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学习点表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5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学习点表演
齐东野
旧时的戏剧界,把上下场门叫做“鬼门道”,有出生入死的意思。自然,此处所谓生死,主要是艺术创造而言,意谓:一出台帘即须全身心都为艺术创造服务,直到进帘方休。
我见过一些独唱或独奏的演员,音色、技巧都不错,但他们以为艺术的感染力只在歌唱或技法之间,因而大大地忽略了与演奏的内容相称的表演艺术,呆板地唱、呆板地奏,结果不能让观众通过演员的整体(歌唱、表情、动作等等)去感受他所演奏的东西;有的好些、能在演唱中注意表演,但惜乎不能贯串,以为艺术的感染就只在演奏的当时,演奏既完,情绪随之中断,草草谢幕而下,不能把刚才演奏的印象通过自己的舞台形象再来一次巩固。如果对照一下前边的那番意思,这就是:还没进来,艺术生命已经终结了,令人不满足。
好演员不然,前些时候,在一次音乐会上听过郭兰英同志的独唱,她就很懂得这个道理,一连唱了几支歌,动作、表情都随之有很大的变化,小芹是小芹、刘胡兰是刘胡兰、还有其他,绝不类同,而且不仅在演唱之前就开始了人物的感觉,即使演唱结束后甚至到谢幕时依然保持着人物的情绪,谢幕的方式也随着演唱的内容,而有所变化。观众感到很大的满足。另一个例子:张长城同志的板胡独奏之所以使观众喜欢,也正因为他的全身都和他的板胡一齐“演奏”。曲终情绪在,令人回味无穷。
为了使我们的歌唱演奏艺术更能完美地发挥感人效果,愿意冒昧地向独唱和独奏的同志提一建议:学习点表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