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冲天的革命干劲万岁!——记盐锅峡水电站职工大战黄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30
第3版()
专栏:

冲天的革命干劲万岁!
——记盐锅峡水电站职工大战黄河
本报记者 蓝坪
在世界任何水电建设史上,都找不到这样一个先例:人们几乎赤手空拳地在平均流量七百一十四秒公方的河流上,建设装机容量达三十八万瓩的大型电站。其所以没有先例,是因为在短短的一个枯水期内,以飞跃的速度闯过建筑围堰、基坑开挖、溢流坝浇筑和截断激流四大关;是因为主要用大锤、钢钎、抬筐和手推车,挖掉三十九万公方岩石和浇筑了十二万方混凝土。而完成这些任务的一万四千余人的施工队伍中,只有四百多名技术工人和七名毫无大型电站建设经验的工程师。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黄河上的盐锅峡水电站的建设者创造的。
盐锅峡水电站,是黄河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中要建设的枢纽工程之一。原计划在1962年左右兴建,但由于附近的兰州工业建设突飞猛进发展,迫切需要巨量电力,要求电站提前动工。当时,事起仓促,施工力量是不具备的。为适应大跃进形势的需要,盐锅峡的职工决定夺取时间争取速度,以克服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立即上马。经过三个多月的短暂准备,1958年9月27日,炮声轰鸣,红旗招展,在热烈的欢呼声中,盐锅峡职工以五十把洋镐五百张铁铣,就向巨涛翻腾的黄河宣战了。开工典礼上,建设者们向党宣誓:“学习引洮(河)工程的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英雄气概!”
盐锅峡上阵交手的头一个回合,就震动了人们。开工后,首先需要在右岸筑围堰隔开黄河,以便进行溢流坝基础开挖。原设计的木笼栈桥式堆石围堰,需要两千五百方木材和四万多方石料,而工地上当时连根盖房屋的木椽也没有,要等材料齐备起码得两个月。工程局党委书记杨一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改用民间流行的草土围堰。“用麦草黄土来堵塞三分之二的黄河?”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吃惊地质问。施工过程中两条路线的首次思想交锋,就这样展开了。局党委认为:草土围堰是我国劳动人民与黄河搏斗的智慧结晶,远在十八世纪中叶就已普遍应用,事实证明这是一项极成功的经验。因此决定批准这个建议,并且聘请了久与黄河惊涛骇浪作斗争的“土专家”来进行指导。几千工人把成捆的麦草抛入汹涌的洪流,加土筑成长堤,激怒的黄河暴跳着,卷起浪头喷溅着白沫,流速猛增至每秒五米,冲击和撕裂着步步进占的围堰。智慧的群众马上在上游砌起一条堆石挑水坝,以降低流速。草土围堰安然无恙了,并且以每班七十多米的速度向前延伸。总共不过二十天,一条长四百八十九米、平均宽达十二米的草土围堰就稳定地横卧河心。它不仅完全没用木料和大批石料,而且节省了二分之一的建筑时间和八十多万元资金。旗开得胜鼓舞了人们的斗争意志,而且坚定了人们对“土法”的信心,盐锅峡迈出了具有决定性的第一步。
施工的前阶段,盐锅峡职工手里只有三种武器:大锤、钢钎和抬筐;仅有的一部抽水机和带动它的破汽车头,还是借来的。到截流期间是盐锅峡拥有机械最多的时期,但包括像电焊机、小矿车、风钻等这些东西在内的大小机械,总共也不过四百四十余件,而其它部门临时支援的要占三分之一以上。但是,盐锅峡人没有畏惧也没有叫苦,他们以无比豪迈的气概生动地提出了“土法先上马,方法多样化,土洋相结合,逐步机械化”的施工方针。在贯彻这个“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中,局党委狠狠抓住的关键就是这样一条: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工地上掀起了如火如荼浪潮澎湃的群众运动。广大职工斗志昂扬干劲冲天,他们不仅拥护土法先上马,而且力争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用土法创造奇迹。工地在最初的几个月还没有电灯,就点起汽灯,汽灯的煤油供应不及,就点火把,火把不够就靠月亮,夜以继日的战斗绝不停止;没有炸药,就自己熬硝制造,数量不足,就用肥田粉掺锯末代替,加上食盐和粪便来节约,甚至在没有爆破电源时,宁可少娱乐去拿放映电影的发电机使用。浇筑溢流坝底孔时,正是严寒的冬季,水银柱下降到零下十八度,在没有锅炉和暖气管等保暖设备的情况下,这里照样坚持冬季施工。工地砌起北方人睡觉的火炕,炕面铺上石板用来搅拌混凝土,用麦草编成帘子搭起施工暖棚。甚至在“炕”里和暖棚里燃烧的都不是煤,而是工人同志们攀山越岭割来的枯草。任何困难都唬不倒盐锅峡的建设者,任何力量都扑不灭这种喝令黄河迅速发电的炽烈愿望!
