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从旱魔手中夺得粮棉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20
第1版()
专栏:

  依靠千万社员的干劲 凭借水利工程的威力
从旱魔手中夺得粮棉丰收
  安徽战胜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水稻、棉花、甘薯样样增产
  山东坚持六十天抗旱斗争,平原、山区、丘陵地带处处报喜
据新华社合肥19日电 安徽省各地人民公社发挥巨大威力,依靠几年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兴修的水利工程,战胜了严重干旱,使秋收作物普遍获得丰收。
在淮北平原,由于人民公社兴办的河网化工程在抗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改种的五百万亩水稻收成都很好。阜阳专区改种的近三百万亩水稻,从已收打的情况来看,都比旱粮增产一倍到二倍以上,并且出现了不少大面积高额丰产田。据初步统计,经过监收监打亩产千斤以上的丰产田就有五万六千多亩,其中有三万七千多亩亩产两千斤以上,有六百六十亩亩产三千多斤。阜阳县王市公社改种的两万六千一百多亩水稻,平均亩产一千五百一十六斤多,比去年增产将近一倍。沿长江两岸的芜湖、安庆两个专区,水稻都获得了大面积丰收。淮南六安专区,虽然受旱较重,但是已收割的二百七十一万亩水稻,一般仍比去年有很大增产,亩产八百斤以上的就有十八万八千多亩,其中千斤以上的有十二万多亩。
全省甘薯、玉米、大豆、绿豆等作物,都已开始收获。阜阳县已收的九万亩早甘薯,平均亩产四千多斤,好的亩产达万斤,界首县光武公社二千八百多亩丰产大豆,亩产四百六十五斤多,其中有二百五十亩亩产八百二十一斤。
棉花、烟叶等工业原料作物大面积丰收的喜讯,也不断传出。全省有巢县、萧县、砀山、宿松、怀宁、枞阳、铜陵等七个县市的一百多万亩棉花,伏桃已大体收获完毕,加上秋桃,预计平均亩产皮棉都可超过一百斤,将提前超额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棉花单位产量的最高指标(平均亩产皮棉一百斤)。
从今年6月下旬开始,淮北、淮南就出现了旱象。到8月初,旱情波及全省,大部分地区七、八十天没有下过透雨或基本无雨。全省受旱面积最高曾达五千四百多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70%,这比安徽省历史上有纪录的旱情最严重的一年——1934年的旱情还要严重。但是,今年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今年,旱象刚一露头,党就领导广大社员,依靠人民公社的无比威力,开展大协作,同干旱展开了坚决的斗争。最紧张的时候,全省有九百多万人投入抗旱保苗运动。两个多月中,使用了八十多万辆水车和三百一十六万多件其他提水工具,除凭借十年来兴办的水利工程进行抗旱以外,并在抗旱期间大修水利,利用一切水源灌溉,终于使85%的受旱农田得到了水,保证了大旱之年得丰收。
目前,一部分县的旱象仍未解除,干部和群众正继续同干旱斗争,决心力争更大高产。
据新华社济南19日电 山东省秋收形势无限好,数百万男女社员正在喜气洋洋地收割丰产粮。到10月13日,全省五千六百万亩大豆、玉米、甘薯等晚秋粮食作物已经收割了65%左右。从秋收登场以来,不论平原、山区和丘陵地区,天天传来晚秋超早秋,样样大丰收喜报。
全省一向被称为低产作物的两千多万亩大豆,今年长得荚满粒饱。微山湖滨的济宁专区,有三百二十二万亩大豆获得全面大丰收,实打结果比大丰收的去年还增产两成到三成,其中有六十六万亩大面积丰产田,亩产在三百斤以上,还有二十万亩高额丰产田,亩产四百斤到五百斤。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土地瘠薄,水源缺乏,原来大豆产量较低;今年有六万五千亩亩产达到二百三十五斤,比去年增产71%。
全省两千多万亩甘薯长得尤为出色。一向称为粮食低产区的平度县,山地丘陵地占全县土地面积三分之二,今年也出现了二十七万亩亩产甘薯六千斤大面积的丰产田,比去年增产三倍多。
玉米同样增产。一向产量较高的掖县,今年有三十九万亩玉米平均亩产五百一十斤,比去年增产29.4%。诸城县十一万亩玉米亩产三百五十斤,比去年增产34.5%,这个县的贾悦公社贾悦生产队,有一千七百五十亩玉米亩产八百九十斤,比去年增产一倍多。
各地样样作物大丰收的单位也出现很多。如寿张县台前人民公社,今年玉米比去年增产60%;大豆增产90%,甘薯增产了80%。今年山东的晚秋作物大丰收,是从旱魔手中夺得的。人民公社在抗旱斗争中显示了无比优越性。7、8月间,全省普遍缺雨,各地人民公社组织起一千多万人的抗旱大军,坚持了六十多天的抗旱斗争,在“大战旱魔,巧夺丰收”的口号下,全省广大社员每天以浇地三百万亩的速度向前挺进。寿张县各公社统一安排劳力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新挖和整修渠道一万一千二百多条,浇地达八十一万亩。
晚秋作物大丰收大大鼓舞了全省农民的劳动热情。在收割中,各地普遍展开群众性的割好、打好、收好、交售好、分配好、保管好的竞赛运动。各公社都把劳力合理安排,组织秋收专业队,边熟、边收、边运、边打,做到了收得快、收得净,质量比任何一年都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