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十三省群众基本战胜秋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8
第3版()
专栏:

充分发挥人民公社和水利建设的巨大作用
十三省群众基本战胜秋旱
受旱面积六千万亩,除粤、桂、闽部分地区外,已解除旱象
受旱地区秋播比去年进度快质量好,南方晚秋也保住丰收
新华社6日讯 10月下旬以来,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广大地区喜降秋雨,发生秋旱的大部分地区旱象已经基本解除,部分地区旱象得到缓和。受旱地区的人民公社,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了干旱,今年秋播比去年的进度快、质量好,而且保证了南方晚稻得到丰收。
9月底、10月初以来,我国中部和南部广大地区继夏旱之后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秋旱。受旱地区遍及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山西、陕西等十三个省区。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缺湖北、陕西、贵州三个省的数字),这些地区受旱面积最高时曾达六千多万亩。旱情以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为最重。受旱面积以河南省为最大。
发生秋旱的省区,今年7月以来就缺雨,伏期干旱很严重。据农业部8月中旬的统计,今年夏季全国十六个省区累积受旱面积曾达三亿二千万亩,其中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山西、陕西等十三个省区占了近三亿亩。河南、湖北、安徽、陕西中部和南部等地的干旱时间最长,旱情最严重,旱象一般持续了约三个月左右之久,直到9月下旬降过几次雨后旱象才算基本解除。但是这十三个省区有些地区雨没有下透,有些地区10月份又少雨,致使这些地区夏旱之后又继续遭到一个月左右的秋旱。
直到10月下旬,我国受旱地区才普遍降雨。10月下旬以来我国中部广大地区降了两次雨。以10月29日到11月2日一次降雨范围较大,包括了黄河以南、南岭武夷山以北的地区。两次降雨除淮河下游、长江下游雨量较少外,其他地区降雨量普遍在二十五毫米以上。湖南、江西降雨最多,一般达五十毫米到八十毫米。至此,我国中部大部分地区旱象已基本解除,或得到了缓和。但广东、广西、福建的一部分地区因为少雨或无雨,旱情仍在发展。
今年的秋旱,使北方冬小麦、油菜的播种、出苗,南方晚稻、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生长,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受旱地区有不少土地耕种困难,还有些已种的庄稼出苗不全。为了争取今年秋季粮食作物的丰收和保证明年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各受旱地区都先后开展了以抗旱抢种和抗旱保苗、保收为中心的群众运动。各地运用今年夏季抗旱斗争的丰富经验,充分发挥去年大跃进以来兴修的大量水利工程的巨大作用,发动群众大力抗旱,保证了秋播进度快、质量好。我国北方主要产麦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的人民公社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组织人力、畜力、排灌机械进行抗旱抢种小麦,到霜降(10月24日)前,这四个省计划播种的冬麦,绝大部分已经适时播完。受旱面积最大的河南省,为了保证无雨也要种下小麦,全省各地出动了二千多万劳力,大搞协作、评比、参观、竞赛,不仅保证了冬麦的适时播种,还超额完成了播种任务。去年河南省在霜降前只完成播麦任务的77%,而今年在霜降前已完成播麦任务的98%,进度比去年快得多。到10月底,播麦任务已完成了103%,大大超过了去年。南方晚秋作物,在抗旱中也获得丰收。广东省为了夺取晚稻大丰收,全省曾出动二百万人与干旱斗争。佛山专区为了做到一亩田也不放弃,没有水源的地区组织几递水车,甚至担水进行浇灌。到10月下旬广东全省的七百多万亩受旱农田有五百多万亩已经得到灌溉。目前,全省晚稻丰收已成定局。有一个多月无雨的福建省沿海部分地区,许多人民公社奋起向干旱斗争。晋江专区出动了九万多人,人不离车地日夜灌田,许多社员提出了“用汗换水、用水换粮”、“旱到哪里抗到哪里”的口号。晋江县已抢修渠道和小型水利工程三百六十多处,使二万五千亩旱地得到灌溉,还提早种上了小麦。
这次降雨对北方的小麦出苗、补种、油菜的出苗以及南方的冬种极为有利。各受旱地区雨后都组织大批劳力趁墒抢种补种。安徽省有些地区已掀起了抢种高潮,蚌埠专区出动了一百多万劳力,组织了三万五千个抢种专业队,已抢种冬小麦等三十六万亩。受旱严重的湖北省各地人民公社,当前也正满怀信心地趁雨突击抢耕抢种,争取明年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