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能创造也能写书——康义隆小组革新技术和著书立说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1
第11版()
专栏:

能创造也能写书
——康义隆小组革新技术和著书立说的经过
陕西省国营华山机械厂康义隆氧化小组是1957年12月成立的。由于党的培养教育,这个小组不仅月月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而且革新技术七十多项,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财富。去年以来,康义隆小组先后被评为西安市技术革新标兵,市、省和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和省先进生产者代表,并受到团中央的奖励。目前,这个小组已经成为陕西著名的红旗小组,成为广大职工追赶的标兵。
横扫右倾
康义隆小组在党的教导下曾同各种右倾保守思想进行过不懈的斗争。在工厂筹建的时候,康义隆小组认真地研究了工厂的设计图纸,对其中可有可无的设备,积极建议取消或削减。如酸洗零件用的槽子,根据图纸设计要用不锈钢制做,需要一千多元。他们觉得买一个陶瓷盆就可以代替。可是,主管工程师不同意,说:“工厂机械化程度很高,放一个陶瓷盆多难看!”这算什么理由呢?为了好看而让建设资金浪费掉?不能,他们又不断地提出意见,向错误的意见进行斗争。也巧,那时候原材料缺乏,生产又急需使用,工程师的意见被领导否定了,他们的建议被采纳了,花三元钱买的一个陶瓷盆直用到现在。此外,他们还建议从图纸上取消了烘干涤动机、四个流料槽、四条辊道和八个电葫芦,这几项为国家节约近三万元。
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党发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伟大号召,康义隆小组立即积极响应。党教导他们技术革新的矛头,要对准生产关键。摆在他们面前的生产关键是热氧化处理所需要的电阻丝缺少,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这种热氧化是在摄氏一百五十度左右的温度下进行操作的,防锈剂蒸发的气味呛得人头晕目眩;操作时还容易引起烧伤和烫伤事故,耗电量也很大。康义隆和工长李文斌在苏联学习的时候,曾听老师说,苏联正在研究用新的方法代替热氧化。从那时起,他们就有了革新热氧化的念头。有一次,技术员王醒吾在一本苏联杂志上看到了介绍“冷氧化”的一小段文章。文内只有五、六句话,说明冷氧化的成份。根据这一点资料,康义隆就和工长李文斌、技术员王醒吾、工人王振槐一起,开始了冷氧化的试验。经过二十多天的试验,进展不大,氧化出来的产品表面不光,颜色不亮,不合要求。特别使他们恼火的是找不到失败的原因。于是组内有人泄气了,说:“那是科学院的事,咱们工人哪能行!”有的工程技术人员笑话他们,讽刺他们。
当党委书记和厂长知道他们革新的情况以后,立即在车间召开会议,当场批准了他们的试验项目,并指示各单位要大力支持他们。党的支持和鼓励,好像一把大火,更加燃起了他们革新创造的热情,他们决心以革命的精神同困难搏斗到底。那时候,资料太少,知识和经验也不足,他们就下决心学习。他们跑遍了全市的书店,又请教了几位大学教授,参观了一些化工厂。书上学的,教授讲的,实际看的,虽然没有打开冷氧化之谜,可是给他们增加了知识,增加了勇气。
党为了帮助康义隆小组进行试验,又从四川请来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开初对试验冷氧化信心很高,积极帮助他们。可是,失败接着失败,打击连着打击,这位工程师因为在失败中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丧失了信心。可是,康义隆小组的全体同志并不泄气,仍然干劲十足,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试验。在一次试验中,突然发现有一个零件质量很好,他们就找原因,发现是没有经过酸洗。取消酸洗进行试验,质量果然很好。就这样,经过四十天的努力,遭到了二百多次的失败,终于把冷氧化基本试验成功了。这项创造提高工效三倍,全年可以为国家节约十六万元,并且大大地改善了劳动条件,保证了安全生产。
著书立说
康义隆小组“冷氧化”试验成功后,虽然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可是在理论上讲不清楚。请教别人,别人也不明白。加之,那时候这个小组新工人很多,技术水平很低。为了便于新工人学习技术,他们想把“冷氧化”总结一下,写成一本书。可是他们觉得文化水平低,老不敢动笔。后来看到天津、无锡等地工人著书立说的事迹,他们也鼓起了勇气。
开初,他们有个错误的想法:写书嘛,就得写成厚厚一本,里边有高深莫测的名词,有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公式。他们找来一大堆参考书,计划写十五章,五个人分段写。写着写着写不下去,又觉得书上写得很流利,笔不由己地抄起书来。越抄越长,究竟写了些什么,自己也不懂得。一个月过去了,总算写成了,可大家一审查,连自己生产经验的影子也没有。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争论不下。他们把这些情况向党支部汇报了。党支部对他们说:“书是人类阶级斗争和向自然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者既能创造,就能总结起来写成书,而且能写好。既是这样,你们为什么要抄别人的。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不是更好吗?写自己熟悉的生产实践,不但对人对己有益,而且会写得又快又好!”按照党的指示,他们展开辩论;经过辩论,思想和方向对头了,信心也大了,写起来也挺顺手了。
