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荒山变金山——介绍江西省国营大茅山综合垦殖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1
第10版()
专栏:

荒山变金山
——介绍江西省国营大茅山综合垦殖场
大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德兴县境内,海拔一千七百米,屹立在怀玉山脉丛山峻岭之中,方志敏同志曾经率领红军在这里和敌人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斗争,是赣东北老革命根据地之一。
峰峦重叠、资源丰富的大茅山,满山遍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造纸、榨油、酿酒和林产化工原料,地下有金、银、铜、铁、镍、铅、锌、硫磺等宝藏;清澈的山泉瀑布是最理想的水电资源。可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大茅山区遭到了严重的摧残,无数勤劳勇敢的山区人民被屠杀,许多美好的庄园被烧毁,富饶锦绣的山区,变得人烟稀少,野兽成群,一片凄凉,正如德兴县志所记载的:“千峰倚空碧,万峰碍行云,林深人迹少,禽兽自相闻”。
自从党中央发出干部上山下乡、加强劳动战线的伟大号召以后,1957年冬天,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同志率领省直属机关五百六十八名干部奔上了大茅山,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的综合垦殖场。随后,部队转业军官和扬州、上海等地的社会青年,先后来到了大茅山,全场的职工人数增加到一万五千多人。
1958年,经过全场职工的实干、苦干和巧干,实现了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今年以来又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以后,全场职工劳动热情空前高涨,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增产节约运动新高潮,生产直线上升。现在,这个古老荒芜的大茅山出现了“工厂林立、机器轰鸣、电灯闪亮、汽车奔驰”的繁荣景象,正如当地农民所歌唱的:
干部上了山,到处办工厂,
把草变成宝,枯木放光芒;
耕田用铁牛,机器轰轰响,
休息听广播,山区大变样。
建场一年多来,全场职工坚决执行了中共江西省委提出的“以林业为重点,农林牧副渔工业多种生产相结合”的经营方针,除大力造林、抚育和经营木材、茅竹和农业、畜牧业以外,主要是综合利用了丰富的野生植物,为大办山区工业开辟了广阔途径。
大茅山的马尾松很多,储量达三百多万立方米。他们根据国家对枕木、坑木的大量需要,在没有砍伐松树以前,有计划地采割松脂,加工松香、松节油。这样不仅可以供应国内生产建设的需要和换取外汇,而且割过松脂后的松树,用来做枕木、坑木,质量好、寿命长。现在,他们开办了两个松香厂,已经生产出松香七百六十四吨,松节油一百二十三吨,为国家创造了四十多万元的财富。在采割松香的同时,他们对幼林进行了抚育打枝工作,以加速松树的成长。他们利用打枝下来的松毛,经过蒸馏,提取了芳香油七千多斤,蒸馏后的松毛又用来做纸浆。在老松林里,有许多死松树含油很多,职工们在场党委提出的“把草变为宝,无用变有用,一用变多用,小用变大用”的号召下,经过多次试验,采取干馏方法,共生产出明子干馏原油三百六十吨,并从明子干馏原油中,提炼出15%的人造汽油。他们建立了两个人造石油厂,现在已经生产出人造汽油一万八千多斤。在提炼汽油的同时,还提炼出柴油、选矿油、滑润油、机油、锭子油、沥青等产品。他们通过对马尾松的综合利用已经生产出二十七种化工原料。
杨梅酿美酒,味道甜又香;大茅山上的杨梅满山遍野,据1958年的调查,一般年景的产量可以达到二百万斤左右。但是,多少年来,这些杨梅一直是在深山峡谷里自生自灭,成熟落地,腐烂成泥。大量的宝贵资源,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干部上山以后,开办了杨梅酒厂,利用野生杨梅,酿出了美酒一百八十吨,在广州对外贸易交流会上被确定为出口佳酒。出口一吨杨梅酒可换回二十吨钢材,支援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今年,杨梅的收购量将达到五十三万斤,可酿酒四百吨,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在大量生产杨梅的同时,他们还生产了杨梅干、果酱、果冻、果子露、罐头等新产品,供应了市场的需要。随着利用杨梅酿酒成功,和根据凡是有淀粉的东西都可以做酒的原理,他们除利用桂花、野葡萄、山楂、山枣、青梅等生产了六种果酒外,还利用橡子、板栗、葛根等野生植物和野生果子,生产了白酒三百二十五吨。
野草变为宝,芭茅造纸张;大茅山上芭茅草很多,成片的就有十万亩。芭茅草的生长力很强,头年砍了,第二年又长,冬季用火烧了,春季就生长得更加旺盛,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去人民把芭茅草看成废物。干部上山以后,利用芭茅草和满山遍野的苦竹子造纸成功,建立了六个造纸厂、四个纸浆厂。没有机器设备,他们就利用山间溪水作为动力,使造纸厂及时投入生产。今年计划供应市场的文化用纸就有七十吨,并且将供应兄弟厂纸浆八百五十吨。
