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技术革命的火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0-31
第2版()
专栏:

技术革命的火光
本报记者 于民生
罗木命大闹技术革命的英雄的事迹,震动过全国,也感动着全国的人民;震动着正在开着的群英会,也感动着全体英雄。他的事迹,是那些不了解我们工人或不愿意了解我们工人力量的人难以置信的:一个左眼完全失明、右眼仅有两三分视力的人,靠着对社会主义的赤胆忠心,从1955年以来,竟率领他们小组的工人,改进和创造工具、设备,平均不到五天有一项技术改进和创造。
七年以前,罗木命的眼睛不幸被电石炸伤,医治无效,左眼终于失明,右眼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视力。1954年,他回到了车间参加生产的时候,重重的困难站在他的面前。这时,他只能听到隆隆的机器声,向整个车间望去却是一片迷迷蒙蒙的暗影。他在车间里苦闷地走动,常常撞在机器上。他去干活,摸索半天,做出的尽是废品。罗木命十分焦急、难过。这时,支部书记握着他的手说:“罗木命啊!党知道你碰到了许多困难,党希望你坚强起来,勇敢的战胜困难。党永远都需要你的!”之后,支部书记找人把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念给他听,让他向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学习。
罗木命从党那里得到信任和鼓舞,从保尔身上汲取了生活和战斗的力量,他决心前进!
当时,工厂正掀起学习王崇伦的热潮。罗木命拿着一本介绍王崇伦事迹的书,让自己的爱人读给他听。他听到王崇伦为了创造新工具废寝忘食的时候,禁不住说道:“做得对,光用两只手不行,要革新技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体验。那时候,他正用手工锯喷雾器上“喷枪”的铜管,他的徒弟一小时能锯一百多个,他只能锯四十多个,而且经常出废品。他想:如果有一架像电动锯木机那样的机器锯“喷枪”的铜管就好了!
有了这个念头以后,他就着手研究。眼睛看不清图纸,做了一个小黑板,想到一个样子,就用粉笔往上画,凭着粗粗的白线进行研究。有时,把筷子、茶缸、肥皂盒、木板拖鞋,当作机器部件,放在桌子上摆来摆去。假日里,他走进车间,站在机床旁边出神,一观察就是一整天,终于绘出了机器图样,在车间主任和工人的帮助下制成了电动的锯,提高了工作效率两倍。
这一次成功,使罗木命鼓起了创造的勇气,从此以后,每干一种工作,他就想办法改进一种工具。他总是时时动脑筋,处处用心,生产上哪里出现薄弱环节,他便往那里钻,哪个工序设备不足,他便在哪个工序上闹革新。就这样,从1955年以来,罗木命小组改进和创造了三百七十四件工具,其中有二百七十三件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改进和创造的,连续五十二个月都超额完成计划,到今年6月止以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十一年的工作量。
这不是一件平凡的事,这种事在我们国家里有千千万万。这几天来,六千多名先进生产者,在人民大会堂里,不止一个人、不止一次地谈论到这方面的成就。
在我们伟大祖国十年的行程中,在我们所取得的辉煌胜利里,究竟有多少人、创造出多少东西、革新了多少项技术是无法统计的。技术革命的花,开放在每个工厂、矿山、交通线上、商店……犹如春天的芳草铺满祖国的大地。当大连工矿车辆厂铣工芦监和以六年半的时间完成十一年工作量的时候,就有过一百二十七项革新和创造,提高工作效率半倍到四十四倍。当成都量具刃具厂车工田景琦,以二十个月的时间干完八十一个月的工作量的时候,他是靠创造和革新技术前进的,从1953年2月到今年9月他一个人竟实现了技术革新四百余项。当兰州炼油厂、河南平顶山年产九十万吨的大型煤矿井分别比原计划提前十六个月建成的时候,其中也有过成千上万件的发明和创造。无论是哪个战线上的工人都在创造。革新技术、创造发明已成为人们生产活动中的需要了。这是工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战线上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新的高度,也是共产主义劳动的新的高度——人们早已走上自觉的创造的不断革命的道路了。
技术革命的道路是广阔的,内容是丰富的。一种操作方法的改革、一种工具的创造、一种新产品的设计、一种工艺过程的改进、一种先进技术的新发展、一种新机器的诞生,都有着千难万难,不但需要人们有顽强的精神,而且需要人们有不断革命、永远力争上游的雄心大志,遇到困难不低头,受到挫折不气馁,从一个高度跃上另一个高度。有许多成就也是在同各色右倾保守思想斗争中获得的。有右倾思想的人,不相信工人的智慧。有时,这种思想是自觉地,有时是不自觉地去挫伤技术革命,妄想把右倾思想变成花前的秋风。这是枉然的。想想吧,既然我们的工人有着顽强的斗志,有着不断革命的精神,能挡得住吗?康义隆的回答是:不能,永不可能!