经过二十多夜的苦战,一本五万多字的“氧化工基本知识”脱稿了。经过有关单位的鉴定,认为这本书是政治和技术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书,对氧化工有很大益处。这本书不久就要出版了。现在他们又在着手编写第二本书——“有色金属酸洗资料”。
大战“酸中王”
经过1958年大跃进的锻炼,进入1959年康义隆小组更加意气风发,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出更大的光和热。
可是,开始也还有几个新工人闹着要调动工作。这是为什么呢?事情是这样:钢零件经过热处理以后,表面有很厚一层氧化皮和杂质。要取掉这层氧化皮和杂质,就得用硝酸进行强度酸洗。硝酸这东西,一出坛,先冒红烟,打散到全车间。在这赤云红雾中工作,对身体健康有影响。这就是有些徒工要求调动工作的原因。
怎样把硝酸烟雾治住呢?没有办法。能不能创造个无气体酸洗的办法?康义隆小组开始琢磨起来。
和以往革新过程一样,还是失败接着失败。从以往革新创造中他们知道,失败是成功的开始,是胜利的前奏。所以这次他们一点也不灰心。他们先把各种酸混起来试,只是不要硝酸。试来试去,红、黄、蓝、白、黑,各色都有,就是没有合乎标准的金黄色。
这时候党总支书记王布华同志又来了。这位王书记,好像及时雨一样,老是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就来了。他鼓励他们坚持下去,要好好地试验,要科学分析。他们又找各种资料看,又仔细研究,找寻失败原因,进行有计划的试验。经过二十多次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乎理想的配方,大家高兴极了。虽然到了夜里两点多,可还不想睡觉。第二天,天没亮,康义隆就爬起来,往工厂跑。他想给大家表演,让大伙高兴高兴。可是一试验,哟!零件变脸了,不再是那样漂亮的金黄色,难看得跟小孩尿布一样。又失败了。夜里,他们又开始试验,试来试去总是失败,也找不出失败的原因。是不是酸溶液的温度有问题,提高温度试试看。零件往温度较高的酸溶液里一放,金黄金黄,漂亮极了。他们很惊讶!揉揉发涩的眼睛,看看漂亮的零件,确实是成功了。这次创造,不仅可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又减少了两道工序,一年可以节约三十吨硝酸。不安心工作的安心了,从酸洗槽边溜走的人又回来了。
鲜花处处开
康义隆小组革新创造不少,可是大家动手不够。师傅忙得团团转,徒弟却插不上手。为了在小组里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他们提出个口号:“人人有革新,月月有改进”。可是徒工们说话了:“连技术也不懂,还能革新创造?不会走还能跑?”全组除了康义隆、李文斌、王振槐三个技术工人以外,其他都是徒工。徒工有这种思想,怎能掀起革新热潮呢?他们苦口婆心地给徒工讲技术低也能革新技术的道理,还举了些例子,可是徒工不相信。这得用事实说服大家。徒工周斌对革新创造最没信心,他们就想帮助他革新一次技术,教育大家。那时,生产急需蒸馏水,可是买不到。他们就决定帮助周斌制造简易蒸馏器。周斌接受任务的时候,就很勉强,一下班,他就回家了。康义隆和王振槐找他谈话,回答是:“我连蒸馏器都没见过。”“没见过怕啥,制造出来不就见到了吗?”他们帮他找来汽油桶和蛇形管,又给他讲蒸馏水制造过程和原理。这样,他的信心大了,劲头足了,经过反复试验,周斌的简易蒸馏器试制成功了。小组给周斌戴上光荣花,在会上表扬他,介绍经验,又报告他转变经过。这对周斌是教育,对大家是鼓舞,徒工们立即就掀起了赶周斌的革新竞赛热潮。徒工高玉玺积极钻研,创造了产品密封法,三天就可以完成全月任务。现在,全组每人都有革新创造,有的高达五、六件之多。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一个美丽的春天,康义隆小组不但自己革新,还帮助别人革新,不但自己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而且帮助别人完成任务。他们车间四工区做的滚珠轴承很易生锈。磨工工区找他们想办法。那时他们的生产挺忙,但仍然挤出时间热情帮助,终于配成一种防锈溶液。生锈的滚珠放进去不多时锈不见了,只见滚珠明光闪闪,直耀人眼。他们不但使五万颗滚珠复活了,还使仓库里报废了的一百多套轴承复活了,为国家节约了十万元。另外,康义隆小组还帮助检验室试制成功了明化处理,检试肉眼看不见的裂纹,还为车间试制成功了滚珠电抛光以及调整砂轮等。技术革新运动的深入开展,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六个人就可以完成全组三十多个人的任务。现在,康义隆小组成立了共产主义协作队,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谁需要帮助,就去帮助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