工地技术力量的薄弱,也是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钢筋工的平均水平为零点三级,架子工总共只十九名,混凝土工中正式技工不足一半,而木工中连一个技工也没有。这些技术工人加起来还占不到职工总数的3%。但他们的回答却是:“边学边建,苦学不厌!”工人技术水平在苦钻苦学中日益提高;大批刚从田野上来到工地的农民迅速掌握了先进技术,谁都不能否认他们出色地担负和完成着这样艰巨的任务。具有特殊意义的事实是:人们不满足落后工具所带来的效率状况。正是这些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新手,贴出二十一万多张大字报,提出大批各种各样的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措施和合理化建议,整个工地形成遍及各个角落的苦干与巧干相结合的高工效运动。扁担筐子放下了,人们使着自己制造的各种车辆和新工具;科学的适合工地特点的施工方法建立起来了,生产秩序井然而富有效率。普遍推广用醋和碱水软化岩石的方法后,在九至十二级的坚硬河床上,双人每班打眼由九十公分提高到五米,还创造出每班十二点六米的新纪录。浇筑混凝土方面执行多开工作面进行立体平行交叉作业法后,由每天浇筑几百方上升到两千多方。在夺得时间逐步增添部分施工机械和作到“土洋并举”以后,施工效率更是节节上升。
盐锅峡乘风破浪地前进中,党委是坚强的航手,各级党委负责人与职工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长期深入现场和战斗第一线,亲自挂帅率领群众向黄河搏斗。在工程进入紧张关头时,工地总指挥部里,白天熙来攘往,夜晚灯火通明,从局党委书记、局长到总工程师,都亲自在工地昼夜值班,并且规定任务,分片包干,层层负责。为使混凝土浇筑增加工作面,施工体上搭着密如蛛网的“满堂红”脚手架,每增一条马道,从党委书记到小组长,总是集体仔细研究,并亲自实地试验几遍,检查是否合适。为了抢在洪水期前按时截流,党的各级负责人和全体干部更是和职工群众一起通宵奋战,用领导、人力、物力三集中的措施,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结果只用四十天准备,在三十六个小时中就截住了咆哮的黄河,再次创造出奇迹。
反右倾,鼓干劲,掀起新的增产节约运动高潮的群众运动开展以后,盐锅峡的施工速度更成倍地增长,到9月底为止的施工一年中,开挖石方已达总量的66%,混凝土浇筑达四分之一以上,目前溢流坝已高达五十四米,厂房挡水坝也已高耸河心,预计明年即将竣工发电。这样的建设速度在国内是第一流的,在世界上是没有的。“土法先上马”和土洋结合的方针,夺得了时间取得了高速度;如果按部就班等待客观物质条件具备,到现在设计图纸还不会完全产生,而全部工程至少得在四年以上。
由于盐锅峡这种创造性的施工方法,这种跃进的速度,许多人曾怀疑过它的工程质量。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盐锅峡的溢流坝和施工围堰,在7至8月份连续受到四次特大洪峰袭击的严峻考验。7月底最大日降雨量达七十六公厘,占年平均雨量三分之一以上,峡谷两岸山峰的砂石被冲击得像洪水般哗哗直流,黄河流量猛增至三千五百九十秒公方,而溢流坝和围堰紧紧擒勒着暴烈的浊流,安如泰山巍然矗立。不久前,中央水电部工作组专就质量问题作了检查,最后评语是:合乎设计要求。秘密在哪里呢?盐锅峡的建设者回答说:“质量是由人来保证的。即使任何现代化机械也必须由人来掌握!”
盐锅峡的胜利,是党的集中领导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胜利;是党的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同时并举方针的胜利;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胜利。盐锅峡工地的事例,突出地显示出党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方针的光辉灿烂!(附图片)
盐锅峡水电站的溢洪大坝已将黄河斩断
新华社记者 黎枫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