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诗画交融的展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十年成就展览会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29
第8版()
专栏:

诗画交融的展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十年成就展览会观后
吴劳
正在首都故宫文华殿展出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十年建设成就展览会”,不仅展览的内容丰富,而且在陈列的艺术形式上也别具一格,有独创性。因此就特别吸引人。连续看完五个馆,能够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创造,工业技术水平的先进,文化艺术的繁荣以及人民的斗争生活与和平意志等等,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而一点也不感到疲倦。这不能不归功于展览会艺术设计的成功。
这里展出的每一件生活用品,每一件机器,每一幅图片甚至于天棚灯光和地面的变化,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优美、统一、完整。设计者是按照展出主题的要求,对每件展品都做了精心的选择、取舍和整理。而且善于使立体和平面展品的配备形式、色彩、比例、韵律、照明等的运用,都统一在表达主题的要求之下,因此展品就非常鲜明,并富有感染力。我们看不到展品的堆砌和现象的罗列,也找不出虚伪的装饰或滥用色彩,这特点在图片方面更加突出。
图片的序幕是从老鹰的标志开始的。在德国的历史上,老鹰曾经两次是人民受到压迫的标志,也曾两次地在这种象征下发动了绝灭人性的战争。在1918年以前威廉二世时期的老鹰标志下,是一幅对社会民主党的杀戮的图片;在希特勒时期的老鹰的标志下是一幅集中营的图片;在西德的老鹰的标志下是一幅警察镇压进步运动的图片。这三只鹰,虽处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其本质是相同的。仅这三个标志就足以令人想起法西斯的残酷了。还有什么语言说明能比这个标志更能扣人心弦呢!这确是设计中最简洁而又最富有表现力的地方。而表现民主德国的这一面则是一幅鸽子的图片——和平——千千万万人在他的召唤下为了全世界的人民的幸福而斗争。这种鲜明有力的对比,也是设计上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的表现,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看兴登堡将政权交给希特勒时的历史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吧!两个巨头的背衬是个大卐,他们的后台老板同威廉二世相同——财阀、资本家。这不难令人想起既是这些人作后台,其必然要发动掠夺战争,紧接着就是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千多万人遭到死亡,千万座城镇变成废墟。这些复杂的情况要用文字来说明当然不是难事,可是在展览会中所要求的是用极短的时间而能获得深刻不忘的印象。因而就需要考虑表现形式了。这里是一幅战士的侧面头像,钢盔上画着地球的经纬线,里面躺着一个尸体,而作为后台老板的群像中其中一个以骷髅作代表。事实也正是如此,是他们在制造流血和死亡。这几幅图片的构思剪裁,简明有力,别致新颖,富有高度的概括性。
在德国这块土地上,天才的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工人运动也一直是蓬勃的发展着。这些内容的表现,也没有用很多的图片和说明,只陈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个雕塑胸像,除此之外,贯穿全局的则是一个工人的半身像,而这个工人的形象曾不止一次的出现在展览室里。鸽子、老鹰、工人同样的重复出现在各个时期里,成为一条矛盾斗争的红线。这种强烈对比的形象,就给观众造成特定的视觉印象,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感情,确实是充分的表现了视觉艺术的特性。
图片的装璜是表在八十厘米宽、二米五十厘米高和一米六十厘米宽,二米五十厘米高的两种规格的背板上。各馆的陈列室的墙面一律采用银灰色,衬托着黑白强烈对比的图片板,除工人形象的背景和特殊的正面事件用点红色之外,只出现过部分的金色,这种色调使人感到宁静典雅,但又感到一种力量的冲激。
图片的陈列和布局也有独到处,如正殿当中在一块红色的墙面上横竖着三个工字钢的长方形框子,其中以五分之二的面积挂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钢质国徽,而用五分之三的面积摆设一只白色的鸽子,这种布局初看起来似乎不甚合理,但稍一回味,便使人感到无穷的力量。这种布局就正表现出构图上的不平衡的平衡,此外,有些图片板上往往只有一幅图片,而留有大块的空白。这种空白的本身也就是装饰,这种以虚代实的装饰能给观众以充足的空气感,而不致因久看图片而引起一种窒息的疲倦。同时也能使视线集中于图片的空间深处,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个专门为展览而设计的建筑,路线的安排是容易处理的,但利用旧建的建筑物时就比较困难,然而这次展览在这方面的处理将地面的观众路线提高到四十——六十厘米,使观众能有鸟瞰之势,这样不仅扩大了墙面,而且观众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可以一直保持着头部视线的平稳,这种设计思想是高度的为观众服务的态度。
听了贝多芬的交响乐有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感觉;看了这个展览会,脑子里一直有个鲜明的英雄形象——德国人民,我们的朋友是勇敢的,智慧的,勤劳的。今天也正和我们一样,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在斗争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