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大跃进光芒万丈 大协作威力无穷 各地支援包钢结下丰硕果实 少数民族职工随着高炉的建成迅速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7
第7版()
专栏:

大跃进光芒万丈 大协作威力无穷
各地支援包钢结下丰硕果实
少数民族职工随着高炉的建成迅速成长
本报包头26日电 包钢一号高炉的建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数百座工厂企业为包钢赶制各种机械设备、供应建筑材料,在技术力量方面给予支援,对保证包钢一号高炉胜利出铁作出了巨大贡献。
包钢一号高炉和与其有关的焦化、水源和矿山等工程规模宏大,所需设备总量达二万六千吨。其中,除10%左右的重要设备由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供给外,其余都是国内制造的。仅各地支援包钢的钢材、水泥、木材,就有八千多火车皮。包钢所需要的设备材料来自全国各地。这里使用的材料:有鞍钢的钢材,沈阳的电缆,上海的电嘴管,西安的轴承,广州的松香,兰州的石油和沥青,湖南的楠竹,大兴安岭的木材等。这里安装的炉顶设备、焦炉和热风炉设备等都是沈阳、哈尔滨、大连、上海、长沙、湘潭、贵州等地工厂承制的。
根据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各地工厂在安排生产任务时,对于包钢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和材料都尽量予以优先保证。沈阳阐阀厂接到承制包钢高炉和焦炉急需的各种大型阐阀的制造任务,厂里党总支书记立即召开车间领导干部会议,采取措施安排生产,领导干部和工人日夜突击;当完成一批后,厂里运输组的同志立即冒着大雨运到火车站,用快件发往包头,解决了高炉和焦炉工程的急需。由上海“五一”等三个电机厂承制的二百多台电动机,按订货单规定要在今年二、三、四季度分别交齐,他们为了让包钢早出铁,都提前在7、8月份就把货全部交齐。北京航空学校的部分学生,自愿放弃暑假休息时间,给包钢赶制二百多个通阀,保证了三号焦炉的急需。
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把支援包钢建设当作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支援包钢建设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经常派人深入包钢工地,了解包钢的需要,对一号高炉所需要的各种非标准设备、职工们需要的日用物资、劳动用品,都尽量做到优先供应。在包钢一号高炉紧张施工期间,上海、北京、沈阳等地民航局用飞机给包钢赶运各种设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汽车营,为了支援包钢,已和包钢职工在一起奋战了一年多的时间。
鞍钢、武钢、石钢及其他兄弟厂矿,不但为包钢培训了大批生产建设人员,每逢施工紧张阶段,还及时派出优秀工人和专家前来支援包钢。
本报包头26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少数民族的产业工人队伍,已经随着包钢建设的发展成长起来。现在,在这个世界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里工作的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布依等十四个少数民族职工共有一千六百九十一人,其中蒙古族职工有五百七十四人。
这些不久以前还是草原上的牧民、农村里的农民和地方干部、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和战士的少数民族职工,现在有的担任总公司副经理、分公司党委书记、经理等领导职务,有的是工程师、车间主任和工段长,更多的人是在各个厂矿、车间、工程公司里直接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担任钳工、电焊、铆工、架工、车工的工作,还有一些人成了电铲手、穿孔机手、内燃机车和电机车的司机。
包钢是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包钢总公司党委对培养少数民族职工的工作非常重视。早在1956年12月,包钢党委就根据中央和内蒙古党委的指示,制定了培养蒙古族工人的规划。按照规划,各个分公司都为少数民族职工设立了业余技术训练班,成批成批地优先选送他们到国内各钢铁厂去实习,有三十一人被送到包头工学院去深造。
这些少数民族职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领导上都指定技术水平较高的老工人做他们的老师,帮助他们掌握各种近代化的生产技术。现在白云鄂博铁矿山,几乎每一台现代化的设备,如穿孔机、电铲、电机车上,都有少数民族的工人在操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