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6阅读
  • 0回复

华东人民的文化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1-13
第2版()
专栏:

  华东人民的文化军
华东各地文化工作为爱国自卫战争及农民翻身运动服务,一年来贡献极大。
在前线各纵队都设有新华支社,成百以上的人民记者深入连队,平时与战士同甘苦,战时则入战壕,甚至并肩作战,先后有模范记者宋大可、钱毅(作家阿英长子)等十人英勇牺牲,王传贯等四人光荣负伤。部队报纸在频繁战斗中坚持出报,华东解放军政治部华东前线报的铅印厂,长时期在卡车上跟部队辗转战地。各纵队、团都有油印报纸,成为鼓舞士气的有力武器,无数文艺工作者包括文工团、剧团、电影队、小学教师等,身临前线为战士服务。他们配合部队的宣教工作者,平时开展连队的文娱工作,战时即帮助挖工事救伤员。单胶东一地就有七十余文艺工作者奔赴战地,胶东军区政治部电影队赴火线出演“一只白帆船”等片。华东野战军政治部电影队则长期随军活动,演出了苏联名片“柏林之战”及自己摄制之“淮北轻骑队”等影片多种。随军新华书店翻印之苏联名著“恐惧与无畏”、“日日夜夜”的通俗本及“兵士兼统帅”、“我们的六连”等书均为广大指战员所争购,并成为教育部队的最好读物。胶东新华书店在八至十一月举办书刊劳军,购赠前线书刊四万余册及现款二二四万余元。滨海新华书店组织了战地文化服务队,巡回推销。
在后方,新华分支社遍及各军区、军分区。华中新华分社即拥有七个支社,干部六百余人,通讯员两万五千余人。每日来稿最多时达三千余篇。盐阜大众日报培养了工农记者,使报导上获显著成绩。报纸则有华东大众日报、胶东大众报、渤海日报、鲁中大众、鲁南时报、滨海农村、淮海报、黄海日报、苏北日报、江海报、拂晓报及各分区部队报、通俗化大众报、书报等三十四种。在渤海更有为回胞服务的伊斯兰报,从烟台、威海卫两地暂时转移之烟台日报、新威日报,仍在战争中坚持出版,均以最大篇幅登载人民武装活动消息。华中方面,由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过去著名的新华日报华中版已于今年元旦复刊。
新华书店分支店及代销处遍布各县市及较大集镇。一年来山东新华书店总店编印各种书籍达三百多种,其中为工农喜爱的生产小丛书、大众文库各三三种。并为翻身农民及其教师专门出版了“文化翻身”半月刊。胶东新华书店出版书籍、课本共达一八○万册。其他在战争中坚持和诞生的大型杂志有山东文化、新华文摘、胶东文艺、江海杂志等多种,其中仅胶东文艺每期即销售万余册。胶东新华书店印行之“新党员读本”销售达十三万册。
在战争与紧张的支前复查与生产中,胶东每村正式小学仍照常开学,入学儿童达六十万。半工半读性的学习组织普及各地,有早班、午班、晚班等,以小先生制教育贫苦失学儿童。许多小学教师参加担架运输队进行文娱活动,许多涌入游击队与民兵并肩作战,莒县、竹庭、郯城三县即有二百余教师参加游击队对敌展开政治攻势,写标语、印发宣传品等。中学教育,仅胶东即有中等以上学校二十六所,学生六千余名。不甘蒋匪统治之烟台、威海卫、龙口等地之中学亦暂迁市外继续上课。华中二分区设立了工农学校,以提高乡村雇贫农成份及党员干部之政治文化水平,作改造和加强区乡政权之准备。盐阜区则确定“教育为翻身群众服务,学校为翻身群众所有”的新方针,使学校为民办、民管、民学。叶挺县泽夫中学土改前雇贫学生仅占百分之十,现已激增到百分之六十。滨海等地训练了大批新的冬学教师及村文书、会计,为土改后的村政权服务。
群众文化活动方面:淮海九个县相继成立了工农文协,一年来群众自己创作完整的剧本四十多种,鼓词十多种。苏中兴化翻身农民所组织之剧团达四十七个,其中十七个剧团就创作了剧本小调一八五种,演出三二五次,拥有观众十五万五千人。
战时文化工作更有不少创造,胶东各县几乎村村都有“广播台”(村子中央搭一高台)成为传播胜利消息及教育群众的新工具。溱潼“流动书店”在游击环境中建立了六十多个书报代销处,出售各种书报五万八千多份,拥有读者二十余万人。凡有群众集会处就背起书包赶去。在边沿区则采用挑担子方式,情况一来挑担子转移;情况一过又照常交易。在极残酷的“清剿”中,流动书店仍穿梭往来,夜晚交易,白天转移,梓辛、矛山等区翻身农民每户都有一本“工农读本”或“大家唱”之类的读物。宝应中学的“流动宣传队”由三个人三条枪组成,他们背着胡琴,提着石灰桶,遇敌就打,遇敌走唱、就写。泰县曹德进创造“文化背包”,他经常背着五色纸及油印器具跟随部队行动,在最艰苦的“血洗清剿”中坚持在田野里写宣传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