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西欧的经济矛盾在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2
第6版()
专栏:

西欧的经济矛盾在发展
杨湛林
两个对垒的经济集团
今年1月1日以西德为首的西欧六国“共同市场”的建立,和7月间以英国为首的西欧七国“小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具体化,使得西欧出现了两个对立的经济贸易堡垒。这种经济贸易战的白热化,使得帝国主义阵营的矛盾更为尖锐起来。
六国“共同市场”的建立是对英国的严重打击。大家知道,英国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贸易的国家。英国的国外市场主要有二,一是英镑区,一是西欧。英国出口商品的二分之一是输往英镑区的,四分之一是输往西欧的,而输往“共同市场”六国的商品又占其输往西欧市场的一半以上。但是战后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后来倔起的西德正在资本主义世界各个市场上节节排挤英国的贸易阵地,特别在西欧市场上西德已经击败英国而独占鳌头。而现在西德和法国联合其他四国组织把英国排斥在外的“共同市场”,更使英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遭到挑战。
为了反击以西德为首的六国“共同市场”集团,以改变对自己的不利形势,并进而增加同西德争夺西欧领导权的资本,早在去年10月,当英国原来的“自由贸易区”计划谈判有明显破裂的迹象的时候,英国即同非“共同市场”成员国在伦敦举行秘密会议,酝酿另组“小自由贸易区”。“小自由贸易区”将实行英国过去提出过的“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原则。那就是逐步降低成员国工业品的关税,直到完全取消。同时农产品又不包括在内。而在对外关税方面,各国仍然可以自由决定其税率。这样就便于英国的工业品占领这些国家的市场,而同时又不会损害英国同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帝国特惠权”。
在英国和瑞典的带头下,七国专家终于在6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讨论尽快建立一个“小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并拟就了计划草案。7月20日到21日,七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部长级会议,讨论这项计划草案,会后发表公报,正式向各自的政府建议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同时还通过了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计划草案”,并决定在这个草案基础上起草一项协定。现有消息,待协定批准后,可望于1960年1月1日生效,并在同年7月1日第一次降低关税20%。至此,在欧洲继欧洲支付同盟垮台之后,西欧各国正式分裂成两个对立的经济集团,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争暗斗
但是,英国积极筹组“小自由贸易区”的真正目的,政治大于经济。因为“小自由贸易区”将使西欧长期分裂为“共同市场”和“小自由贸易区”两大集团,这意味着英国从对西欧领导的地位,退居于“小自由贸易区”七国范围内。这当然不是英国所愿意的。英国筹组“小自由贸易区”的真正意图,是对“共同市场”六国施加压力,迫使它们重新考虑英国先前提出的大“自由贸易区”计划。英国报纸毫不隐讳地承认了这一点。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坦白指出,英国可以通过建立七国“自由贸易区”,使拥有斯堪的纳维亚市场的西德出口商感受到压力,然后它们大概就会进而对法国施加压力,这种压力将迫使“共同市场”接受同英国在欧洲达成比较广泛的协议。
的确,英国这一手对西德的打击是相当凶的。因为西德和“小自由贸易区”中除英国外的六国的经济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西德的对外贸易中,有30%输往“共同市场”各国,而输往“小自由贸易区”七国也达到28%。西德汽车出口对“小自由贸易区”七国的数额为对“共同市场”五国出口的两倍。而目前西德的钢铁、金属制品、机器车辆、化学品等在这些地区内都占相当优势。因此,英国组织“小自由贸易区”将使西德在这地区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失。本来,西德对英国的“自由贸易区”计划并不是绝对反对的,它本想凭借它雄厚的经济潜力一面控制西欧“共同市场”各国,同时又通过英国“自由贸易区”计划来打入英国势力范围。而只是由于法国的竭力反对,考虑到巴黎—波恩轴心目前的作用,因此没有同意英国的计划。而现在英国“小自由贸易区”这样一压,西德的态度不能不动摇起来。不久前西德经济部的一项研究材料就警告说:如果不在“共同市场”和“小自由贸易区”之间搭起桥梁,就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损失”,特别是西德。
不仅如此,为了对抗“共同市场”,英国除了筹建“小自由贸易区”之外,还对“共同市场”进行经济渗透。英国公司在法国和意大利建立新基地或扩大现有企业的活动,正在日益加紧。英国“曼彻斯特卫报”曾经说,这是“抗议对六国联盟以外国家排斥之合理回答”。
当然,“共同市场”国家、特别是西德也不会放松对“小自由贸易区”国家的侵入。今年以来它们也加强了对“小自由贸易区”范围内的投资活动。在参加“小自由贸易区”集团的北欧国家中,丹麦是工业较薄弱的国家,在丹麦投资不仅有利可图,而且可顺利地把产品输往瑞典、挪威。因此西德等六国集团的成员国纷纷向丹麦输出资本。以英国为首的七国集团的国家,为了对抗六国集团的投资,也就加紧了对丹麦的资本输出。据外国报刊载称,今年上半年,流入丹麦的外国资本共达三千三百万丹麦克朗,其中瑞典、挪威、英国等为七百五十万丹麦克朗,西德、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瑞士、奥地利等为一千九百万克朗。
由此可见,随着“小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两大经济贸易集团之间的争夺战正在越来越激烈。“共同市场”的内部矛盾
英国所以要借建立“小自由贸易区”,对共同市场施加压力,这是因为英国看准“共同市场”内部矛盾重重,利害冲突尖锐,可以借此瓦解“共同市场”。
