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看河北梆子的新人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15
第8版()
专栏:

  看河北梆子的新人演出
  任桂林
最近,河北省青年跃进剧团、天津市小百花剧团、北京市梆子学习班联合演出的河北梆子,真是向国庆献出的一份好礼物。大家一致称赞这些后起之秀,同声为这些新人的演出喝采,为河北梆子的新生而高兴。
十年前,河北梆子濒于绝境,面临着死亡,全省只剩下一个职业剧团;现在,全省有了二十多个剧团,群众业余剧团更是千百计,多么大的变化。
十年前,天津市只剩下少数老艺人,据韩俊卿同志讲,她们剧团演员的平均年龄是五十六岁。现在,天津市正培养着五百多青年演员,多么大的变化。
十年前,曾在北京盛极一时的京梆子(即河北梆子),被挤出京去,近于绝迹。现在,一支新生力军成长起来了,多么大的变化。
这变化由何而起,艺人们深深地体会到是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深深感受到是党的领导作用,他们把党比做良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事实也恰是这样。
这是一批向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的青年人。他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勤学苦练,因而在表演艺术上达到了精湛熟练的程度。
“挡马”、“杜十娘”是青年跃进剧团演出的。“挡马”的焦光普和杨八姐的对舞对打,达到了高度准确和精练的地步。“杜十娘”这次的演出更精采更细腻更感人,从剧本到表演和音乐唱腔,都提高了一大步,简直是一件成熟的艺术精品了。
“断桥”是小百花剧团演出的,我还看了他们演出的“秦琼观阵”、“花园赠珠”,都很好。“观阵”本是河北梆子的优秀剧目,却多年停演,近于失传,现在继承下来,十分重要。演的也很好,边歌边舞,俱见功夫。我还看过小百花剧团演出的新剧目“荀灌娘”,把一个古代十三岁的女英雄的舞台形象,成功地塑造出来了。
“秦香莲”是梆子学习班演出的。当包文正和秦香莲引吭高歌的时候,真如黄钟大吕的洪声,震动人心,有燕赵慷慨悲歌的气概。
这三个梆子团在一起演出的时候,还给人一种感觉,特别是在音乐唱腔方面,各有特色,各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我看这是很必要的。在同一个剧种里,也应该是百花齐放,多种流派,既相互学习,又相互竞赛,满足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河北人民是非常喜爱河北梆子的。我记得幼年时傍晚放学回家,常听到农民们荷锄归来,在田边,在街头,总要唱两口梆子腔。现在,要更好地为劳动人民服务,更好地把河北梆子的优秀遗产继承和发扬起来,这些青年同志们是负有重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