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谈鼓足干劲和客观规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12
第7版()
专栏:

  谈鼓足干劲和客观规律
  徐非光
害怕群众运动好像害怕火灾一样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为了否定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大办钢铁运动的伟大成绩,就不能不对群众的革命行动多方责难,向他们大泼冷水。把群众的革命干劲污蔑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违反客观规律的盲目行动”等等。少数有右倾思想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也往往是摇摇摆摆,存在着一大堆糊涂观点。他们干劲不足,精神萎靡,认为指标订得愈低,就愈符合客观规律。
根据这些人的逻辑,似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就必然会发生“冒进”,必然会触犯客观规律性。要想防止群众运动发生偏差,就应当取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这个口号。然而我们知道,没有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也就不会出现什么群众运动。这样一来,总路线就变成了空文,大跃进也根本不会产生。
难道“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真的与客观规律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吗?事实并不如此。正如周恩来同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的,总路线不仅不与客观规律相抵触,他“本身就要求我们根据客观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遵从客观经济规律,注意各种比例关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是总路线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个口号本身就正确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干劲?我们所说的革命干劲就是指的群众的那种“革命毅力、革命创造力、革命首创精神”,就是指的他们那种“奋不顾身积极创造世界历史的行动”(列宁)。鼓足干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群众的这种主观能动作用。什么是“上游”?这是指的客观存在的最好的可能性。干什么事情都存在着上游、中游、下游之分,就是说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力争上游,也就是说,要在实践活动中用最大的努力争取实现客观条件所允许的最好的可能性。
唯物主义者承认人的行动不可以超越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但是我们同时却认为在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人的不同主观能动作用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毛泽东同志说过:“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船不能违背水的规律在水里行走,否则他要沉没。可是对于遵守这条规律,却可以有两种不同态度,一种人认为既然不能违反规律,那就把船放在水里任其漂泊好了。另一种人创造了桨,造了帆,把全船人力组织起来同心协力,使船迅速达到目的地。右倾机会主义就属于前者,他们永远无法达到大海的对岸。而广大劳动人民则属于后者,在他们看来,只要按照规律去办事,规律就不会成为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绳索。恰恰相反,它给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广阔场所。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这个口号本身的含义,就是要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来争取实现客观存在着的最好的可能性。
是不是干劲大了就会触犯客观规律,干劲小一些、提出的指标低一些,就可以不触犯客观规律呢?事实并不如此。是否触犯客观规律,并不决定于干劲大或干劲小,而决定于人们是否在其行动中估计到客观规律,并严格地遵照客观规律办事。当然,违反了客观规律去行动,干劲愈大,便会在客观规律面前碰得越厉害。希特勒的一生中,反革命的干劲不是很大吗?但是由于他的干劲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干劲,所以他不能不带着失败走进坟墓。可是绝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干劲小一些,指标订得尽量低一些,就不会触犯规律了。一个不识水性,不会游泳的人,把游泳速度的指标订得再低,他还是免不了遭到没顶之灾。不按照规律办事,不管是干劲大小,都免不了要碰壁的。但是如果人们能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去行动,那么干劲愈大,就可能得到愈大的成果。人对客观规律认识得愈多、愈深刻,就可能使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更大的作用,所谓“上游无止境,干劲没有顶”,就是这个意思。
右倾机会主义者听了我们的话又会出来说,既然如此,那么你们就先去认识客观规律,然后再来鼓干劲吧。不见有些人埋怨我们的大跃进没有通过试验吗?这些人忘掉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明确、逐步深刻的。这个过程的长短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决定于人的干劲大小。譬如游泳,我们决不能在陆地上把游泳的规律完全掌握了以后才下水,而是要在实际游泳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游泳的技术。一切通过试验,这绝不是说要把试验的阶段和实践的阶段绝然分离开来,而是不断试验,不断推广的互相交错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们才能更多的掌握客观规律性。
对于广大的革命群众来说,认识客观规律,对这种客观规律认识得愈多,他们对自己的前进方向就会愈明确,他们对自己的行动就可以更有信心和勇气,因此就可能把干劲鼓得更足。但是右倾机会主义者却在客观规律面前胆战心惊,束手无策。对于我们来说,认识了客观规律是为了利用它为我们服务,但右倾机会主义者认识了规律,却使它变成限制人们前进的绳索。实际上他们完全是用宿命论的观点来看待客观规律,以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可怜虫。他们看来好像非常尊重客观规律,实际上却完全堕入了唯心论的泥坑。
为什么他们会堕入这种唯心论的泥坑呢?他们的可悲之处,就在于看不见群众,看不见广大劳动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这种力量一旦爆发出来,就可以“把世界翻过来”。他们见物不见人,根本不相信劳动群众创造世界的真理。因之他们就不能不在客观规律面前丧失信心,悲观失望。毛泽东同志经常告诉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他完全相信,劳动人民鼓足了干劲,不仅能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而且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迅速改变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状况。但是在右倾机会主义者的心目中,中国的六亿劳动人民却仍然还是一副可怜的奴隶相,这样,他们就不能不对中国迅速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抱悲观主义的看法。这种对待劳动群众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阶级的老爷式态度。因此,他们在伟大的群众运动中,站在旁边,指手划脚,专挑毛病,不看成绩,就完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但是六亿人民决不会因此就抛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伟大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他们将继续发扬革命的干劲,把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贯彻到底。但是一切右倾机会主义者却不能不面临一次历史的抉择,或者是在轰轰烈烈的革命群众运动中惊醒过来,抛掉资产阶级的观点,重新估计广大劳动人民的力量,并站在群众之中与他们并肩前进,或者是被这种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所淹没,去做向隅而泣的可怜虫,他们必须选择一种态度,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