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谈作品中的“事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3
第8版()
专栏:读者谈书

谈作品中的“事故”
陕西西安国棉四厂 杨大发
我是一个工人,喜爱文学,特别喜爱描写工业战线的作品。随着生产大跃进,写工业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了。这些作品,歌颂了生产大跃进,歌颂了生产战线上的英雄,起着鼓舞、激励人心和推动大跃进的作用。
读得多了,我觉得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出来和作家们商榷。那就是:“在生产中发生事故”,往往成为有些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以此来突出人物,表现人物。比如:
写钢铁厂的,常常突然发生了事故,一时烟雾弥漫,火花冲天,整个高炉和车间顷刻要化为乌有。这时候,作者笔下的英雄出场了,他奋不顾身地扑入滚滚热流,挽救了车间或高炉,他自己却被烧伤。有的则是正在炼钢或炼铁,突然炉子坏了,本来要冷却以后才能修理,而作者的英雄人物为了争分夺秒多炼钢,就钻进五六百度高温的炉腹之中,修好了炉子。或者就是汽油仓库突然发生了火灾,正在上油的一位汽车司机,如何英勇地扑灭了火灾等。结果都是英雄负伤,住了医院。
读过这些作品之后,总是感到有点不舒服。我们是在和平环境里建设社会主义,是正常性的生产。我们的党,从来就非常重视和关心工人的安全,对于事故,一切是防患于未然,一个炉不能炼钢了,就会等修理好了再炼,锅炉房有定期检修,工程质量要严格验收,汽油库的周围,一定会严禁烟火……;总之,尽一切力量来减少和消灭事故。这也充分表明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当然,事故并不是完全绝迹的,不然,就没有丘财康、向秀丽等真正的英雄。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大写特写,看起来几乎是事故横行,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它的“真实性”了。
“在严峻的时刻来表现人物”,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表现手法,而工业战线上的“严峻时刻”,却不一定是发生事故的时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