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青菜满园 肥猪满圈——重庆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建立副食品生产基地获得巨大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6
第3版()
专栏:

青菜满园 肥猪满圈
——重庆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建立副食品生产基地获得巨大成绩
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部
编者按:重庆市郊中苏友好人民公社以蔬菜肉食为主发展多种经济,积极建立副食品生产基地,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公社化一年来,这个二万九千多人口的公社,已经解决了重庆市江北区二十四万多人口的吃菜问题,同时每天还能调出十多万斤蔬菜供应市中心区;从10月份开始,又做到了全区人民肉食自给。
中苏友好公社在发展副食品基地的建设工作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供大城市郊区人民公社参考。
重庆市中苏友好人民公社,是江北区全区农村组成的一个公社。
江北区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左岸,和重庆市中心区隔江相望,是一个地势狭长、地少人多、沿江一带密集着大小工厂的近郊区。全区现有人口二十四万二千多人,其中农村人口二万九千多人,耕地五万四千亩,农民习惯种菜养猪,以供应城市副食品需要。但是一直到1956年,全区各农业社生产的蔬菜只能满足市场需要量的30%,肉食和小家禽的供应量比这个数字还小。
1957年以后,全区五个农业社发展了蔬菜生产,上市量有了提高。1958年,蔬菜产量激增比大发展的1957年高出18.9%;但是城市发展更快,仍不能保证市场需要。
1958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在城乡关系上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年由于全区工业人口的增加,使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例由1950年的一比四点八,变为一比七点三;由于新企业和新工厂的迅速增加,又使得耕地面积较1950年减少了二万多亩,几乎每个农业人口少了一亩地;而且随着生产大跃进,城乡两处对副食品的需要量也都增加了。市场的销售量空前扩大,而邻近县区支援重庆市副食品的数量却又急剧减少。这种飞跃发展的客观形势,就给江北区发展以菜、肉为主的多种经济生产提出了个新课题,即不仅要保证本区的副食品自给,还要以部分产品支援市中心区。
1958年9月,中苏友好公社建立了。全公社以一万八千四百亩土地辟为蔬菜基地;各生产队都建立了小型猪场,公社又建立了六个大型饲养场;家禽除分散喂养外,又建立了二十三个养禽场。仅仅一年的时间,公社在副食品生产上已经做出了巨大成绩。
以1959年的情况看,在今年七十多天未下透雨的情况下,1至8月,公社的蔬菜上市量达四千四百二十五万多斤,比去年同期蔬菜的上市量大大增加;生猪达到三万八千七百多头,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多。家禽、水产等也都比1958年全年产量成倍增长。
在公社蔬菜生产发展的情况下,全区蔬菜自给问题得到了解决。旺季每人每天平均有一斤十四两鲜菜,淡季也能保证每人每天吃菜一斤以上;不仅做到全区自给,而且每天还调出十多万斤蔬菜支援市中心区,经常保持花色品种齐全。今年4、5月,公社生产了蔬菜一千三百七十九万斤,为1958年同期产量的309%。同时把一时推销不完的蔬菜加工做成咸菜,缓和了今年严重干旱时的蔬菜供应状况。
由于生猪的成倍增长,今年6月底,这个公社就超额完成了国家派购的全年任务。公社养的猪多,个个膘肥体壮,今年1至8月培育的母猪就达六千七百六十三头,为去年同期的四倍。今年10月份,全区肉食已经做到自给。
