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彝族弟兄增进团结 汉族人民热情帮助 凉山人民阔步奔向幸福前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08
第6版()
专栏:

彝族弟兄增进团结 汉族人民热情帮助
凉山人民阔步奔向幸福前程
本报讯 凉山彝族自治州经过民主改革和合作化以后,出现了一个空前的民族团结、繁荣进步的新局面。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民族团结日益发展和巩固。
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在的大小凉山地区,历史上曾以民族之间的严重隔阂和民族内部冤家械斗著称。自治州建立以后,这一地区民族关系已有很大改善,民族内部冤家械斗已基本上停止。自治州的民主改革消灭了奴隶主阶级,从而彻底地消除了产生民族间和民族内部不和的根源,使自治州民族团结跨进了新的发展阶段。
解放后,在自治州工作的汉族干部和彝族人民已结成了深厚的友谊。随着自治州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大批汉族干部、技术人员、工人、教师来到凉山支援彝族人民,仅工业战线就已达三千多人。汉族干部勤勤恳恳和彝族人民一道艰苦地工作和劳动。在农村工作的汉族干部普遍实行了和彝族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搞好人民公社和农业社的经营管理。美姑县光明社的汉族干部为了帮助彝族社员学习先进技术,坚持种试验田,带头示范,全社先后推广了深耕、施肥、采用良种、实行合理密植等一系列技术改革,两年内生产提高了一倍多。洪溪县汉族女会计员姚兴贵整年奔走在崎岖山道上,不顾风霜雨雪。学会彝族话,先后帮助八个社的彝族会计学会记账,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广大彝族人民因此更加热爱和信任汉族干部。喜德县不少地方彝族社员热情地为汉族干部取上彝族名字,关心他们的起居饮食,积极学习技术,努力生产,相处如同家人。
从前,汉族反动统治者煽动说:“敬蛮一寸,不如打蛮一顿。”彝族奴隶主说:“石头不能当枕头,汉人不能当朋友。”民主改革后全州建立了许多民族联合社,这种民族隔阂的状况根本改变了。在生产建设中,各族农民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生活上互相关心。汉族农民帮助彝族农民学习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生产技术,学水利施工、爆破,彝族农民支援汉族农民劳力。越西县新民、中所等民族联合社把一些居住在高寒深山的彝族社员搬到坝区,汉族社员们热情地调剂土地,让出房屋,还专门开办了彝族食堂。新民公社龙潭大队广福小队的汉族社员过去修水利被附近山上彝族奴隶主破坏,而去年山上彝族社员主动派人支援,很快就修好一条可灌溉九万多亩耕地的大堰。去年秋收中,彝汉农民也互相支援。
广大彝族聚居区的打冤家枪声绝迹了。布拖县过去是有名的打冤家地方。民主改革中,劳动群众认清了产生冤家的根本原因,是奴隶主利用家支制度掠夺财产。人们打破了冤家和家支界限,积极建立农业社。这个县的木耳乡和九都乡过去打冤家死过二百多人,但去年就都加入了同一个公社。在去年秋耕秋种和今年生产中,许多过去的冤家间都开展了大协作。昭觉县四开乡和三岗乡是多年的冤家,现在却成为好朋友,在收割水稻的时候三岗乡听说四开乡有困难,立刻出动了四百五十多人带着耕牛和农具到四开乡,四开乡农民也热情地腾床、找铺草、烧茶、送水,在半个多月的共同劳动中,许多人结成了亲密的朋友。过去冤家之间不结亲,现在男婚女嫁,已经十分普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