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光荣啊,建设战线上的解放军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4
第2版()
专栏:

光荣啊,建设战线上的解放军英雄!
本报记者 周泽民 姜庆肇 周长宗
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解放军的无数英雄战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勇敢和智慧,写下了色彩万千的诗篇。今天,在和平建设的日子里,他们同样是一批英雄虎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创造了光辉不灭的功勋。
经历过战争的人,才更懂得建设的可爱。人民解放军战士,对伟大祖国的建设满怀激情,他们要同祖国人民一道,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走向幸福和繁荣。坐在人民大会堂六千多名英雄行列中的解放军英雄们,和他们的丰功伟迹,正是全军官兵这种崇高理想和革命干劲的最生动的体现。
挥写“老兵新传”第一章
“老虎连”连长吴体亮中尉从云贵高原闽滇大铁路工地上来。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英雄连队在战斗和建设中的双重功勋。著名的“老虎连”,在抗日战争年代就扬名太行山、吕梁山上,曾以一个排的兵力,杀败二百多名日本鬼子的猖狂进攻,荣获“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奖旗。从此,被人民称为“老虎连”。二十多年来,这个英雄连队,跨黄河,渡长江,转战十四省,直抵云南边疆,驻守国防。1958年春天,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全民大跃进的光芒,照耀着战士的心。“老虎连”千里进军乌蒙山,决心要插一面参加建设的红旗,同三十多面战斗的红旗一起放射光辉。
战士们拿惯了枪的手,现在又拿起了铁锤、钢钎和风镐,向大自然开战,挥写“老兵新传”第一章。他们担当了打通横在闽滇大铁路内(江)昆(明)线上的乌蒙山大隧道的任务,和兄弟部队一起,开挖全长二千五百六十五米的“地下长廊”。困难是很多的:他们既不会用风镐打眼,装炸药放炮,更不会砌筑道峒……一切都不会,然而困难挡不住英雄汉,他们“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苦战几个月,便一切都会了,全连官兵普遍掌握了隧道作业一门以上的技术,培养出四十四名风枪手,还有半数人成了“多面手”。“老虎连”攻进了高山顽岩中。日日夜夜,连长不离阵地,战士坚守岗位,从日成峒一米,很快提高到两米、三米,连创“班班红,日日红”,到今年5月,一跃而首创全线日成峒二十一米、月成峒一百二十三米的新纪录,高高举起了大跃进尖兵的红旗。
闯进了科学“禁地”
在战斗中,只有最勇敢的人才最聪明,最有智慧;在建设中,干劲冲天的战士也最富有无穷的创造力。他们勇于战胜艰险和困难,敢于打破常规,不断跃进。大跃进以来,解放军中有多少技术革新的勇将,闯进了科学的“禁地”,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迹啊!我国第一台“蛙式柴油打夯机”,是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铁道兵少尉冯丕廉创造的。这种打夯机能平稳地自行直线前进,每分钟夯击一百到一百五十次,每小时工效七千平方米左右,比人工打夯快十倍还多。它的出现,将根本改变我国铁路施工打夯面貌。在过去,木工作业推拉刨锯似乎已成定律。但是,南京军需工厂普通木工马进德在“自己武装自己”的口号下,首先发起了向实现木工机械化的目标的勇猛冲击。他创造了电刨子、双轮自动锯木机、电凿子等十多种机具,将70%的木工手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一年可以完成二十年的工作量。这里,还有让“高山搬家”的英雄。年青的铁道兵上尉朱忠节闯进了我国大爆破技术的尖端。这位六年前对于爆破技术还一无所知的青年工程师,能叫千年沉睡的山峦按照需要自动飞向指定地点,形成路基或水库大坝。去年8月,他设计的内昆线乌蒙山地区的松林隧道出口的一次指向大爆破中,就使五万多方山石准确地落在填方范围以内。今年,他又在湖南九万多石方的一次爆破中,指定挖方炸起的石头一分两开,向两端填筑路基,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人们能够想像一部缝纫机上有十三个针头同时工作吗?解放军军需工厂保全工王大成就创造了七针、九针、十三针的多针纳花机。铺妥贴的棉衣片或棉裤片往上一放,只要一按电钮,一趟就纳成了七行、九行、十三行的成品。
创造从克服无数困难中诞生。王大成创造多针纳花机的过程,充分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战士无坚不摧的坚强毅力。开始,他失败了,听到过“他能搞成,我能上天”的冷言冷语,也产生过“小蚂蚁啃不了大骨头,咱不是创造机器的料”的想法。但是,他战胜了这一切来自自己内心的松劲情绪和外界的刺激,以困难越多,干劲越大的无畏精神坚持战斗下去。他白天想,晚上想,有时饭也懒得吃,觉也睡不着。常常半夜三更起来画草图,深夜走进车间去试验。他说:“共产党员在困难的面前,应该进攻,勇猛地进攻!”进攻,使王大成赶走了无数个困难的日日夜夜,创造祖国第一台十三头多针纳花机的荣誉,终于被王大成取得了。
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我们的战士,不仅是一些勇于革新的闯将,而且也是一些具有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和关怀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美好情操的人。他们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以站在最危险、最困难的岗位上为荣。他们一有先进经验马上告诉竞赛的对手,真正作到了“竞赛是对手,互助是兄弟”,把大家共同跃进看作自己最大的幸福。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研究所工程师洪奇泽,当武汉纺织工业管理局研究制造人造丝缺乏资料时,他毫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八年辛勤研究的成果。二十一岁的军需工厂女工张宝珠,不但经常提前上班,迟出车间,大搞清洁工作,为下一班创造有利条件,而且愉快地站到落后的小组去,帮助她们找出落后原因,带动这个小组由经常完不成计划一跃而为全面完成计划的红旗小组。多针纳花机创造者王大成献出自己的缝纫机帮助武汉市装卸公司打包整装社改制缝包机的故事更加动人。王大成家庭并不富裕,而且和打包整装社的人素不相识。但是,当他知道在大跃进的日子里手工缝包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整装社急需缝包机的事情以后,就满怀热情地每天吃过晚饭到整装社去帮忙改装机器。整装社买不到旧缝纫机,他便把自己的一台118型电动缝纫机改装成缝包机献了出来,并且拒绝报酬。他说:“机器原是闲着的,放在家也是浪费。现在让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难道不应该吗?”
这就是我们人民战士在祖国伟大建设事业中的英雄气质和崇高风格。这种风格使人民战士在大跃进的光辉年代里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了。
光荣啊!建设战线上的解放军英雄!
(附图片)
坐在中间的就是创造多针纳花机的王大成,他正和铁道兵杨连弟连连长胡占芳(右)谈话。左面的是解放军参加群英会的代表团团长张治安大校。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老虎连”奋战在内昆线上最艰巨工程之一被称为“地下走廊”的且乌隧道上 李忠林 罗德先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