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技术革新车轮滚滚向前 黄荣昌十年来年年闹革新年年有创造 今年头九个月设计创造了十二种机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20
第3版()
专栏:

  技术革新车轮滚滚向前
黄荣昌十年来年年闹革新年年有创造
今年头九个月设计创造了十二种机器
新华社重庆19日电 十年来一直高举红旗大踏步前进的老技术革新能手、重庆钢铁公司木工出身的机械工程师黄荣昌,最近已被推选为出席全国“群英大会”的先进生产者代表。
黄荣昌在今年第三季度自己设计创造了八种机器,加上今年上半年创造的四种机器,共计十二种。仅以其中大型江边双臂起重机、化铁炉提升机、大型双臂龙门磁铁起重机和大型自动翻斗出渣机等五种计算,全年就可以节省一百五十五万多个劳动日。
为国家节约更多的人力物力,以最快的时间解决生产上的重大关键问题,这是黄荣昌和他的机械化车间的几十名战友,多年以来在技术革新中的显著特色。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以后,黄荣昌更是处处留心观察生产中的要害问题,处处精打细算。他在去年大跃进以来创造成功的十五部大型自动运输设备,都达到了既适用又经济的要求。
重庆钢铁公司中山堂转炉厂大量采用土铁炼钢以后,炉前的渣子经常堆积如山,拆换每层炉子,厂里都要动员大批人力清除渣子,每清除一次渣子,要耽误十几小时的生产,而且在热气炙人、渣灰乱飞的渣子堆边操作,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影响。黄荣昌见到这种情形,决心改革清渣方法,经过日思夜想,终于根据他不久前创造成功的转炉旋臂加料机的原理,设计一种既能自动运输又能翻倾渣子的机器。在工人们的帮助下,经过十天的苦战,一部大型自动翻斗除渣机在建国十周年的那一天投入生产了。除渣机的创制成功,大大缩短了非生产时间。原来要用十二小时到二十四小时才能出完一炉的渣子;采用除渣机以后,最多只要八小时。同时,每年可以节约二万七千五百多个劳动日,节约价值在四万八千元以上。
今年第三季度,黄荣昌遇到这样一件事情:每走到转炉厂,总听见扩大器在喊化铁炉快送铁水。一天,他去化铁炉一看,只见一个像乌龟爬行一样慢的机器在那里进料,不能适应化铁炉的需要。有人告诉他,由于化铁炉供应不上转炉吹炼的铁水,在一个月里就耽误了两千多分钟的生产时间。黄荣昌又在公司技术部门了解到,公司已决定采用一般在国外也常用的化铁炉斜桥料盅,造好预算,准备在外面订制一部价值三万五千元的机器。他一算,不行!这种机器虽然好,但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向外面订货至少也得再等三、四个月才能交货;安装时,还要把化铁炉的一些设备拆掉重新装过,会影响生产。因此,无论时间上、资金上都很不合算。于是,他向党委提出要自力更生,并且自告奋勇地承担这项任务,得到领导上支持以后,他赶紧找老战友唐良能、张石村等人共同研究,提出要使创造的机器既能起到斜桥料盅的作用,又要多快好省,他们开了多少次“诸葛亮会”,终于设计出一种大型灵巧的机器,而且仅用十八天的时间就把机器制造出来了,工人们将这部机器命名为简易直升进料机。它投入生产以后,即刻改变了化铁炉的进料状况,效率比原来提高一倍以上,而且布料均匀,不打坏炉膛,减少了炉子结瘤现象,对延长炉子寿命也很有好处。由于没有采用斜桥料盅而采用了这种机器,便为国家节省了十一万多元。
在重庆市的先进生产者行列中,黄荣昌十年来一直高举红旗,带头迈步前进。解放以前,他是一位连自己名字也不认识的普通木工;解放以后,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发扬了大胆创造,不怕困难,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的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十年来,他不仅学会了车、钳、刨、铣等十一种技术,而且亲手设计和制造出了七十一部在生产上起重大作用的机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