事实上,从今年1月“共同市场”正式开张以来,内部已经吵了几架了。本来“共同市场”条约规定,六国之间要逐步取消进口税,但六国政府为了不让某些商品大量输入,就在它们第一次降低关税和提高进口限额后,增加了这些商品的消费税,从而抵销了降低关税的作用。意大利甚至既不肯按条约规定增加从西德、法国进口汽车的限额,也不愿多进口比利时和西德的煤,以缓和“煤钢联营”集团的煤业危机。而相反的却继续输入英国的汽车和美国的煤。这实际上破坏了“共同市场”的协定。
大家知道,“共同市场”刚成立时正值“共同市场”六国煤钢生产发生危机的时候。各国煤炭生产过剩,特别是西德、比利时卖不出去的煤堆积如山,大批矿井关闭,工人解雇。当时比利时一直要求“煤钢联营”的“高级机构”宣布煤业处于“危机状态”以便削减煤的生产,使比利时的煤便于销出去。但是,其他国家由于煤业危机情况,并且想摆脱自身的困难,一直不愿宣布煤业处于“危机状态”,逼得比利时嚷着要暂时退出“联营”。在钢的问题上,由于法国利用去年底法郎贬值,大肆向西德等国推销法国钢,西德就毫不客气地通过“煤钢联营”高极机构迫使法国对钢铁征收4%的出口税。法国不满,并拒绝了西德的要求。
随着“小自由贸易区”的积极筹建,“共同市场”六国的内部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了。西德想跟英国暂时调整关系的企图遭到法国的反对。由于法国工业竞争能力比不上英国,例如,法国机器装备的价格平均比西德和英国的价格高15%到20%,船舶高三分之一,法国工业品并不希望到英国传统市场上找出路,以扩大国外市场,而是首先要保持它的国内市场。但法国又是个大农产品输出国,需要扩大它的海外市场;而“自由贸易区”计划只包括工业品不包括农业品,这就使得竞争力强的英国工业品得以自由进入法国市场,而法国的农产品却无法扩大它的海外市场。对法国说来,“自由贸易区”计划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因此,法国坚决拒绝同英国进行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但西德最近却不顾法国反对准备了一个关于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区”的新提议,提交给予9月16日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理事会”。提议主张“自由贸易区”包括“共同市场”六国、“小自由贸易区”七国和不参加集团的爱尔兰、希腊、土耳其、西班牙等国家。与此同时,西德垄断资本的代理人、“共同市场”执行委员会的主席、西德人哈尔斯坦于9月24日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共同市场”议会秋季会议上阐述了他的关于发展一个“欧洲经济联合”的计划。
除西德外,由于荷兰考虑到建立“小自由贸易区”将使荷兰农产品在英国的市场被丹麦抢走,也主张重开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在斯特拉斯堡会议上,荷兰代表主张两个集团需要联合。他还批评了“共同市场”执行机构在多边联合问题上采取的不明确态度。他说,法国对这个问题的犹豫,不应使其他国家也放弃这一点。
由此可见,随着“小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共同市场”的内部矛盾正在日益发展着。
同床异梦的七国集团
“小自由贸易区”内部也是矛盾重重的。经济力量薄弱、地理上分散,是“小自由贸易区”的弱点。“共同市场”有着一亿六千多万人口,它的工业生产在西方国家工业生产中占21.6%,出口占24.1%。而“小自由贸易区”只有八千八百万人口,工业生产只占11.3%,出口只占16.8%。更严重的是,七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比六国尤为严重。这就决定了这个七国集团内部关系是不稳固的。
在筹建过程中,积极支持“小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实际上只有工业比较发达而不怕自由竞争的英国、瑞士、瑞典、挪威等国。丹麦对该计划首先表示怀疑,因为丹麦是一个一向同时对英国和西德出口大量农产品的国家(对英国出口占丹麦出口总额的40%,对西德出口占30%)。同时作为一个主要是农产品输出国的丹麦,它也害怕参加一个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区”将不利于本国的工业,而它的农产品的输出却又得不到好处。
参加七国集团的所有国家,包括英国在内,同“共同市场”国家之间的贸易量都大于它们彼此之间的贸易量。例如,奥地利的进口和出口有一半是同六国进行的,奥地利卖给六国的商品,四倍于它卖给七国的商品。同样,瑞士卖给六国的商品,三倍于它卖给七国的商品。这就使得这些国家对参加“小自由贸易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顾虑。
英国为了促成“小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得不同丹麦进行单边联系,并作了一些让步,同意从1960年7月1日起,在二年内取消丹麦输出到英国的咸肉(占丹麦对英国出口的农产品总值的一半)和奶酪的关税。这就是说,英国以每年牺牲一百万英镑的代价换得了丹麦同意加入七国集团。可是,丹麦农产品的对英国的输出虽然得到了特殊的规定,但它的工业品却招来了剧烈的竞争,有被吞没的危险,这不能不引起丹麦工业界的忧心忡忡。为了减轻外来竞争的袭击,丹麦工业联合会已向它的政府要求把一些主要工业品的关税提高22.5%到25%。丹麦工业界的这一举动,在其他成员国可能会引起连锁性的反应。
工业比较发达、渔产品在出口中占很大比重的挪威,对于英国只就丹麦农产品出口问题作了特殊处理的安排,而对渔产品却没有作出任何安排,就很不满。挪威工党机关报“工人报”不久前抨击英国在“小自由贸易区”所执行的有关渔产品的政策。该报指出,如果英国不改变这一政策,挪威将在“自由贸易区”的重要部门失利。这正反映出挪威在“小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同英国的矛盾。
由于内部矛盾的错综复杂,看来,“小自由贸易区”在实施过程中,将遇到重重困难。
从“共同市场”和“小自由贸易区”斗争中可以看到,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它们组成这样或那样的集团都不能缓和、更谈不到解决它们之间的重重矛盾。这种复杂而尖锐的斗争,正方兴未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