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7阅读
  • 0回复

无私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3
第3版()
专栏:

无私的人
本报记者 陈健
在郑州市管城区一所银行储蓄所里,有一笔三千多元的存款,是属于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河南省特等劳动模范李素琴的。五十一岁的李素琴——大家都叫她李妈妈,现在是郑州市管城区国营豆腐厂厂长,共产党员。她为了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几年来一直过着极端艰苦的生活,把省下的钱定期储蓄到银行里。她现在每月工资是五十九元,只留下九元作为全部生活和一切应酬的开支。她有一件染了又染的旧蓝布衫,曾穿着它以妇女积极分子、烈军属代表等身份四次进京见毛主席和中央其他负责同志。
李素琴的四个儿子都是部队里的军官(二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1953年就分别给她寄路费,请她去和他们同住。她一一拒绝了。她给儿子们的信上说:“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不愿离开我的工作。”结果把儿子寄来的钱全部存在银行里。她去北京开会时,看见儿子、媳妇,就再三嘱咐他们要艰苦朴素,把钱存到银行里,用在国家的生产建设上。
她经常因为在外开会,赶不上吃饭,每次开完会,她总是吃点自带的干馍,喝点白开水。有个时期,她打算每次开完会吃干馍时,拿一角钱买一碗丸子汤喝,但考虑了很久,还是舍不得。后来,每当她要用这一角钱的时候,就把它单放在一个布袋里,半年时间就积蓄了十三元多。这时正碰上一个节日,李素琴想起伤兵疗养院的伤员们,就毫不犹豫地把这笔钱全部买了鸡蛋和点心,自己背着,步行四十里到伤兵疗养院去慰问。伤员们很受感动。
李素琴所在的豆腐厂,有近七十名职工,是由六年前三户靠政府救济的贫民组成的豆芽组发展起来的。李素琴是这个豆芽组的发起人和领导者。1956年转为合作社时,她被选为社主任;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工厂时,她又被选为厂长。在豆芽组时期,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自己推着小车到机关、学校、住户送豆芽,节省了许多运费。转为合作社后,生意很好,为了减少开支,李素琴承担了两个工人的工作。她每天要给顾客称几千斤豆渣,一到晚上,她的腰就痛得直不起来,两只胳膊都是酸的。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工厂后,他们从自己积累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钱买了一片空地建筑厂房和宿舍。在李素琴领导下,职工们自己到几十里路远的地方去运砖、运料,自己盖房,一个人也不请。李素琴除参加建厂劳动外,还替工人们做饭、烧水、洗补衣服。职工们过意不去,向她说:“李妈妈,你这么大年纪,比我们做的多,吃的苦多。”李素琴说:“我是党员,党派我来领导大家搞生产,大伙都很艰苦节约,我不能特殊。这个厂现在虽然成了国营的,我们更要为国家节约每一个钱。”全厂职工和他们的家属在李素琴影响下,也都能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因此,95%的人有了存款。这个工厂现在是郑州市勤俭节约的红旗,技术革新的红旗,又是月月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红旗。
李素琴这样处处为党和国家着想,她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李素琴说:“是党给了妇女力量、本领和一切。没有党,妇女是奴隶,是可怜虫。”
原来,李素琴在十一岁时就到工厂当童工,后来又当了童养媳。在当童养媳时,她因为多喝半碗稀饭,就遭到婆婆一顿痛打,她的额角至今还留有一道疤。好容易熬到成了亲,二十八岁丈夫又病死了,她好容易把四个孩子拉扯大。1948年郑州解放后,她把儿子一个个送去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现在她的儿子在党的培养下,成长的很快,都成了有文化有技术的军官、共产党员。她自己也先后被选为河南省特等劳动模范和出席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全国烈军属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