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水门贫雇没翻身 耕三余一是富农路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1-11
第1版()
专栏:

  水门贫雇没翻身
 耕三余一是富农路线
【本报消息】邢台水门村过去是“生产模范”,从全村总的收支上看,今年达到了“耕三余一”。进一步从各阶层的实际收支检查,相差很大。老中农共四十三户,每人平均余粮八斗五升;而其中上中农十四户,平均余粮一石二斗八。最富的一户,平均每人余粮一石五斗。贫雇阶层五十八户,每人平均余粮五斗七升,刚达到“耕三余一”;而其中二十户,只平均余粮三斗六升,仅能自给。地主十四户,总收入一百十五石,每人平均余粮二斗二升,而其中降中六户,平均每人余粮九斗八升;富农三户,平均每人余粮一石四斗九。
从农民中看:剩余最多的是老中农,但从整个贫雇阶层看:刚达到了“耕三余一”,但其中有二十户下中却仅足自给。再从地主富农方面看:所余不多,但其中之降中和富农却都超过了“耕三余一”。如以户为单位,分别统计:贫雇层尚有十三户仅够自给,五户自给不足;老中农中十五户仅足自给,二户自给不足;地主富农中尚有二户达到“耕一余一”。
造成以上现象的基本原因:首先是各阶层生产手段占有和分配上不合理的状况依然严重存在。说明老区土地改革仍不彻底。老中农占有较多的水地牲畜和农具;贫雇则由于没有翻透身,普遍缺乏土地及生产资本。地主富农中尚有个别化形的或富农没有受到应有的清算,只献了一部分坏地,仍拥有超过全村平均水准的水地和牲畜。从全村水地占有产量和牲畜占有比较上看:老中农每人平均水地七分,产量二石四斗六,牲畜每头平均耕地五亩五分;贫雇层则平均水地四分六,产量二石二斗三,牲口平均耕地九亩;地主富农平均水地六分四(仅次于中农),产量一石六斗五,牲畜平均耕地十亩;而其中三户富农则平均水地一亩三,产量三石八斗五升。其次由于该村在生产工作中阶级观点模糊,对贫雇利益注意不够。如在农菜上,一般的平均压低工资,致使贫雇吃了亏。五组副业和农业的变工上不等价。合作社只注意帮助中农买牲口,对广大贫雇农的牲口缺乏则熟视无睹,使贫雇阶层不得不在农副业生产中以劳力和其它阶层做不等价的交换。
加之贫雇阶层新翻身之后,各种生产资料的补充和必要的家务建设花费很大,并未计算在内,如将这笔消耗计算的话,贫雇的实际剩余就更少了。因之整个贫雇阶层是否真能达到耕三余一是个很大的疑问。这一耕三余一的计算,未包括穿衣日用在内,该村收入又主要依靠果木和副业收入,粮食收入只占总收入百分之四十八。而余款是否能够全部变成粮食,还是个问题。从这些材料中亦就可以说明达到耕三余一,还不是贫雇农的奋斗目标,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翻身问题。
(太行行署邢台工作组)           
这一调查材料,说明土地未能彻底平分,提倡“耕三余一”就是富农路线,调查中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否正确,希望调查的同志与研究这一材料的同志继续提供意见。——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