农业丰收;五光十色的染料给人民衣着增添了光彩。从他们这里运出的电石,在全国各个建设工地放出了蓝色耀眼的火花,把各种钢板和型钢切开,又把钢板和型钢焊接成无数大大小小的厂房、高炉和桥梁……;用电石作成的醋酸、氰氨化钙,又运到全国几百家制药厂和化工厂,作成了各种药品、塑料和合成纤维。
千条丝,万条线,鼓舞和激励着化工们多增产化工产品;他们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曾经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电石厂党委第一书记向守义,曾亲自拿起丈八铁钎,领导工人驯服那座庞大的电石炉,使它的日产量由设计能力的一百八十吨提高到二百八十吨。电石车间送料工段有一个小巧而精密的继电器不够灵敏,影响了电石原料的配比,妨碍了电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引起了几十名工人的关注。一个名叫张景坤的青年工人,为了它苦思五个月,画了六十张草图,试验了三百零二次,终于作出了一个更灵敏的继电器,解决了电石配料的关键。为了表彰这个青年工人的苦干精神,这个继电器被命名为302型继电器。
化工区现有的工人,90%以上是最近两三年才搞化学工业的青年工人。这些年轻人可以说是同吉林化工区同时成长起来的。四年前还不认识一个化学符号的青年工人任绍柏,现在是结构复杂的空气分离装置操作手。他和他的同伴们不仅从空气中取出氮气和氧气,还取出了许多珍贵的稀有气体;空气在他面前变成了最宝贵的富源。1954年还是初中学生的共青团员王广富,揭开了安安兰染料生产中的一项秘密,改变了安安兰生产过程中的油酸回收方法,缩短了原来的生产工序,一年可以增产安安兰一百四十四吨。当吉林人民为了战胜旱魔,需要进行人工降雨的试验时,肥料厂的工人冒着酷暑,赶制成我国第一块干冰,使古代呼风唤雨的神话在我国土地上开始变为现实。
吉林化工区的建成,仅仅是我国跨入现代化学工业领域的第一步,紧接这一步,在古城兰州、山西太原、四川金堂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基地,以及全国上千个大、中、小型企业,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化学工业之花将像其他工业一样,迅速开遍祖国的大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