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文化低挡不住心头热——记桂林建筑公司木材加工厂王全禄的革新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1
第10版()
专栏:

文化低挡不住心头热
——记桂林建筑公司木材加工厂王全禄的革新事迹
王全禄是广西桂林市建筑公司木材加工厂的木工。他和许多劳动人民一样,在旧社会有着非常痛苦的遭遇。他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十四岁远离家乡,到一家木工厂去当学徒。那时,他一年劳动的代价只能买二百八十斤红薯,当三年学徒只得到六十吊铜钱,连工具都要自己带。苦熬了三年,什么技术也没有学到。三年过去了,还要帮师一年。帮师才半年多,他就得了重病。残酷的老板见他干不了活,便趁他病昏时,把他丢在一个山村的大树下。他在树下躺了两天,才勉强挣扎爬起来。沿途要饭走回家。回家还没住上一个月,国民党又来抓壮丁,迫得他只好逃到桂林去做零工。
这些痛苦的遭遇在王全禄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解放后,在党的教育下,经过民主改革、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他很快提高了阶级觉悟,懂得了过去受苦的根源,懂得了做一个工人的责任。
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木材加工任务一年比一年大,而他所在的木材加工厂,仍是用手工操作,效率低,赶不上需要。当时他就想,只有进行技术革新,推广和创造先进工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党组织,党组织鼓励他大胆去干。在党的领导支持和同志们的协助下,1956年以前,他就先后创造和改进了三十七种工具,使他们厂的木工活由鲁班祖师传下来的那一套手工操作跃进到半机械化或机械化。1957年改进了八种工具。1958年又创造和改革了十八种工具。今年第一季度,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厂的生产有了更大的跃进,为了赶上生产更大发展的需要,他们又创造改革了自动拉线机、断料机、四用刨床、门窗开角机、刨榫机等七种工具,这些先进工具一般都提高工作效率十倍以上。如刨门窗用的刨榫机,效率可提高四十二倍、自动刨板机提高三十倍以上。过去一个四级工,一天费老大劲最多也只能刨出二十几平方楼板;使用刨板机后,一个刚进厂个把月的学徒,一天就能刨出二百多方板子;板子的平整光滑程度,也远比过去手工做的质量好。使用这些先进工具以后,按初步估算,每年最低可以节省五万一千多个劳动日。现在全厂共有八十多种先进工具和半土半洋的机器,除了原有的一台七马力的电动机和一部圆锯以外,全是他们自力更生、自己制造的。现在一个工人的生产效率就等于过去手工操作时三十多人的。
今年8月,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公报和决议,给了他极大的鼓舞。这时,桂林市委又发出了关于学习王全禄的号召。这样崇高的荣誉,使他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了,需要在生产中作出更大的努力。于是,8、9月份,他便和群众一道,针对厂内当时的生产关键,制造和改装了十部机器,改进了操作,工作效率提高了二倍以至二十多倍,保证了重点工程的施工。
今年9月,在改装和试制这些机器过程中,他的左眼被铁屑擦伤了,不久右眼又被电焊光刺得通红。领导上和同志们劝他休息,可是他觉得这一点点病痛比起在旧社会所受的灾难痛苦,太算不了什么了。因此,他不顾一切地继续和同志们一道,日夜奋战。
大搞技术革新,对他来说不是没有困难的,但是他深刻体会到只要听党的话,认真按照党的指示去做,就能排除万难,马到成功。
他首先碰到的困难就是文化水平低。只有高小程度,又没有进过技术学校,写算都很费力,绘图就更感困难。如在搞自动刨板机的时候,必须先绘图,平面图还好办,侧面图却怎样也画不成。他想起了党曾指示过,要搞技术革新就要大胆地想、刻苦地学、顽强地试,于是他克服困难的信心就更大了。他走路也在想,吃饭也在想,无时不在想。有一天晚上,当他在灯下正拿着模型左翻右弄、苦思苦想的时候,看到了灯光下模型的影子。这忽然启发了他,于是他就利用灯光投影的方法把侧面图画出来了。图画好了,还要去翻砂;要翻砂就得做模型。厂里没有翻砂工,自己又不懂,只好到外厂去学习,就这样边做边学地费了一个星期才做好。翻砂虽然成功了,但是要做成机器还要车、刨零件,要加工就要图纸。没有图纸,他就站在车床旁边给车工讲,车工照他讲的样子车。经过几个月的苦想、苦钻、苦试,终于把刨板机制成了。
除了文化水平低、技术上有困难以外,碰到的再一个困难就是原材料不足,其中主要是缺钢材。他知道现在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需要的钢铁太多,一时生产是赶不上需要的,所以每次搞革新都没有伸手向领导要材料。他紧紧遵循党所指示的土法上马、土洋结合、从土到洋的方针,在革新创造中尽量找代用品,以节约钢铁。如在搞刨边机、多头钻眼机的时候,大部分的部件都是用木材来代替钢铁的。
在技术革新中,他不但改进自己车间的工具,还考虑到其他车间。他知道一个厂有一个车间生产赶不上,就会影响其他车间,就会影响全厂。搞革新既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为了社会主义建设,那就应该全盘考虑,所以,他经常帮助别的车间研究改进和创造工具。为了帮助别的车间搞一项创造发明,他经常通宵苦战。他在工作中从来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因为他经常加班做活,并且做出很大成绩,厂里要奖励他,可是他坚决拒绝。他说:我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为资本家干活,为什么要额外报酬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