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包钢红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9-27
第7版()
专栏:

包钢红旗
本报记者 赵永西 王文亮
建设包钢的八万名职工,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舞下,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在黄沙蔽天的大荒滩上,提前一年建成了第一座世界第一流的大高炉。真个是英雄辈出,气象万千。
神奇的老架工陈启荣
今年5月间,高炉设备安装工程很紧张。斜桥安装完了,马上要安装主卷扬机,高炉工区指挥部有命令:高炉主卷扬机机座和卷筒安装,限期十天
完成,这些设备都要安在斜桥下面,斜桥挡在上面,很不好办。原来计划是用十二丈大抱子起吊,可是抱子自重才十五吨,而卷筒是二十吨,机座是十八吨,抱子负荷不够。尽是难题,怎么办呢?当晚工人都下班了,老架工、共产党员陈启荣还在大高炉周围转转。夜深了,他索性住在工棚里,没回家。他捉摸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到技术员朱孝先,提出用二十丈抱子不加固,和四四滑子、十五吨链式起重机、十五吨滑子配合协同起吊的办法。同志们一商量,觉得这办法行,马上就干。结果十天工期,六天就完成了。
提起已有三十年工龄的老架工陈启荣,人人都称赞他经验丰富。
吊装高炉炉顶的两个大盖平衡杆时,他大显身手。每个大盖平衡杆都有三米长,重三、四千公斤,要吊到七十米高的高炉炉顶,抱子吊不上,塔式吊车又不够长,进不去。他反复捉摸,终于想出了一个步步登高的办法:在炉顶煤气放散管平台下面加一根立柱,在平台上安上一台链式起重机,用四十吨塔式吊车把平衡杆从煤气下降管裤裆叉的空子里吊上去,放在平台上,然后再用链式起重机接运上去。当时在场的人,看见老陈如此神奇地指挥这些吊装工具在大高炉上上下下工作着,莫不啧啧称赞。
“活鲁班”李万喜
在一号高炉工地上,共产党员李万喜被人们称为是“活鲁班”。他是一个混合工作队的队长,通晓抹灰、砌砖、砌石、抅缝、挂瓦、钢筋、架子、混凝土……等十二种技术。他领导着一帮小伙子,工作起来,尽拣难活干,而且每次总是提前完成任务。这是今年4月的事:领导上把二号鼓风机设备基础的浇灌混凝土任务交给了他们,工期十天,只许提前,不许拖后。这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够使人吃惊的了,因为去年年底,二队在浇灌一号鼓风机的设备基础时,用了三十五天才完成。但李万喜从党支部知道这项工程必须在短期内完成,否则就要影响出铁的情况以后,就毫不犹豫地向支部提出保证五天完成。这一下,可吓坏了那些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他们说:“十天完成,就算你创造世界纪录;五天完成,我爬着给你们去送红旗。”但李万喜队的小伙子们回答得很干脆:“干!别听他们瞎说。”“我们一定创造奇迹,让高炉提前出铁!”
说时迟,那时快,没出两小时,一场围攻设备基础的战斗就开始了。工人们一面拚装木模板,一面忙着绑钢筋。人少工程量大,就采用车轮战,方圆十米见方的混凝土基础,被工人们日夜包围。李万喜没白没黑地干了四天四夜,一会儿见他和工人绑钢筋,一会儿又见他拿起震动棒,捣固混凝土。一有问题,他就召开小组长会,研究迎头赶上的办法。结果,任务只用了四天半就完成了。
高喜亭降服“蛟龙”
包钢投入生产后,每天需要五十万立方米水。为了早日建成黄河给水工程,给提前出铁创造条件,八级水暖工、共产党员高喜亭和一帮水暖工来到了黄河岸上的加压泵站工地。三百多个人猛干了一阵,把泵站基础土方大部分挖到了标高,正要开始挖基础下面的一条小沟时,却被难住了。这条沟并不大,总共只有一米深、三米宽、三十米长,但它位于黄河岸上的流沙层上。流沙层,好像埋伏在地下的一条蛟龙,你不碰它也就罢了,一碰到它,连水带沙,汹涌而来。这时候,只见边坡陷落,管沟下塌,连强度不够的混凝土它也可以冲破。
五十五岁的高喜亭,不避风雪交加的塞外严寒,日夜服侍着六台压缩机,他时而打开水龙头,时而揭开水泵盖。水泵上没有毛病,他就去检查针状过滤器。在严寒逼人的夜晚,他扒开绑在针状过滤器周围的保温稻草,把耳朵贴在水管上,这边听听,那边听听。耳朵被冰冷的铁管沾去了一层皮,他也没理会。他听见有的管子里咕噜咕噜响得很厉害,有的就差些,流量很不均匀。凭他多年的经验,知道这是空气压缩机的吸程太高太远,如果把水泵和空气压缩机的位置降低一下,再合理划分一下地下水的通过区,抽水量就可以提高。这时候,有人从包头来,告诉他在北京念书的女儿来家探望他。老人心里震动了一下,才知道快过春节了。但他没有回家,径直奔往工地党总支书记那里。他和工人们苦战了三十多个小时,调整好设备,抽水量果然提高了一倍。“蛟龙”被降服了,水源地工程迅速向前推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