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两面红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13
第3版()
专栏:

  两面红旗
  刘耀黎 朱德范
在湖南茶陵利民铁厂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中,不久前发生了一桩先进帮助落后赶上自己的动人故事。
意外的战表
这个铁厂的八座小高炉中,有两个最著名,这就是最先进的四号炉和以前最落后的七号炉。四号炉的容积只有七立方米,七号炉有十点六立方米。按理,七号炉的日产量应该比四号炉多,可是在每天的生产日报表上,四号炉的产量、质量、焦比、利用系数总是遥遥领先。
四号炉的生产条件是不是特别好呢?不。它是在去年大炼钢铁期间用废耐火砖、废热风管等材料建成的。它吃的是大炉子剩下的碎矿石,低质焦炭和白煤。因此,人们叫它“三废炉”。全炉三十八个工人却没有因此而甘居下游。他们发挥了冲天的干劲,苦干加巧干,使这座“三废炉”在开炉以后的十个多月里,利用系数一直保持在一点七左右,不断地受到上级党委的表扬,人们便改称它为“英雄炉”了。
这座炉的职工并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绩,为了推动全厂生产大跃进,他们决定首先促进和帮助全厂最落后的七号炉赶上自己。
一天,在七号炉的炉壁上,出现了四号炉发出的一份战表。上面写的竞赛条件是,每天产铁十四吨,合格率达100%,焦比一比零点九八……。
这份意外的战表,给七号炉的工人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大部分人欢欣鼓舞,准备和四号炉大战一场;但也有少数人怕赛不过四号炉。别的炉子上的人,有的也为七号炉捏着一把汗。
厂党委抓紧领导了这一竞赛。党委组织七号炉的职工开了紧急战地会,通过回忆四号炉的战斗过程,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设备比四号炉好),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是对手是帮手
热烈的竞赛展开了。
炉前工加强了渣、铁口的维护工作,炉顶工及时下料,做到了比例均匀合格……不到几天,七号炉的日产量便由九吨提高到十二吨、十四吨,最高达到了十六吨。
与此同时,四号炉工人也鼓足更大干劲,苦干巧干,日产量由十吨上升到十二吨、十四吨……。
正当两个炉子赛得难解难分,七号炉的利用系数快要赶上四号炉的时候,七号炉却发生了铁、渣口放风的故障,产量开始下降。
四号炉的炉长洪立银知道这件事情以后,立即抽出朱步云、李芳润两个最优秀的炉前工到七号炉去支援。
经过十天紧张的竞赛,七号炉终于在四号炉的帮助下,迅速改变了落后状况,除利用系数一项没有赶上四号炉外,其他指标都超过了四号炉,夺得了红旗。四号炉的工人因此也获得了崇高的荣誉。冶炼车间的工人们都说:四号炉也得了红旗,他们得的是共产主义思想的红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