蔬菜、生猪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粮食增产,今年全社小麦亩产量比去年增加16%。
怎样建设基地
中苏友好公社在建设副食品基地的过程中,首先抓紧城市消费量最大的蔬菜和生猪的基地建设。具体的作法是:
(一)建立蔬菜基地的条件是:①有水利灌溉;②肥源充足;③靠近公路、河岸,便于运输;④土地成片便于集中生产;⑤生产单位要有一定的生产经验。根据这些条件,蔬菜的播种面积就由原来的一万一千七百多亩,扩大为一万八千四百亩,增加56.4%;建立了八百四十五个火窑,二百二十个温床和四十五幢玻璃温室,兴修了三十八口塘堰,四处抽水机站,灌溉面积达到一万一千多亩。
(二)在猪圈、禽场的基地建设上,一面依靠专业队伍集中修建大群饲养场所,一面贯彻“集中与分散结合、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发动各生产队就地取材,兴修中小型饲养场,生猪头数因此发展很快。截至今年8月底止,公社共修了可容猪千头以上的大猪场二处,五百头以上的大猪圈六处,各生产队也分别修了大小猪圈一千三百三十一间,可容猪九千九百多头;集中饲养的禽场有二十三处。建立饲养场的好处是便于育种示范,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革,便于满足城市集中上市的需要;而分散喂养的好处则是数量多,发展快,便于防治疫病,两者相辅相成。大的饲养场,不只是规模大,养得多,而且围绕着大群饲养,还可建立新式设备和一系列的附属机构。如五里店畜牧场,在猪场内设置了土铁轨,土自来水,电动磨、饲料切片机、饲料搅拌机等半机械化设备,在它周围还有专门的饲料基地、人工授精站、兽医院、兽药厂、饲料加工厂,以及为它服务的拥有电冰箱、高倍显微镜、电孵箱、成套的医疗器材、制药用具、人工授精器等现代化设备的科学研究站。这样的基地建设,就其规模、设备来讲,都是过去农业社所难以办到的。
(三)以蔬菜、生猪基地为主实行各种基地统一规划,结合发展。菜、猪基地生产相结合,就相当程度地解决了高级社时常常焦愁的两大难题:肥料和饲料。大约三亩地的菜脚叶可以供一头猪的饲料,三头猪的粪水可供一亩地施肥,这个社已经做到每亩地有猪一点一头。这两个基地不仅在产量上互相促进,还节约了资金和运输劳动力。如蚂蝗梁生产队原是个土地贫瘠的穷队,但由于建立了基地,生猪由去年四百零五头发展到九百九十头,蔬菜种植面积由一百八十亩扩为二百二十五亩,两者互相促进,饲养方面节约了三个担饲料的劳动力,蔬菜方面又节约了四十七个运肥料的劳动力,产量却大大地提高了。尽管今年严重干旱,这个队1至8月的蔬菜平均亩产量较去年增加了50%,总产量等于去年全年产量的115%。
为了满足城乡人民对副食品多种多样的需要,公社在“蔬菜生猪为纲,多种经济全面发展”的方针下,对全社九十五个山头、四条溪流统一作了规划,利用山区兴建了六个万鸡山和一个药料种植区,并因地制宜发展了果园,建立了苗圃,养了奶牛、奶羊,养鱼、养蜂、养兔、养蛇乃至培植鲜花、盆景。
为了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巩固基地的基础上,现在公社又进一步实行了菜粮间种套种办法,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全公社明年计划蔬菜复种指数达到六次,粮食达到四点八八次,争取全年粮食自给。现在,在蔬菜、生猪两大基地带动下,全公社农林牧副渔各方面都出现了百业俱兴,齐头并进的局面。万鸡山的发展不仅繁殖了上万只的良种,并对社员和区里各机关、企业、学校、居民供给了大量的种鸡;各个山头已分别种下了桃、李、咖啡、柠檬、脐橙、无核桔等果苗九百三十万株,以及茉莉、香叶等香料作物。全社可养鱼的水面放养了鱼一百九十二万尾。这些多种经济的发展,有的已经收到了很大效果,不仅给社里增加了收入,也满足了城市的多种需要。