这位陕西省华山机械制造厂普通工人领导的化工小组,在创造“冷氧化”的过程中,同右倾思想展开过不调和的斗争。他们原来用热氧化工作,在摄氏一百五十度的高温下进行操作,蒸发的防锈剂把工人呛得头晕眼花,有时容易发生烧伤和烫伤事故,耗电量还相当大。康义隆小组的工人,在苏联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介绍“冷氧化”的一段短文,便要着手试验。刚一开始,几个工程技术人员竟贴出二十多张大字报,大加反对。康义隆小组的工人们火了,贴出四十多张大字报反击,他们的口号是:“试验不成冷氧化决不罢休!”
试验很不顺利,一连失败了许多次。有右倾思想的人觉得有理了,冷言冷语也越来越多了。他们一见到康义隆小组的工人就讽刺说:“该报喜了吧?”“你们已经完成几年计划了?”康义隆小组的工人一听,更气,决心要进步得快一些。他们跑遍了全市的书店找资料,去请教几位大学教授,到一些工厂去参观求教……。办法想了很多,仍然是失败连着失败,连帮助他们的一位热心的工程师也洗手不干了。康义隆小组的工人呢?干劲照旧,依然坚持试验。先后遭到了二百多次失败,终于将冷氧化试验成功了。这项创造提高了工效三倍,一年可节约十六万元,并且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保证了安全生产。他们还写出了一本五万多字的“氧化工基本知识”。右倾保守思想在铁的事实面前,低头服输了!
当到会的人谈到创造和成就的时候,曾不止一次情不自禁地自问:“我们的力量是谁给的呢?”他们马上又回答道:“是我们亲爱的党!是我们最亲爱的毛主席!”他们全懂得技术革命的火炬,是我们伟大、光荣、英明的领袖和党亲手点燃起来的。党的领导,党的支持,党的鼓励,使技术革命的能手特别变得无比大胆了。否则,作为一个仓库保管员张福来,是无法创造出“净粮计算器”的。
张福来原是安徽省阜阳县饶海仓库的保管员。在实际工作的活动中,幻想有一种这样的机器:自动扬去灰尘、过筛、计数、除杂质、过磅、计数;用这个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他既然想到,就专心琢磨,经过几年的时间,设计出一个草图,送到阜阳专区铁工厂,请一位工程师鉴定,得到的是冷漠的回答:“现在没有时间,以后再说吧!”过了一些时候,他又去找那位工程师,得到的回答仍是同样的。
这时他想起了党。他把他的想法写了一封信连同图样一起寄给了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同志,请求党的支持。过了一个星期,他收到了曾希圣同志的回信,要他到省里去面谈。他激动的不能安静了,卷起行李,连夜启程。他一到合肥,受到了王光宇副省长的热烈欢迎,并且见到了曾希圣同志。他从曾希圣同志那里得到的回答是:这个机器设计得很好,试制成功了很有推广价值,大胆地去干吧,不要怕困难,有党支持你!接着,曾希圣同志介绍他到了合肥农具厂,并且指示这个厂派技术人员具体协助他试制。
张福来暗地里对自己说:“张福来呀!张福来,你再不试验成功,对得起党吗?到了合肥农具厂,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热情帮助下,他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制成了自动扬风过筛、过磅到计数的一架一天可以代替四百人手工劳动、处理五十万斤粮食的净粮计算器。张福来激动地说:“光荣应该归于党,离开了党我能作什么呢!”
有了党的关怀和支持,有了人民群众自觉进行创造劳动的普遍风尚,我国的技术革命运动正充满青春的活力,方兴未艾!只是今年上半年,工业、基建、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战线上的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即达二千九百万件,并且有一千三百多万件实现了,其中有多少新的创造发明啊!有谁能知道到年底,又会有多少发明创造呢!技术革命的大火,正在祖国大地上燃烧着,火光映红了万里碧空,这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火光,是胜利的火光。当我们恢复生产的时候,这火光使我们很快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当我们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时候,这火光使我们在平地上建起高炉群、大机器厂、数以万公里计的铁路、星罗棋布的电站,使祖国的事业繁荣了!当1958年祖国特大跃进的日子,这火光使我们取得了高速前进的胜利!当我们实现1959年继续跃进的日子里,这火光又使我们由胜利走向胜利,使那些污蔑我们不能继续跃进的谰言灰飞烟灭!今天,这火光更加炽烈、更加旺盛了!这火光是祖国春天的朝霞,是钢铁炉中的火焰,是人民智慧强大的力和能;技术革命的大火在继续燃烧,那也是祖国未来前途的象征——万丈光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