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事实驳斥了诽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17
第3版()
专栏:

  事实驳斥了诽谤
  本报记者 于风
右倾机会主义者攻击我们说:“去年大办钢铁,没有经过试验,是一下轰起来的,结果得不偿失。”中共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安徽省委钢铁试验田的存在和它的发展,有力地驳斥了这一谬论。
去年6月,安徽省委为了推动全省大办钢铁,决定由省委机关办一个钢铁厂,取得经验,在钢铁工业领导上树立政治与技术相结合的榜样。去年8月,这个厂只有一个十三立方米的小高炉投入生产。今年9月,这个厂已发展到八到二十八立方米的小高炉五十个,三吨转炉炼钢车间、小转炉车间和二百五十公厘的小轧钢车间各一个。在短短的一年内已建成一个年产生铁十二万吨、钢十万吨、钢材二万五千吨的小型钢铁联合企业。从筹备兴建到现在一年多来,安徽省委始终在这里进行着各种试验工作。这个厂在建设、生产、企业管理和思想领导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都在安徽省委领导全省钢铁工业大踏步前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钢铁工业建设方面,安徽省委从去年大办钢铁开始,坚定地贯彻了中央土洋并举、大中小结合的方针。除抓紧扩建马鞍山钢铁公司的中型高炉外,并经过省委钢铁厂的试验,领导了全省建设小高炉的工作。省委负责同志亲自在这里进行各种小土炉和小高炉的试验,参加了第一个十三立方米小洋高炉的兴建工作。他们和工人、技术员、干部一起想办法,克服设备、原材料、技术等方面的困难。这个厂的第一个小洋高炉建成投入生产,不仅破除了“机关不能办钢铁工业”的迷信观点和建小洋炉的神秘思想,而且省委在领导钢铁建设中,亲自动手,刻苦钻研的踏实作风,给各地领导树立了一个榜样。各地市委书记也都亲自动手办钢铁试验田,领导钢铁生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全省大办钢铁的高潮,全省机关、学校、部队、居民委员会、人民公社纷纷建炉炼铁。
领导全省大办钢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什么炉子最好?省委钢铁厂承担了这个试验任务,这个厂除建八立方米以上的小洋高炉外,还试验了省内外许多炉型。建设各种炉子需要多少时间,需要的设备是否容易制造,生产出来的铁质量如何,消耗焦炭多少,需要劳力多少等,都在这里一一作了试验、比较;经过这些试验,省委决定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在全省大建八立方米以上的小洋高炉。
为了加快各地小洋群高炉的建设速度,省委总结了省委钢铁厂第一座高炉的建设和开炉经验,召开现场会议推广,并派出干部帮助各地建炉、开炉和处理事故。
安徽省委通过钢铁试验田和各地钢铁工业的建设情况,具体了解了小洋群高炉的建设条件、设备制造和生产等情况。根据这些情况,省委及时提出全省大办钢铁要“土洋并举,以洋为主,合理布局,质量并重”的方针,并在高炉布局、设备制造、培训人员方面提出许多具体办法,帮助各地解决了钢铁工业建设中的困难,使全省钢铁工业建设迅速开展,去年8月以后的四个多月里,全省就建成了小洋高炉七百九十六座,年产能力为二百多万吨,小转炉六百一十多座,为今年生产打下了基础。
今年为了加快全省三吨炼钢转炉的建设工作,省委工业书记又亲自领导了省委钢铁厂三吨转炉车间的建设工作,采取“建包合一”的办法,由建筑、安装和钢铁厂的负责人,组织指挥部,统一领导整个工程的建设,六十多天就建好了转炉炼钢车间。这种快速建厂的办法在全省推广后,加快了建设速度,五个月内,全省改建和新建了四十二个三吨转炉,已全部投入生产。
在钢铁生产方面,省委钢铁厂在提高钢铁产量和质量上对全省钢铁工业起了带头作用。今年年初,这个厂就想出各种办法提高生铁质量和产量,突破了技术关,使生铁含硫量小于0.2%,初步解决了小高炉生产铸造生铁的冶炼技术问题。6月这个厂又根据主要用户——合肥钢厂要求,组织了小高炉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按计划按规格冶炼的生产试验,这个厂的十七号炉,在十四天内一百二十八次生产化验统计,符合炼钢生铁要求的为一百一十九次,其中一级品占66.4%。这个试验证实了小高炉按指定品种和指定规格进行生产的可能性,说明小高炉的冶炼质量可以向大高炉看齐,为全省小高炉提高生铁质量开辟了道路,也证实了小高炉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蕴藏很大潜力。根据这种情况,省委在6月底召开了全省炼铁会议,用省委钢铁厂的例子批判了有些人认为小高炉设备简陋,不能提高质量和满足现状等右倾思想,认定小高炉大有可为。并采用技术研究、现场会议等办法,把省委钢铁厂和各地先进小高炉提高质量、产量的经验,向大家传授。7月以前,全省生铁质量合格率为50%到70%,高炉利用系数为零点七二二,7月以后生铁的产量质量逐步提高,特别是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公布后,工人干劲更大,小高炉的各种经济指标直线上升。9月全省开炉的三百多座小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了一点一二四,生铁合格率达到88.76%,焦比降到一点二一六,完全证明小高炉的冶炼质量可以向大高炉看齐。
省委机关钢铁厂不仅担负了省委提出的各项试验工作,还发挥了省委在领导钢铁工业中的耳目作用。省委负责同志经常到工厂去了解情况,厂的负责人一发现问题也主动向省委汇报,由于领导关系直接,发现问题快,了解问题具体,处理起来也就迅速。很多带有全省性的问题都是先在省委机关钢铁厂发现后,及时提出处理的。如整顿劳动组织,调整钢铁工人的待遇等。特别是在省委钢铁厂进行反右倾斗争扭转了生产下降的局面后,省委经常不断地注意批判右倾松劲情绪,工人和干部生产情绪始终保持高涨,全省钢铁计划月月完成。
今年1至9月,全省已生产铁一百三十七万多吨,其中有60%以上是小洋高炉生产的,钢十万吨。由于大办钢铁短短的十多个月时间,安徽省已改变了钢铁生产落后面貌,跃居为全国钢铁生产较多的省份。大办钢铁难道是得不偿失吗?这个成绩难道不是党经过试验,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领导取得的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