雄伟的大茅山上,古木参天,茅竹丛生,特别是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千百年来一直无人开发。干部上山以后,就在这些资源丰富的地方建立了生产基地,修筑了林间公路三十多公里,林间山道九十多公里,修筑木轨道、竹滑道、空架索道三十多公里和疏通河道五十多公里,并且开办了五个锯木厂和八个竹具加工厂,有计划地进行了砍伐和清山育林的工作。在清山育林中,他们把成材的木头锯成板材,制成经济适用而又精巧的用具;不成材的用来烧木炭。在烧木炭的过程中,又收回木醋液制成醋石。现在全场已经生产板材五千多立方米,运出茅竹一百多万根,木材三万八千立方米,烧木炭三千九百七十一吨,生产醋石四十五吨,有力的支援了国家建设。
一年多来,大茅山综合垦殖场在大茅山上建立起了酿酒厂、松香厂、明子干馏厂、人造石油厂、烤胶厂、机械厂、炼铁厂、食品加工厂、食用菌种厂、制材厂等九十四个。全场生产的品种,计有杨梅酒、白酒、松香、人造汽油、选矿油、润滑油、柴油、锭子油、沥青、芭茅纸、丙酮、醋石、食用菌种等一百多种。为了保证生产需要,他们还修建了一个六百瓩的水力发电站和十二个小型煤气发电站。
大茅山综合垦殖场大办山区工业的结果,使千百年来无人过问的野生植物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特别是下放干部和转业军官,在大办工业的浪潮中,在思想上和技术水平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已经普遍地掌握了一门以上的技术,最多的掌握了五至八门技术,也学会了管理生产、领导生产的本领。通过生产实践,他们的思想感情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从内心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周围的劳动人民交上了朋友,热爱上了山区。
大茅山综合垦殖场的工业生产能够高速度的发展,主要是贯彻了党的总路线,采取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勤俭办厂、先土后洋、土洋结合、重点突破、全面铺开”的方针,同时大搞群众运动,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贯彻执行“因陋就简、勤俭办厂”的方针,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过斗争的。开始筹建工厂时,有的同志主张办工厂就得像个样,生产要有机器和成套设备,厂房要砖木钢筋水泥结构的。场领导上严肃地批判了这种脱离实际的想法,坚定不移的贯彻了党的正确方针。如杨梅的季节性很强,成熟期只有十五天左右,如果不采取土法上马,先搭架子,就有错过季节的危险。因此,只用了七天的时间和一千一百多元的投资,就盖起了一个八百多平方米的厂房,进行了生产。其他如木材加工厂、造纸厂、干馏厂也都是采用这种办法建立起来的。
土洋并举,先土后洋,这是垦殖场发展山区工业的特点之一。如松香厂建立起来以后没有设备,全厂职工就发挥了高度的革命干劲和钻劲,自己动手找代用品。他们用废铁皮改装成油水分离器,用陶瓷缸做澄清过滤器,以麻石代替钢板,用茅竹代替铁管。整个松香厂除了松香甑和冷却器以外,全部设备都是职工找代用品作成的。这样,不仅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为国家节约了资金。事实证明,先土后洋,土洋结合,并根据条件可能再向小洋发展,这是大办山区工业中的一条正确道路。如明子干馏,起初只建立了小土炉,目的是要把油干馏出来,但油干馏出来之后,如何进一步把油变成多种产品的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经过再三试验研究,认为干馏原油可以分馏出汽油。这样就必须建立两个比较正规的人造石油厂了。
大办山区工业,开始在技术力量上是不适应的。这是一个难关。为了突破这个难关,他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办法。一是发挥群众的独创精神,号召全场职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创造研究,大搞技术革新,边干边学,摸索经验掌握技术。利用芭茅造纸、明子干馏等技术问题都是这样得到解决的。二是注意选拔技术力量,做到人尽其材。发电厂的技术人材,就是从懂得电力知识的人员中选拔出来,然后集中进行短期训练。三是请土专家指导。采割松脂、提炼芳香油都曾拜老农为师。四是请师进门,定期教导。五是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工厂,就派人外出学习,厂房建成,技术力量也有了。以上五项办法,总起来说,也就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办法。正因为是走了群众路线,技术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大茅山地上地下都有无尽的宝藏等待人们进一步开发利用。两年前荒芜的大茅山,今天出现了一片光辉灿烂的远景。
(附图片)
为了迅速把大量竹木运下大茅山,山上铺上了木轨车道。砍竹能手王良富(右一人)等正在研究改进“木轨火车”。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