(四)贯彻自繁自养方针,为生产发展解决了种源问题。种源问题,在高级社时总是没有能得到解决,无论菜种和猪种大部要依靠到外地去买,向外地买种,就不能保证产量、质量和及时下种。公社有了基地后,这些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根据自繁自养方针,大型猪场着重繁殖种畜,各生产队也有专人管理蓄种、育苗工作。公社在这一年中,还从外地引进了一百多种蔬菜和牲畜新品种,基本上做到了生猪和蔬菜的良种化。蔬菜的大宗品种在1957年才十二种,今年就增多到四十二种。由于自己有了充分的种子储备,今年8、9月遇到严重的干旱,种菜一次又一次地被晒死,可是公社仍有足够的种子再次进行抢播。此外,还出卖了一万多斤菜种支援兄弟公社。生猪和蔬菜的种源自给和良种化,也帮助解决了疾病防治问题。从前农业社因要从外地引进猪仔,这就难免购入病猪,引起传染。
(五)实行生产管理责任制,提高管理质量。公社在蔬菜基地建立后,即根据市委指示,逐步推行了“六定、两奖”制度,即定领导、定劳动力、定地块、定指标、定措施、定时间,并实行超额超值及创造发明奖励。现在,在各个蔬菜专业队里,均有队、组长专管生产,并保证了70%的劳动力经常加强田间管理。
各养猪场在饲养管理方面,目前均已做到“五养、四就”。“五养”即以公养为主,自繁自养为主,粗饲料为主,集中饲养为主,高速催肥为主;“四就”即就地建场,就地养猪,就地供应,就地积肥。同时,对猪仔也实行了分群饲养,建立了饲料基地,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了定额、定质和定成本的奖励制度(超产部分按50%奖给饲养员,减产部分按30%酌情赔偿)。
(六)实现基地灌溉水利化,运输车船化。公社为了吸取今年抗旱经验,在已经建立一定数量的提水站的基础上,根据全区断头山多,溪河少而小的特点,决定贯彻提蓄并举,土洋并举,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现计划兴修提水站八处,修补扩建塘库拦河坝二十一处,兴修塘库拦河坝三十七处,囤水田五百六十二亩,开渠三千四百米,水利自流化达五百九十八点三五万公方,保证满足需要,不再受旱灾威胁。同时根据季节性特点,结合劳力、物力情况,在步骤上采取全面规划,重点突击,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分批进行。在10月份以10%的农业劳动力将现有的二百九十一点三万公方水的设备,通过整修全部利用起来,并完成五百六十二亩囤水田的任务。对重点工程,固定专业队伍,作好准备工作,11月至1960年2月以30%的劳动力进行突击,大战一百天,提前实现农田水利化。
为了全面贯彻菜粮肉并举,关键在于高产。这样,劳动力的紧张,就显得比较突出。为了解决劳动力的不足,目前公社正在大搞交通运输,力争年前作到大队有干线,队队有便道;同时,每个生产队配备牛拉车一辆,实现运输车船化,车子基本牛拉胶轮化。
继续跃进
商品生产的发展,公社和社员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今年1至8月,公社的生产总收入达三百四十二万多元,超过去年同期的54.9%。
随着公社经济力量的上升,文教卫生工作和集体福利事业也都有了大发展。
今年1至7月,全社发给社员的工资和供给部分就有一百五十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全区社员的分配数提高23.17%。1958年1至7月,每个农户平均收入为一百八十七元,今年同期每户平均收入却为二百三十元,增长23%。原来占农村人口21.3%的超支户、贷款户、救济户,再也没有了。
这里的社员们并不满足一年来的巨大成绩,他们还在朝更高的目标努力。公社的多种经济基地还在继续建设,特别在胜利渡过干旱以后,出现了一个以搞水利为中心的蓬蓬勃勃、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畜牧基地也在加速扩修。只是五里店一处,就将新修可容一千到三千头猪的大猪圈四栋,要在明年建成一个有着现代科学设备的万猪场。围绕着各个基地,到处还在分别建立良种场、繁育、防病、饲料加工等附属机构和制造土化肥、土农药的小工场。到明年,各个基地将基本上做到交通运输车子化,灌溉用水自流化,管理饲料科学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