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朝霞满天——二访河南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20
第4版()
专栏:

  朝霞满天
  ——二访河南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
  本报特约记者 李准
嵖岈山下新气象
从去年离开嵖岈山人民公社,已经有一年多了。像很多在这里参观过的人们一样,“嵖岈山人民公社现在变得怎样了?”心里一直在怀念着。
今年9月中旬,我又到嵖岈山来了。
嵖岈山人民公社是在去年4月12日就建了它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毛主席肯定“还是办人民公社好!”以后,这里才正式叫作人民公社。
这个公社在河南省遂平县西部,是个浅山近岭区,过去是“十年九旱”极端穷困的地方。但是人民公社一出现,她就闪射出夺目的光彩,显示出磅礴的强大威力。
河南今年遇到了大旱灾,南部旱的更厉害。像遂平县这地方,六七十天没有下过雨,可是在田野里,纵横的渠道里淙淙流着清水,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子,在炎炎的赤日下,骄傲地摇摆着沉甸甸的穗子。深绿色的豆子长得齐腰深,棵上的荚子结得密的像公鸡脖子上的羽毛。红薯地也打畦浇水了,秧子厚厚的。在远远的山陂梯田上,是正绽开得像白雪一样的棉花。再往牧坡上看,一片片白色和黄色的像云朵一样移动着,那不是棉花,那是羊群和牛群。
早稻已经收割了,拖拉机在隆隆地犁着麦田。在村子边的打谷场上,稻草垛像城墙一样,遮住了村子。耀眼闪光的玉米穗拧成的大辫子,像一条条长龙似地搭在高大的木架上。
这时,从我们迎面来了一列载运着粮食的大卡车。县委郭部长指着大卡车笑着对我说:“以前遇上点旱灾,要往这里运粮食;今年这样大旱灾,却能往外边运粮食。”他又指着常韩村正盖的仓库说:“今年这里获得特大丰收,仓库不够用了,单是公社今年自己能储备起来的粮食,就有几百万斤。”
战胜大旱 赢得丰收
嵖岈山人民公社本来是从大搞水利搞起来的,今年就遇到了严重干旱的考验。去年春天大搞水利时,嵖岈山人民给龙王下“百日无雨保丰收”的战书,今年龙王来比试高低了。那么,好吧,看看我们公社翻江倒海的威力吧!
从去年到现在,这个公社共整修了大小水库五十七个,塘坝堰六百九十六处,水井三千零八十一眼,干渠七十九条,共蓄水三千七百万方。全社十一万亩土地,有四万七千亩实现了自流灌溉化。搞水利滴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变成了粒粒粮食。
在抗旱斗争中,共开展四次大的战役。在最大的抗旱高潮时,每天出动的劳力达两万九千人,每天浇地一万四千亩,七八天就把全社秋苗普灌一遍。像这样的浇地进度,在高级社时,是不可能想像的事。
大旱却赢得了大丰收。今年全公社十万亩秋作物,已经收打三万九千三百亩,其中五千三百八十七亩高粱,平均亩产四百三十六斤,比去年增产六成;玉米四千一百九十二亩,平均亩产五百零八斤,比公社化前平均增产一倍半;谷子四千九百六十六亩,平均单产五百三十四斤,比去年增加七成;水稻八千七百八十三亩,已收打的五百亩早稻,平均每亩单产一千二百斤。
这是什么力量呢?这是人民公社无比优越性和它的强大的回天之力。
穷队变富 富队更富
在人民公社化后,这个公社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穷队变富了,富队变得更富。
这个公社有个阎庄大队,是原来的先锋第七社。这个农业社在穷山沟里,产量不高,是个“三类社”。在去年合并公社时,给它合并到哪个大队,哪个大队都不想要它。公社党委决心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赶上富队。公社党委派了个党委委员去作党支部书记,协助制订了生产规划,并支援了三十多头牲口、两辆大车和两千多元发展多种经济的贷款。就这样,这个队干起来了。社员们提出“乘东风,追赶先进;下决心,摆脱贫困!”的口号,干劲鼓起来,生产面貌也迅速改变。
这个大队共一百七十五户,七百九十二人,二千二百一十八亩土地。1957年,粮食平均每亩地单产一百一十七斤,全年缺粮四万五千斤,缺粮户就有一百零五户,每人平均收入仅只十八元五角。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粮食平均亩产提高到二百零五斤,不缺粮了,而且交售给国家粮食十三万六千斤。这一年多种经营还收入一千五百二十元,社员的平均收入提高到三十二点七元。今年平均亩产粮食四百六十二斤,总产量达到一百零二万斤,可出售余粮四十二万斤,多种经营全年收入增加到九千九百三十九元,社员的收入,平均提高到六十一元。这个队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已经赶上了当地先进的生产队。
还有个常韩大队,全队有六百九十二户,六千多亩土地,原来是个较富的队。1957年,全队粮食总产量为一百四十八万五千斤,社员每人每年平均收入为三十二元。1958年公社化后,全队粮食总产量提高为二百零八万斤,交售给国家公余粮五十八万七千斤;公社成立了食堂,缺粮户没有了;社员的平均收入提高到五十八元。1959年,这个队是公社的水稻区,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达五百四十万斤,社员们今年的平均收入可达到一百一十元左右。队长王禄同志告诉我说:“供销社来我们村子里转了一圈,就卖了七百多块钱的布。在过去,一年也买不了这么多布。”
百业发展 六畜兴旺
群众亲切地把人民公社称作“幸福根子”、“幸福源泉”,这不是没有道理。请看看嵖岈山人民公社一年多来的巨大变化吧!
