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鼓干劲 争上游 改造山区 马加坑 后坑五谷丰登 牛羊成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3
第5版()
专栏:

鼓干劲 争上游 改造山区
马加坑 后坑五谷丰登 牛羊成群
本报讯 浙江省缙云县缙仙公社马加坑生产队和后坑生产队,坚持了两年你追我赶的社会主义竞赛,改造了自然条件,一对穷山坑变成为粮食充足、猪羊成群的富裕队。
这两个生产队在力争上游的思想指导下,从1958年3月挂钩竞赛起,一直本着“学、帮、赶”的精神,紧紧抓住了各个时期的生产关键,你追我赶的争高产、夺第一。马加坑生产队和后坑生产队都处在海拔一千二百米以上的山区,种的都是土层浅薄、阳光不足的梯田、斜地,自然条件很差。因此,他们竞赛开始后,首先就攻土壤这一关。马加坑生产队组织了十八个社员深翻一个月,翻了八亩地,深度达一点五尺多。后坑生产队学习他们的样子,组织了三十三个劳动力,苦战了十六天,深翻了十八亩地。马加坑生产队得到这个消息后,又动员更多的社员突击翻地。结果,两队全部土地深翻了一尺以上。有些地块土层太薄,深翻不下去,马加坑生产队的社员以冲天的干劲,顽强的精神,在三十亩地上每亩加客土二千多担。后坑生产队急起直追,马上组织社员去挖草皮泥,很快把二十二亩土层浅薄的地田每亩加上了一千多担客土。在此同时,他们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开展了二十一次积肥竞赛。马加坑不仅挖光了地脚泥、粪缸底泥、猪羊栏泥,就连烟囱、瓦檐上的灰尘也刷得一干二净,全队去年积栏肥、树叶肥、焦泥灰、人粪等标准肥二万八千多担,平均每亩施肥七百一十五担;后坑生产队毫不示弱,每亩也积足了七百一十四担肥。他们把这些肥分层分次的施上,所有耕地足足增高了三、四寸,既施足了基肥,又改良了土壤。通过深翻、加土、增肥后,现在他们的田地都是土厚、土松、土肥了,从此再不浅种薄收了。
环环扣紧,学先进,反保守是他们竞赛的特色。在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后,他们紧接着就把大株稀植改为合理密植;打破了山区不能种双季稻的迷信,把单熟改为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争时间、比速度,是他们竞赛的基本要求。马加坑生产队打破了甘薯种藤六寸长才能剪插的常规,提早插藤后,后坑生产队立即发动社员苦战了一夜种上了五亩。马加坑生产队知道后坑生产队已赶上了他们,快马加鞭,在“夏至”前就插下了甘薯藤一万二千多斤。可是后坑生产队社员的干劲更足,冒着大雨不分昼夜的赶,终于比马加坑提前五天插好了一万四千多斤甘薯藤。在竞赛中,他们非常关心对方的进步,见到对方优点就学,见到缺点就提,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这两个生产队,经过两年的竞赛,在生产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8年后坑生产队粮食平均亩产一千三百七十五斤,总产量达到十一万八千二百五十斤,比1957年增加了一倍多;每人平均粮食由1957年的六百四十斤跃到八百七十六斤,因此由缺粮队变为余粮队。全队除留足了口粮、种子,又给每头猪留下了二百多斤饲料,而且还有三万斤粮食卖给国家和上调核算单位。马加坑队1958年每人平均有粮食九百六十七斤,比1957年增加了38%;除了卖给国家和上调核算单位外,还有储备粮六千六百多斤。这两个生产队今年的春花、早稻又获得了大丰收。马加坑的春花亩产四百五十五斤,后坑队春花亩产达五百三十二斤,都比去年增长了三成以上,超过了原计划。后坑队的早稻平均亩产七百五十三斤,是山区早稻大面积丰产的红旗。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他们坚决执行公养和私养的方针,大力发展家禽家畜。今年马加坑生产队平均每户已养猪、羊二十一点九头,家禽三十二点九只,是目前全县家畜家禽最多的一个生产队。后坑生产队平均每户也有家畜家禽三十八只。
由于生产飞速的发展,社员的生活大大的改善。现在不仅家家吃得饱、穿得暖,户户有腌肉、猪油,而且许多人买了钟表、毛线衣、钢笔、棉被、胶鞋等许多生活用品。社员们从心坎里唱出这样一首歌谣:“自从来了共产党,五谷丰登粮满仓,六畜成群满山岗,穷村变成幸福庄。”歌颂党的领导和美满的生活。
马加坑和后坑的挂钩竞赛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县委和公社党委多次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提高工作,并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他们的经验。
二、竞赛的指导思想正确。他们牢固地树立了力争上游,迅速改变穷困面貌的思想。在竞赛中坚持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社会主义竞赛原则。
三、组织参观、定期评比,是他们促进竞赛一浪高一浪的重要方法。他们坚持七天相互参观一次,半月评比一次,你追我赶不断前进。
又讯 一年多来,缙云县委在全县农村开展了“学‘双坑’、超‘双坑’(马加坑和后坑)”的竞赛运动。
全县六个公社、三十八个大队、四百多个生产队和一千八百多个生产小队全部挂起钩来,开展了你追我赶的竞赛。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树立了一千一百四十多个先进标兵;有二十六个生产队在各种工作上赶上了“双坑”,有一百一十八个生产队在春花、早稻、畜牧业等方面单项赶上或超过了“双坑”。
(袁绍棠、陈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