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天鹅项下的一颗珍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16
第8版()
专栏:名城赋

  天鹅项下的一颗珍珠
  吕其恩
展开我国地图,在他的东北角上有一只矫健的天鹅,这是塞北的“天府之国”——黑龙江省。哈尔滨这座祖国北方的重要工业城市,如同一颗光华闪烁的珍珠一般,挂在天鹅的项下,镶嵌在富饶美丽的松花江之滨。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上,她还是座年轻的城市,从开埠至今,不过只有六十几年。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她经历兵燹,饱受风霜,经受过帝俄的压榨,军阀的宰割,也备尝过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酸辛。在这里曾经充满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从1925年起,哈尔滨就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党像茫茫夜海中的灯塔,唤起了人们的希望,照亮了人们的心。英雄的哈尔滨在党的领导下,燃起了对敌斗争的火焰,斗争的烈火把她百炼成钢。
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在解放战争年代,她支援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从这里运出了一批批的战略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的斗争。在和平建设时期,哈尔滨更是充满了青春活力,一日千里地向前飞驰,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面貌。
十多年以前,哈尔滨还是一个仅有几家“油酒米面”加工工业的纯消费城市,而今天却已经成为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祖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千人以上的工厂,解放前只有两个,现在已经增加到七十八个,工业总产值,解放前只有四千万元,而到今年年底,就将完成四十亿元,增加几近一百倍。城市人口和房屋面积,也都比解放前成倍增加。气势宏伟的现代化工厂,一座又一座地连袂而起。在哈尔滨西南端九华里长的安乐街旁,更是厂房连着厂房。这里有哈尔滨电机厂、锅炉厂、汽轮机厂,这就是举国闻名的“动力之乡”。“动力之乡”的三大动力厂和电炭厂、电表仪器厂、电线厂、绝缘材料厂、电池厂,构成了强大的电力工业的体系。在这里能够生产重达千吨的电站设备,能够生产像七层楼房一样高大的电站锅炉和可以同时开进四辆大卡车的七万二千五百瓩的水轮发电机。从这里生产出的巨型电站设备,供应了新安江、佛子岭、狮子滩、六郎洞等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出自“动力之乡”的电站设备,已经开始在祖国各地发热发光。在“和平之路”这条解放后新建的、宽阔的柏油马路的两侧,像孪生姊妹一样矗立着哈尔滨的“两娇”——现代化的亚麻纺织厂和量具刃具厂。这样的大洋群,一群又一群布满了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名城。在这里不仅能生产巨型的发电设备,也能生产比头发丝还细小的钻头和像米粒一样大小的精密轴承。当你站在各大厂的宏伟车间里,听到由天车运转声、马达轰鸣声所交织成的豪迈乐章,看到高压锅炉,水轮发电机等小山一般的庞然大物和各种精密工具源源生产出来的时候,就会使你感觉到浓郁的青春气息,谛听到祖国大跃进的足音。
哈尔滨不仅有全新的“大洋群”,还有许多重要的技术创造,机联机械厂在一无大厂房、二无大机床、三无大吊车、四无大铸钢设备的“四无”情况下,创造出了“积木式”机床,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也和“大洋群”一样制造出了一批大型产品,给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在机联的先进经验和不用水泥、钢筋、木材、砖瓦的四不用大楼的经验,已经传播到全国各地。
在人民公社的阳光普照下,哈尔滨郊区呈现一片欢腾和繁荣景象。在麦秋季节,肥沃的田野里闪耀着金黄色的麦浪,蔬菜瓜果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到处牧放着成群的牛羊。松花江的大白鱼、鳌花鱼更是脍炙人口,在白雪纷飞的严冬,寒暑表的水银柱尽可降到零下三十多度,但是在郊区人民公社二十余万平方米的温室里,鲜嫩的黄瓜、西红柿、韭菜却照常可以大批大批地生产出来。从1959年起哈尔滨已经扭转了南菜北运的局面,开始了北菜南运。
哈尔滨是座工业城,也是一座科学、文化城。解放后不仅建立起了五十三所土木、兽医、农林等现代化的科学研究机关,而且还有上千个群众性的科学研究组织。现在,全市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已达万余名。他们在马列主义的武装下,探索着自然界的奥秘,勇敢地向科学技术尖端攀登。全市高等学校已经由过去的三所发展到二十所。在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从这里培养出了大批新型建设人材。
哈尔滨也是一座景色宜人,风光优美的城市。这不仅是因为它有着丘陵起伏的地形、宽阔的街道和独具风格的建筑群,而且因为她正是傍偎在美丽、富饶的松花江边。无论是久住哈尔滨的居民,还是新来这里的客人,谁也不能不为那美丽的松花江景色而留恋、赞叹。江南岸的“长堤绿柳”是全市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在长堤上,有茂密的白杨、垂柳,五光十色的锦绣花坛,各种式样的艺术雕塑、凉亭,更是别具风格。江上亭阁,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游人。栏内清歌曼舞、人影婆娑,栏外则是潺潺的江流,波光似锦。江北岸是避暑和疗养胜地,在著名的太阳岛上绿树苍郁,岛下白沙碧水,是“濯足万里流”的天然浴池。
松花江妩媚可爱而又恬静多娇。当看到这优美风光,人们怎能不回想过去,怎能不因此而引起无限感慨。哈尔滨的人永远不会忘掉悲惨的1932年。那一年,由于哈尔滨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奴役之下,洪水凶残地、毫无阻拦地洗劫了大半个哈尔滨。洪水期间,多少人流浪街头、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间房屋被冲毁、多少人被夺去了生命。这场深重的灾难,使人们至今犹心有余悸。解放后,1953年、1956年、1957年,洪水又连续袭来,而且是一年大过一年。1957年最高水位达到了一百二十点三米,比1932年淹没哈尔滨时的水位还高出五十八公分。但是,时代变了,哈尔滨已经不是1932年的哈尔滨了,在党的面前,在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面前,洪水再也不能肆虐了。巍峨的百里长堤永远镇住了风浪,洪水留给人们的不是灾难,而是指向睛空的防洪英雄纪念塔,而是哈尔滨市的又一名景——“塔镇江天”。
今天,多少人怀着自豪的激情去看那铜墙铁壁般的长堤,多少人怀着敬慕的心来瞻仰这座防洪英雄纪念塔。因为这是哈尔滨市人民的光荣和骄傲,这是党领导人民走向伟大胜利的象征。
哈尔滨的夏天是美丽的,街道、广场和庭院一片葱茏,绿树荫浓、花香馥郁,沁人心肺。哈尔滨的冬天就更加美丽,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人们滑冰、浴雪,心醉神陶。城市像苍松翠柏一样,傲然挺立在风雪里,婀娜中露出刚健、苍劲中带有俊秀,越发显得“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哈尔滨——这座松花江畔的工业城,松花江的水在她脚下不停地流着,她也在不停地前进。当你在这里读罢这篇短文的时候,她却已经沿着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道,昂首疾驰,又向前冲出了百里以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