在粮食方面:1957年粮食总产量两千四百八十九万斤,平均每亩单产二百八十七斤;到了195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三千三百八十万斤,每亩平均单产提高到四百四十八斤;今年,在大旱情况下,总产量一跃到六千五百一十七万斤,平均每亩单产提高到七百五十三斤。提前跨过了淮河,并且正乘胜前进,准备迅速跨过长江。
工业和多种经济的发展更加迅速。正如两句诗所说的:“忽如一夜东风至,千树万树花竞开”。公社化后,小型工厂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起来了。现在这个公社办有农业机械厂、机制造纸厂、化肥厂、炸药厂、水泥厂、药材泡制厂、酿酒厂等六十四个工厂;各生产大队办有砖瓦厂、制鞋厂、缝纫厂等小工场一百四十四个。这些工厂对支援农业生产,解放劳力和开发多种经济方面起了极大作用。畜牧业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现在全社建立专业牧场十一个,公养猪场二百七十个,兔场十九个,蜂场十三个,专业养鸡场四十五个。截至今年8月底统计,全社牲畜已发展到九千三百多头,比公社化前增长一千九百多头。生猪发展到一万三千多头,比公社化前增长五千三百多头。鸡鸭在今年有更大的发展,现在全公社有十一万多只,差不多每口人平均到三只鸡。养鱼,在过去这里是个“空白点”,公社化后也得到极大的发展,现在全社五十七个水库中养着九百万尾鱼,其中大的已长到五六斤重。全公社今年多种经济收入已达一百一十万元。由于农业、工业等多种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共积累也迅速地增加了。在去年,这个公社就购买了四台拖拉机、两部拖车、四部收割机、一部脱粒机和播种机,另外还购买了柴油机、锅驼机、煤气机、发电机等十二部。今年公社更加富裕了,他们有力量购买更多的农业机械。
人民幸福的摇篮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员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提高和迅速的变化。我曾访问过几家农民。一个叫王申渭,王丁庄人,全家四口人,除了吃粮不要钱,三个整半劳力每月薪金收入就有十七元;家里喂了九个母鸡、四个兔子、一头猪,平均每月收入九点五元;连薪金部分每年收入现金三百一十八元。由于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因此这些收入主要是买衣服穿和生活用品。最近他家一次就买了五丈一尺布。
谈到公共食堂,他说现在食堂比他家吃的好得多。今年麦收时,队里干部说:“把分的粮食扛到家里,可以自己做着吃;如果想在集体食堂吃饭,可以再扛到食堂。”王申渭的老婆听见了,一下子火了,她表示坚决不愿意单起火做饭。现在他们夫妇两个一块上地,一块回家,回来后还能洗个脸,休息一会儿,拉个闲话,和孩子玩玩。
我还访问了个叫李治国的农民。他家有六口人,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娘,有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孙子和孙女在学校读书,家里只有儿子儿媳三个劳力。他家每月薪金收入二十元五角,喂鸡子等家庭副业每月收入十四元,全年纯收入四百一十四元,由于吃饭不要钱,所以这四百多元只买穿的戴的。如果加上供给伙食部分,全年每人平均收入一百一十九元,比他1957年的收入提高了两倍还要多。李治国老汉对我说:“我现在干活就不知道乏,越干越有精神。今年我们的豆子,一棵上结一千四百多个荚,过去谁见过?今年麦田我们已经上了三遍底粪了,又下了这场透雨,明年你来看吧,大丰收在手里握着的!以后呀,希望大着哩!”
是啊,“希望大着哩!”在这里一切都充满着希望,一切都闪耀着新生的青春活力!在这里所有的帆都充满着风,所有的理想都长上了翅膀。
人民公社就是这样破天荒的产生了,也就是这样在风雨干旱中巍然壮大,人真正作了大自然的主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